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一品•悦园】向“筷”乐出发——金凤区第十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大班班本课程

文摘   2024-11-21 21:02   宁夏  

向“筷”乐出发


大二班班本课程






课程起源 


筷子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餐具,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4~5岁的幼儿会使用筷子,5~6岁的幼儿会熟练使用筷子。”正确使用筷子既可以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训练孩子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筷子又是我们中国的国粹,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幼儿园的美食不仅营养均衡而且还多种多样,本学期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幼儿园用筷子,小朋友开始享用美味的饭菜,没一会就听到几个小朋友在聊天:

吃面条还是筷子比较方便,用勺子都舀不到面条。

对呀,对呀,还是筷子比较好,一筷子下去面条就上来了。

你们都会用筷子呀,你们可真厉害。

我不会,我想试一试用筷子吃面条。

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使用筷子,我在家吃饭都用筷子。


在小朋友的一字一句中,我们班以筷子为主题的班本课程由此展开。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调查、讨论分享等方式了解筷子的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在实验、游戏中大胆探索、交流、合作、创新,体验同伴间合作互动的快乐。

3.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创造性的探索筷子的多种用途,体验活动的快乐。

4.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学习用正确姿势来夹物品、吃东西,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思维导图 



01

· “筷”乐相识 ·


01

讨论:为什么筷子都是两只一起呢?

活动伊始,孩子们对希望了解筷子的问题进行了七嘴八舌的讨论。

师:为什么筷子都是两只一起用?


一只筷子不能吃饭!

用一根筷子吃面条滑,两根筷子才夹的起面条。

一只筷子没办法夹起食物。

两只筷子合作才行。

我之前都试过了,一根筷子根本没办法吃饭。

一根筷子的话,没有勺子那么方便。

筷子必须是一对的,因为他们是筷子兄弟呀!

02

亲子调查:筷子大调查

筷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餐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对孩子们来说,并不充分了解,于是我们进行了讨论学习,制作调查问卷,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究筷子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记录和收获吧。


03

教学活动:筷子的结构

老师带了一些筷子来教室,小朋友认真地观察一下筷子,看看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样的?

04

阅读绘本《中国筷子》

筷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餐具,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中国筷子》的封面上,筷子藏在山里,说明筷子来自天然山水。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认识,传达了天圆地方的理念。筷体的轻盈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方便、优雅地品尝万千美食。这本绘本是一本适合收藏的“筷子使用说明书”。从起源、功能、用途、类别等多个角度帮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筷子。同时,也能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多思考、多提问。

阶段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在活动中,通过讨论为什么筷子需要两只一起使用,孩子们学会轮流发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语言技能,孩子们在分享自己使用筷子的经验或感受时,能提高他们的叙述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完成问卷的过程,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孩子探究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应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证实它们的用途。在活动中,我们讲解了为什么筷子的一头是圆的,一头是方的,让孩子们了解到筷子前端圆润便于夹取食物,后端方正便于手持,防止滑落,从而认识到功能设计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02

· “筷”乐探索·


01

教学活动:筷子的由来

通过阅读绘本《大禹和筷子》,孩子们了解了有关筷子由来的传说故事。


原来筷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远古时代,人们用手抓食物吃,因烫手便就地取材,用草茎、树枝、木棍、竹片或动物骨骼夹取食物,于是“筷子”就产生了。

02

教学活动:筷子的演变

在古代,人们是用手抓食物吃,日久天长,人们练就了用木棍夹取食物的本领,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树枝、竹片或动物骨骼制成的筷子。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称为“箸”,明代开始称为“筷”。

01

用树枝夹菜

02

筷子雏形

03

筷子古称(箸)

04

成语故事

05

借箸代筹

06

现代的筷子

03

教学活动:筷子的种类

在古代,人们就发明了很多种材质的筷子。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种类的筷子,教师通过教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观察各种筷子,使他们了解不同筷子的材质。




04

社会活动:用筷礼仪我知道

筷子不仅是用餐工具,更是中华文化和智慧的象征。老师与小朋友讨论筷子的使用礼仪,如: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不能用筷子敲碗等,并通过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张贴在餐桌处,提醒小朋友们共同遵守。

不能用筷子打架

不能丢筷子

不能用筷子敲碗

不能用筷子敲别人的头

05

科学活动:筷子的使用方法

散步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筷子的使用方法,在了解筷子的知识后,孩子们对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老师带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筷子的儿歌:

01

02

03

04

05

经过学习以后,孩子们通过日常生活反复地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筷子的使用技巧,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使用筷子的表现吧。

06

科学活动:筷子的沉与浮

沉与浮的状态取决于物体和液体之间的重力和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小实验,孩子们知道不同材质的筷子浮力不同,比如不锈钢的筷子、塑料的筷子会沉下去,木质筷子会浮在水面上。

07

数学活动:筷子的测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筷子有无限的可能,它除了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吧.....

