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超1.2万家实体店,倒在2024年
财富
2025-01-21 22:04
山西
图片/CEOBIZ
作者:蒙嘉怡
来源:
壹览商业
2024年,实体零售期盼的“春天”依旧没能到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72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140308亿元,同比增长7.4%。按此计算,全国线下零售额302415亿元,同比增长4.87%,略高于大盘增速。
但是,实体零售发展依旧不容乐观。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至少有超过12000家门店宣布关闭,涵盖近千家品牌。其中不乏大润发、沃尔玛、永辉超市、物美超市等大型渠道门店,以及趁烧、汉堡王、星巴克等连锁餐饮品牌。
从行业看,2024年关闭的门店中,商超有782家,百货购物中心41家,餐饮行业超6000家,服饰行业超3000家,教培行业等其他业态超3000家。这些实体店闭店原因多种多样,或是调整自身以应对环境变化,或是因战略失误、管理问题而无奈离场。
1
超市:调改、关停、卖卖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2.6%,低于大盘增速。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至少有782家超市关门,既有卜蜂莲花、步步高超市、永辉超市、大润发、美思佰乐、泉屋超市等全国乃至全球性品牌,也有济南知名商超归仁超市、湖北本土商超富迪超市等区域性品牌。
具体看,富迪超市因经营困难关闭所有门店,涉及门店百余家;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宣告破产,旗下92家门店关闭;永辉超市关店85家;华润集团关闭了包括华润万家、苏果、blt在内的34家门店;沃尔玛关闭了22家门店,其中就包括曾创下单日全球销售额第一纪录、运营长达20年的江西首店。
门店关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租约到期、经营调整、政府规划以及行业自然轮转中的优胜劣汰。回望2024年,商超行业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调改、关停、卖卖卖。
调改
2024年,调改成为了全年的行业主流。具体到单个品牌、不同门店,调改的动作却多有不同。
一是胖东来式调改。这一路径分为两大流派:其一是由于东来直接参与或指导的改造项目,如步步高、永辉超市、中百超市等;其二则是企业自主学习胖东来模式,如旺中旺、中百仓储等,通过内部创新与优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卖场。
不论是于东来亲自调改的商超,还是自行学习的商超,都是从商品结构和卖场结构上下功夫。
在商品结构上,商超进行精简化、差异化,更强调生鲜、食品品类,同时,开发自有品牌或与供应链联合创新来打造差异化商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华润万家新林大道店为例,在其更新的6000支商品中,900支为自有品牌,占比15%。
在卖场安排上,取消强制动线,改为开放式动线;购物通道变宽,扩大熟食区、加工区、生鲜区;卖场设施设备进行了全方位迭代升级;员工福利待遇,也在向胖东来标准靠齐。
二是深耕不同的店型,如沃尔玛和大润发。事实上,在沃尔玛闭店的同时,山姆在疯狂扩张。截至2024年12月,山姆在全国已经开出了51家门店,在建及筹开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20家;高鑫零售则加码仓储会员店和中超业态,更加聚焦且更强调商品力。其中超模型已经跑通,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连开4店,2025年也将中超作为主要的开店动力。
三是做餐饮,寻找新增量。事实上,超市做餐饮并不是件新鲜事,此前盒马采用了“超市+生鲜餐饮+O2O”的商业模式,形成一种特色化的商业模式吸引消费者。
超市做餐饮,一方面能够利用快餐这一高频消费品类来获客引流,为超市带来持续且相对稳定的流量基础。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就曾表示,物美中关村大食堂刚开业时,人流量在日均300—400人,一个月后,人流量日均稳定在1000左右,引流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超市生鲜部门一般都拥有自己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因此,在餐饮原材料供应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能有效控制成本、把控产品质量。
关停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大卖场们过去凭借渠道优势建立起的护城河已被打破,不少昔日声名赫赫的商超品牌黯然退场。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少有富迪超市、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归仁超市、蓝海爱农生鲜超市、甘雨亭超市、兴隆大家庭6个超市品牌全面关停。
