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收到家长的咨询,其中,有一个问题的提及率很高:
“孩子天天宅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哪里也不去,怎么办?”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时常出去跑跑步、打打球、运动运动,锻炼身体。
担心长时间的久坐不动,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的确,现在许多孩子,包括大部分成年人,都没有运动的习惯。
空余时间,习惯于在手机、网络上寻求娱乐,长此以往,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爬个楼梯都气喘吁吁。
其实,坚持运动的益处,远不止保持身体健康这一条,还有太多的好处一直被忽视了。
坚持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短期可能看不出明显区别,时间长了,会在很多方面拉开巨大差距。
人生前途上的差距
想起我的两个朋友,一个从小就是学霸,别的孩子放学后都在玩闹,互相追逐、踢足球、踢毽子,他却被妈妈要求回家写作业。
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老师、家长和邻居都对他赞不绝口:太优秀了,将来一定能上清华北大!
可是没想到,长期缺乏运动,让他体质太差,看起来弱不禁风,在中考的压力下。
他生了一场大病,状态直线下滑,生病期间落下不少功课。
期末考试前,还因为反复感冒,经常去医院,精神状态也越来越糟糕,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最后连重点高中都没考进。
而另一个朋友则正好相反,从小就成绩平平,但是热爱运动。
中考,他凭借体育特长,上了重点高中;
大学,又被保送985;毕业后,又因为抗压能力强、头脑灵活,进入500强企业。
如今,事业、家庭双丰收,身体强壮,极少生病。
运动,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健康而强壮的身体,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机遇。
2018年的数据显示,哈佛大学青睐体育生,不但特招比率高达12%,而且,每年都会开放数百个名额送给体育特长生。
而且,运动以后也跟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
从2023年起,常德中考体育总分调整为100分了,还计入总成绩。
心理更健康的差距
网上常常有人说,虽然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但在有些地方还是会为他们感到遗憾:
除了学习、上课外班,他们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运动的时间很少,甚至寒暑假的时间,也要被学习活动填满。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高发,引起了全社会的警惕和关注。
《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中曾显示:
“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有人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挨打挨骂,条件这么好,但是心理却这么脆弱?
除了学习压力外,运动量不足也是其中值得思考的原因。
运动除了有益大脑,还有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以前的孩子,在家里受了委屈、或是挨打挨骂,跑出门去和伙伴们疯玩一阵,烦恼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回到家里照样吃嘛嘛香。
而现在的孩子,只能通过网络、游戏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烦忧,但这些方式,远远没有运动的效果好。
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孩子甚至没有途径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长期堆积在心里,就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当孩子心里有了烦恼、压力,去外面跑几圈,或者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让身体动起来,畅快地呼吸、流汗,整个人都会从内而外轻松起来,情绪变得积极。
运动产生的多巴胺,也会让孩子感到快乐。
这些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的排解,孩子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是一切的基础。
大脑更灵活的差距
运动对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比较直观,大家很好理解,但你们知道吗?经常运动的宝宝,大脑也会更加灵活。
之前有研究发现,经常能得到运动的小鼠,海马体结构会得到增强。
尤其在 4 周后,新大脑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多了一倍,学习能力更强。
后来,科学家们又研究了运动对儿童大脑产生的影响。
研究同样发现,孩子运动频率提高的情况下,他们的海马体体积也会变大,在空间感知上的能力也更强。
而另一份反向的研究报告则指出,久坐 2 小时,人的大脑几乎处于停机状态,而在走动 20 分钟后,脑神经又变得异常活跃。
《运动改变大脑》一书中也提到,运动对大脑有益,因为运动可以产生更多有助于提高注意力、自制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化学物质。
事实上,在运动的刺激下,新神经元会加快生长,从而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有利于孩子保持正向情绪)、血清素(有利于记忆的形成和增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有利于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
这个求证就很简单了,这不,前几年就有人采访了多位名校毕业生,发现超过一半的学霸都非常热衷于运动。
不过,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尽管还不足以完全证明「运动时间」「运动量」与「学习成绩」的直接关系。
但对孩子的学习效率肯定是能起到一定的正面意义的。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育儿先育己
关注爱同行家庭教育
每天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