阶段小结:

《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通过讲解筷子的历史由来,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讲解筷子的演变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理解到事物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培养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在了解不同种类的筷子时,我们引导孩子观察筷子的材质、形状、长度等细节,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活动中,通过带孩子们一起制作筷子,孩子们可以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如竹子、木头等,同时也知道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剪刀、砂纸等,不仅提升了孩子们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


通过教孩子们学习筷子的用餐礼仪,不仅能让孩子们认识到正确的餐桌行为能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律能力,从而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遵守餐桌规矩。


在活动中,通过教孩子们练习使用筷子,学习如何正确夹取食物,不仅提高孩子们的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掌握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03

· “筷”乐设计·


01

美术活动:“筷”乐设计

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对筷子了解更加丰富,来看看小设计师们都设计了哪些不一样的筷子吧!

02

建构:“筷”乐拼搭

小朋友们变成了小小建筑师,筷子在他们的手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03

区域:“筷”乐创作

筷子还可以制作手工,瞧,孩子们发挥动脑和动手能力,并用筷子制作成属于他们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我们来欣赏一下精美的手工作品吧!

阶段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活动中,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画纸、彩笔、蜡笔、马克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同时拿出一双筷子,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引导他们思考筷子的外观来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以及如何运用颜色和图案来创造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用筷子搭建模型环节,引导孩子们择不同的筷子长度、角度来设计建筑,鼓励孩子创造出独特的建筑模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活动中,让幼儿用筷子和家人一起制作艺术品,如动物、建筑物、风景等,在家庭成员的合作下完成作品,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互动。


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04

· “筷”乐游戏·


01

科学:“筷”乐提米

 一根小小的筷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把整瓶米提起来,我们一起进入科学区探索吧!

哇塞!小小的筷子真的像大力士一样居然能拎起一杯米,太神奇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小朋友们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到筷子的多种玩法和用途,还能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筷子的有用和有趣,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一传统文化符号。

02

比赛:“筷”乐夹一夹

“准备,开始!”小选手们拿着筷子,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颗、一颗、又一颗,快速地夹起盘子里的玩具,放入面前的盒子中。

通过自主游戏,幼儿感受到筷子夹不同物品的性质,知道硬硬滑滑的物品不好夹,软软的东西容易夹,不仅锻炼了幼儿手指灵活性,促进了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对用筷技能掌握得更熟练。

03

游戏:投壶

你们知道投壶吗?投壶是民间传统游戏,是投箭入壶的意思。需要用到“壶”还有“箭”,孩子们这次用瓶子作壶、筷子代“箭”,一起体验筷子投壶。

04

音乐:“筷”乐演奏

不同的筷子敲击不同的物品会发出各异的声音。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筷子去敲击一些物品,探索其中的奥妙。让我们一起奏响筷子音乐的华章吧!

阶段小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在夹玩具比赛中,我们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眼睛准确地定位,同时手部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夹玩具,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玩具滑落或不易夹取的情况,但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学会如何调整筷子的角度和力度夹起来,不仅提高了孩子们使用筷子的技巧和培养毅力,以及在比赛的形式中,孩子们可以体验到适度的竞争,学会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通过带孩子用筷子玩投壶游戏,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玩乐中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在面对投壶失败时,孩子们可以学会接受并继续努力,培养他们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05

· “筷”乐行动·


01

社会活动:了解公筷

小公筷,大文明,使用公筷公勺是一种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有效措施。使用公筷公勺,守护健康,争做文明礼仪小使者!


餐前活动时,老师分享了《一双筷子的文明史》,通过绘本,小朋友们了解到唾液会通过筷子传播病毒,如果家人聚餐时未使用公筷容易传播病毒。于是,小朋们针对公筷公勺的使用展开了讨论。

02

社会活动:环保倡议

在对筷子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孩子们知道一次性筷子是用木头做的。有的孩子说:“一次性筷子是木头做的,那我们用那么多一次性筷子肯定需要砍好多树!”,由此,孩子们也萌发出了保护环境的想法,并用画笔记录和表达。


阶段总结:

《指南》提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在活动中,通过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公筷,让孩子们意识到集体用餐时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同时,公筷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习俗,在了解公筷后,孩子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有助于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文明礼貌的行为。


通过讲解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及其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以及很多一次性筷子使用后无法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塑料污染,影响土壤和水源质量,帮助孩子理解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珍惜自然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程总结 



课程以儿童为本,在“向筷乐出发”班本课程中,我们与孩子们共同收获颇丰,他们对筷子的外形、种类、样式、玩法以及自己的想法等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生活即教育”,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全心全意关注他们的表现,并不断适时地提供材料、变化空间。


整个活动都围绕着“筷子”展开。虽然孩子们探究的是由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很小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去论证、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有时候,我们直接给孩子们答案,会剥夺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错失体验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法。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们的“筷”乐脚步从未停歇,“筷”乐课程仍在继续……让我们一起“筷”乐探索,“筷”乐游戏,“筷”乐成长!




来源:金凤区第十幼儿园
图文:梁彩娟

编辑:梁彩娟

责编:王冰雪

终审:杜海燕

银川市金凤区第十幼儿园
幼儿园形象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