从它们的兴衰起伏中,我们得以窥见零售行业的深刻变革与教训。
2024年4月,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宣布停止所有门店的经营。至于闭店原因,城市超市坦言因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换句话说,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是由于持续亏损才停业。
精品超市这条路并不好走。一方面,目标群体有限,市场有限。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2021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我国中产家庭数量约3320万户,占城镇家庭的比例为22.4%。此外,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中产群体分化,“M型社会”现象愈发明显,高端消费需求受到冲击,进一步压缩了精品超市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精品超市的高投入也是一大挑战。它们往往选址于城市繁华地段或高档社区附近,租金高昂,且门店装修与氛围营造均需投入大量资金。同时,仓储会员超市如山姆、开市客的崛起,进一步蚕食了精品超市的市场份额。在高成本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实现高利润变得尤为艰难。2024年,华润就至少关闭了2家Blt超市。
相比之下,富迪超市、甘雨亭超市等品牌的关闭则更多与盲目扩张、多元化经营不善以及忽视现金流管理有关。富迪超市作为农村连锁超市的佼佼者,在转型过程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导致经营困难。甘雨亭超市则因尝试新业态“翻车”,转型成效不佳,最终陷入经营困境。而蓝海爱农生鲜超市的问题则与其母公司蓝海股份的盲目扩张、高杠杆策略紧密相关。
兴隆大家庭的落幕则凸显了地方限制与战略失误的双重打击。在东北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兴隆大家庭仍坚持大规模线下扩张,忽视了线上布局的重要性。同时,管理层变动导致的决策失误与执行力缺失更是加速了其衰败进程。
卖卖卖
2024年,商超行业投资、并购高度活跃,这背后反映了行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也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
2024年7月12日,人人乐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14家子公司100%股权和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对其中13家有经营门店标的公司的相应债权,这些公司大多经营有人人乐超市门店。
公告称,这符合公司收缩亏损区域,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区域的发展战略,有利于降低整体经营风险,充实企业流动资金。换句话说,就是靠卖子公司来给自己输血。
2024年9月23日,永辉超市、名创优品两家公司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发布公告,名创优品将斥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收购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
2024年12月3日,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人事变动公告,被称为“中国零售女王”的曹世如辞去董事长职务,该职位由四川商投的袁继国接任,并成为红旗连锁新的法定代表人。这意味着,四川省国资委成为公司实控人,红旗连锁从民企转为国企。
2025年第一天,阿里宣布子公司及New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131.3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这笔交易完成后,德弘资本取代阿里成为高鑫零售的大股东。
从宏观视角审视,商业世界的并购与出售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市场自发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制。当旧有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时,新资本的注入往往能为这些企业带来机会,助力其实现再次成长与壮大。
然而,零售行业的竞争始终残酷无情,所有的战略调整与并购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商业链条的效率最大化。效率低下者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那些被新买家接手却无法带来预期回报的资产,也随时可能再次被推向市场,等待新的买家出现。
2
百货:持续下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百货店零售额下降2.9%,行业整体继续呈现下行趋势。
