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养废后,我才明白:一直被催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律

文摘   2024-11-05 10:10   江西  


说起家长们的痛点,孩子磨蹭绝对能上榜单之首。


各个平台都能看到不少家长的吐槽,甚至有家长直言:


“自从当了妈,生活就像开了2倍速,孩子却是0.25倍速。”


“指望孩子能够自律是不可能了,只要不拖拉就行”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从出门拖拉到写作业磨蹭,都要不断的催。


自己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然不急不慌的。


最令家长不解的还是:为什么孩子越催越慢啊!!



被催背后的心理机制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为何会陷入“被催”的循环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天生具有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自主性逐渐被外界的压力和期待所抑制。


家长频繁催促,往往出于好意,希望孩子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我管理和时间规划的机会。


被催的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依赖感,认为自己不需要为
时间管理负责,因为总有“别人”在提醒。


这种依赖感会逐渐削弱孩子的内在动力,使他们难以形成自我驱动的习惯。


此外,频繁的催促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自己被控制,从而更加不愿意配合,形成恶性循环。



自律的本质与重要性


“自律”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能够主动、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时间,以实现长期目标的能力。


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源于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未来的追求。


自律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克服拖延,保持专注。


从而在学业、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对于孩子而言,自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它不仅关乎学业成绩,更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塑造、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自律的孩子,更有可能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能够面对挑战并持续进步的人。



如何培养自律?


1.管住嘴少唠叨,减少孩子抵抗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超限效应”,意思是指当一个人受到的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后,就会引起不耐烦和逆反的心理。


每当我们催促孩子,得到的结果就是激发出来孩子的逆反情绪,造成和你对着干的下场。


面对孩子的磨蹭,需要做的就是改善说话的方式,减少磨蹭负面性的语言,点到为止即可。


可以告诉孩子一个具体的时间,让孩子有一个时间意识。


认识到事情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从而自主安排任务时间,提升自律能力。


2.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掌握自己的节奏


要想孩子获得自律和主动,就要帮助孩子学会掌握自己。


家长包办一切,就会抢夺孩子自主能力,但是不管不顾,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比如想孩子晚上早睡,可以这样说:“你晚上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吗?可以告诉妈妈吗?我今天想你早点睡觉”


直截了当的向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场,也提醒了孩子,需要提前将事情做完,以便于能够早睡。


这种方式会给到孩子有效的信息,让孩子在合理的时间内自主安排时间,激发出孩子的胜任力。


3.帮助建立信心,提高积极主动性


当这个自信心越足,我们的内驱力往往也就越大。


要想保持这种自信积极的心态,就需要不断的正向反馈来一点一点的奖赏大脑。


其中就可以通过拆解任务难度,将任务分等简、中、难等三个程度,然后一步一步的去攻克突破。


每当攻克一个难题,大脑便会尝到“成功”的甜头,期待着下一次成功的感觉。


这样,即使后面遇到更大的困难,孩子也依然拥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育儿先育己

关注爱同行家庭教育

每天陪你一起成长



爱同行家庭教育
爱同行家庭教育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搭建专业的家庭教育学习分享平台,以正面管教教育,阿德勒心理学体系为基础,倡导“因爱而生,一起同行”,长期关注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发育发展健康,提供专业家庭教育咨询服务,致力帮助家长轻松育儿、成就幸福家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