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在这之后,朝鲜战场的战事基本停止,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志愿军都返回了祖国,也有一部分志愿军留在朝鲜,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直到1958年,所有的志愿军将士才返回国内。
那段时期,是开国上将王平负责了志愿军最后的撤军工作,1957年,他被派到朝鲜战场,主持了最后三批志愿军的撤军,并圆满完成了中央交代的任务,保障了撤军的有序进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王平的故事。
王平出生于1907年,湖北省阳新县人。青少年时期的王平就向往真理,主动追求进步思想。1930年,23岁的王平参加了红军,进入红三军团,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这之后,王平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他也在战争中学习了战争,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战员,担任了红三军团第三师第九团政委以及红四师红十一团政委等职务。
在担任红十一团政委期间,王平认真做好部队的政治工作,他重视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红十一团一直担任红三军团的前卫或后卫,在王平的指挥下,这支部队参加了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等多场恶战,为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5年秋天,王平跟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此后他又参加了巩固陕北根据地的直罗镇战役与东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平参与了晋察冀根据地的创建等工作,1938年,他调任冀中军区政委,与吕正操一起领导了冀中军区的反“扫荡”,总结了平原游击战的宝贵经验,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平继续留在华北地区,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以及平津等战役,率部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是解放华北地区的功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王平担任了察哈尔省第一副主席兼省公安厅厅长,率部领导了当地的剿匪以及土改运动,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1953年,王平入朝参战,继续为保家卫国而战斗,《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王平回国,担任了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48岁的王平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55式军衔”的上将。1957年,王平再次入朝,主持了最后三批志愿军的撤军工作,圆满完成了中央交代的任务。
在这之后,王平陆续担任了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等职务,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我军的各项建设,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77年12月,王平调任总后勤部政委,也是在总后勤部工作期间,他经历了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王平与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震率先在军队中反对“两个凡是”,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后王平继续投身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1985年,他离开军队,晚年他依然关心我军的各项建设,并积极献言献策。1998年,王平因病去世,享年91岁。值得一提的是,王平还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他的儿子名叫范晓光,曾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是我军的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