从业绩看,不少百货公司面临盈利困境。2024年前三季度,38家百货上市公司中,仅有10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13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包括亏损收窄),仅占总数的34%,其中友好集团和南宁百货成功扭亏为盈。
面对下滑的业绩,关店也变得更加果断。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关闭了41家百货购物中心,王府井百货、银泰百货、银座商城均关闭2家门店。
其中,已经运营超过20年(包含20年)的门店有17家,约占总数的41%,宣布改造的北京西单商场营业已经94年;拆除重建的上海六百已经运营72年,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和广州番禺友谊商场也已运营超30年。运营不足10年的项目有11家,其中广州天河城奥莱公园和三明潮悦城百货仅开业两年就宣布关闭。
从这41家门店经营发展情形来看,租约到期是关闭的主要原因。如武商集团亚贸广场购物中心、重庆百联上海城购物中心、重庆王府百货、天津南京路伊势丹百货等项目。
但是市场环境、经营状况、未来发展也会被提及。一是超市及新兴零售业态的崛起和快速发展,挤压了原本百货市场的空间;二是在门店运营中,百货的商品基本以长尾商品为主,但从目前国内消费市场来看,很多长尾商品已被各大电商平台分流;三是不少百货营业超过15年,场景老化,且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不少城市的商业中心也逐步转移,在购物中心不断崛起下,不少百货企业客流渐稀、经营惨淡。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门店业绩自然出现下滑,进而影响到品牌入驻的意愿。当品牌丰富度不足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会大幅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关闭不合适的门店成为百货企业的必然选择。
然而,仍有不少百货购物中心在加速调整改造的步伐,以期重获新生。例如深圳南山海雅缤广场、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增光鸿运市场、北京西单商场等项目都只是暂时闭店。
3
高端餐饮遇挫,大众餐饮小白多
对比零售行业,餐饮消费整体数据还算可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餐饮收入50169亿元,增长5.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的同比增速,但是,这也是近十年的最低增速(2020年、2022年除外)。
这一年里,行业内卷愈演愈烈,市场洗牌速度加快,竞争态势激烈。在此背景下,大批餐饮品牌黯然离场。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多个餐饮品牌共关闭了近7000家门店,有近30个餐饮品牌宣布倒闭或调整,其中既有泰鼎丰这样的老牌餐饮品牌,还有如Opera BOMBANA这样的国际餐饮品牌。
具体看,无论是高端餐饮还是大众餐饮,在2024年均面临严峻挑战。
高端餐饮“大溃败”。Osteria生蚝海鲜餐厅、TIAGO、Opera BOMBANA、上海玉芝兰等品牌,相继被曝暂停营业或倒闭。据媒体报道,这些餐厅人均客单价最低500元,最高可达2000元。此外,曾被誉为“早餐界爱马仕”的品牌桃园眷村,门店数量也大幅缩减,退出人均早茶狂热的广东省。
一方面,消费者愈加理性,更加注重性价比与餐饮的真实价值,而非品牌和面子,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出就餐的频率。在小红书平台上,“带饭上班食谱”这一话题下,已经累积了超过5万篇笔记,这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在家自制餐食的趋势正在上升。
另一方面,高端餐厅本身承载着高昂的运营成本结构。绝大多数高端餐饮主打大店模型,而且要么在高端商场,要么在知名商圈,房租成本不低。
而随着地产行业降温,金融行业裁员、降薪,资本市场冷却,不少企业开始开源节流,商务宴请变少,高端餐厅的顾客数量下滑。如果没有顾客愿意为这些附加价值买单,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生意也就难以为继。
可以说,餐饮行业的增长是靠大众餐饮撑起来的,而大众餐饮的繁荣则得益于新玩家的涌入。浙商证券发布的《餐饮行业2024年半年度业绩综述报告》中提到,2024年1-6月,餐饮企业注册量始终高于吊销量,门店供给持续上升,行业竞争持续白热化。
但这些入局的新餐饮人,大多不是做餐饮出身,而是从房地产、互联网、教育、金融这些行业跨行而来。这种盲目入局的现象,客观上导致了餐饮行业门店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流量争夺战。对于不了解餐饮行业的人而言,价格战成为最直接快速吸引顾客的手段,但这使得那些本就经营困难的小型餐饮店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随着价格战大规模爆发,老牌餐饮也不得不接招,整个行业生态被破坏,不少餐饮企业出现了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窘境。呷哺呷哺2024年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营收23.95亿元,同比下降15.9%,净亏人民币2.74亿元;西安饮食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1.63亿元,同比下降21.05%,亏损-2898.47万元;味千(中国)2024年上半年营收8.27亿元,同比下滑6.6%。
此外,还有部分门店陷入食品安全危机,多年积攒的忠诚客户陆续流失。如昔日排队王哥老官重庆美蛙鱼头,在2020年因牛蛙被检出含有禁用兽药而口碑崩塌,门店数量也因此大幅减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餐饮行业将继续加速出清进程,从业门槛也将越来越高。
4
茶咖行业入局者众,但头部品牌在踩刹车
经历了2022年和2023年的冲刺,茶咖行业在2024年踩起了刹车。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5日,茶咖行业门店总数为615027家,近一年新开店190182家,近一年净增长-791家。这意味着茶咖行业在2024年闭店数量超过19万家。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茶咖行业关闭至少6176家门店,小柠撞茶、谢谢茶、乌鸦咖啡、功夫咖等品牌直接倒闭消失,COSTA COFFEE、太平洋咖啡、书亦烧仙草、沪上阿姨、茉酸奶开始大面积闭店。
壹览商业总结发现,目前茶咖行业闭店原因基本有三:
一是经营不善,甚至还伴随着欠租、欠供应商货款、欠员工工资、消费者退卡难等问题。如漫咖啡的北京永旺梦乐城店,从6月开始拖欠商场租金,后遭遇商场断水断电。
二是因为房租过高或租约到期,不得不离场。如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由于租约到期,新天地商圈业态调整,故将其关闭。
三是商圈变迁,出于优化门店、提升经营效率的考量,关闭门店。如重庆首家星巴克于11月底闭店,虽星巴克未曾透露闭店原因,但根据已获得的信息,该门店所在的王府井百货商场于6月底正式闭店,出租方的撤场也会冲击该店客流,闭店属于优化资源配置的做法。
以上种种,均可归为“战略性认怂”。虽然短期看似闭店,但长期来看,瘦身的目的,是实现品牌更好地盈利。
与此同时,头部品牌集体放缓开店节奏,在拓店方面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2024年11月,壹览商业长期跟踪的23家连锁咖啡品牌新开门店环比下降超六成,同比下降83.58%;25家新茶饮连锁品牌新开门店总量环比减少28.09%,同比减少68.22%。
这背后,是行业愈发明显的竞争现状。
首先,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手段雷同,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茶饮新品不外乎轻乳茶、果蔬茶,咖啡新品不外乎果咖、奶咖,营销基本靠联名,品牌间在产品、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化壁垒越来越弱。
其次,提及茶咖行业的竞争和内卷,就不得不提价格战。根源在于产品同质化的加深,迫使品牌寄希望于低价策略来寻找突破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低价团战中看到了古茗和沪上阿姨的轻乳茶、喜茶的买一送一、星巴克的“好礼优惠券”……
但单纯的低价带不来长久的收益,甚至连最起码的引流价格也逐渐被弱化。瑞幸2024年连续三个季度同店销售额的增长均为负数,同时,在2024年第二、三季度,公司的净利率分别为10.4%和12.8%,不及2023年同期的16.1%和13.7%。
再者,茶咖行业的连锁化率快速增长,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中小品牌的生存越来越艰难。
5
快时尚刹车,奢侈品退潮
2024年,服饰行业增长较为疲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4%。
此前,壹览商业统计了52家上市鞋服企业2024年上半年业绩,这52家鞋服上市公司实现总营收1349.18亿,同比增长3.17%;归母净利润191.93亿,同比增长22.85%;销售利润率14.89%。其中,有39家企业营收增速未能跑赢大盘,13家企业亏损,仅有13家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实体店的表现也不容乐观。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年,鞋服行业至少关闭3546家门店,有11个品牌闭店数量超过百家,森马服饰关闭527家门店、滔搏关闭331家门店、奥康关闭318家门店……
具体看,有几个趋势值得注意。
一是快时尚刹车。ZARA至少关闭14家门店,且2025年还将继续调整;优衣库至少关闭9家门店;URBAN REVIVO和Hollister至少关闭2家门店。2024年10月,Oysho宣布将关闭天猫旗舰店,在此之前,Oysho也被曝大量关店,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Oysho在中国市场仅剩4家门店。
快时尚之所以没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电商的崛起使消费者不再局限于线下购物,再加上时不时地大促、购物节,依赖线下渠道的快时尚品牌被挤压是必然结果;第二,近些年来快时尚产品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更多便宜、有设计感的品牌开始涌现,这类品牌产品在时尚度、性价比方面对优衣库、Zara这类快时尚品牌发起了正面冲击。
二是奢侈品退潮。2024年,有“巴黎女人代言人”之称的Claudie Pierlot在中国内地门店仅剩数家;美国奢华服装ST.JOHN中国门店全关;定位高端的SMCP集团也在缩减门店数量,SMCP集团表示要将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规模缩减约15%。
奢侈品行业的调整不仅限于服饰领域。Tiffany在2024年关闭了位于昆明金格百货的精品店,并大幅缩减了其位于上海香港广场旗舰店的经营面积,同时向业主提出降租诉求;LVMH关闭了路易威登在沈阳卓展中心的门店,原计划2024年上半年开业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舰店,延迟至2025年开业;GUCCI在2024年7月关闭位于山西太原王府井百货的门店,8月关闭沈阳卓展购物中心门店……
奢侈品品牌开始闭店,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主力消费群体开始理性消费,对溢价空间大的奢侈品欲望降低。二是由于汇率及关税等方面的影响,不少消费者开始选择国外代购或出国购买奢侈品的方式。
这两大因素共同导致了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下滑。以LVMH集团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其亚洲市场收入大跌12%,成为唯一录得下跌的市场;同期,开云集团亚太市场第三季度收入猛跌30%,成为表现最差的市场;2025财年上半年,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亚太市场营收同比下滑19%,其中中国市场下滑27%,严重拖累了整体表现。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门店运营所需的高额资金投入,包括租金、人力成本与营销费用等,成为奢侈品品牌的一大重负。因此,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成为品牌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经营压力的有效举措。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Wbusiness商业评论
全球视野,高端思维。思想创造价值,高端商业财富思想案例库。
最新文章
回老家的人,后悔县城有房了
梁文锋是极少数还没被“广泛解读和学习”的顶流CEO
大S去世!生命无常,谁也无法逃脱
县城有点小,容不下“希尔顿”
未来几年,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这可能是中国最混乱暴利的生意
小公司不欢迎大厂离职人
有多少人去KTV,压根不是为唱歌
94万对消失!结婚人数,再创新低!
95后会成为“失去一切的一代”吗?
中年返贫,最容易栽在一件事上
TikTok CEO“狠人”周受资:高级人才的5个基本素质
很多人可能撑不到过年了
上海落户人口破纪录了
2025年,万物暴涨
一个月不腐烂,车厘子“被塌房”了?
超1.2万家实体店,倒在2024年
中国最唬人的职位,坑了多少应届生
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了…
批复了!第二省会,地铁大爆发!
有钱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换城市
为什么美股涨得这么稳定,美国的穷人却没几个翻身?
为什么大家不爱穿大衣了?
终于,国家开始大规模发钱了!
提前还贷潮,正断崖式下降!
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估值1000亿!
又近年关,一大批餐厅“阵亡”,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电池边角料卖到全球,宁波兄弟净赚90亿
蔡磊发文透露近况:四肢已基本瘫痪!希望能早日颁发5000万大奖
2025年,中国开始众神归位
杜蕾斯再出“露骨”文案,又污又高级!
延迟退房,“卷”死酒店
县城有点小,容不下“希尔顿”
沙特王爷们狂砸钱,中国公司赚疯了!
北京顶级富豪也消费降级了?我去北京SKP「卧底」了三个月
这可能是中国最混乱暴利的生意
肯德基涨价,原因不止一个
餐饮旺店们争抢B1层,商场高层成“弃子”……
月薪3万,买不起“Moncler平替”
中年返贫,最容易栽在一件事上
王一博穿的羽绒服,年卖200个亿!
手握1000万,为啥加盟不了肯德基、海底捞?
月入百万的黄牛,正在毁了山姆和胖东来
来自日本的骗局,可惜中产们明白的太晚
狂砸100亿,叫板优衣库,中国贴牌之王拼了
史上最大独角兽诞生,25000亿
成都楼市真的太吓人了!
马斯克和特朗普灵魂中的女人
95后会成为“失去一切的一代”吗?
中国最憋屈的城市:背负桃色污名,从“世界工厂”沦落为“空城”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