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缓解焦虑的小办法,对过度思考者(overthinkers)比较有效。
简单讲就是,噩梦白天说。
首先,过度思考是一种习惯成自然。
假若一个人儿时经常处于动荡、杂乱的环境,比如经常搬家、父母情绪不稳定、时有突发状况等,我们的内在就无法获得安全、稳定的感觉。当外界环境缺乏可控性时,人会向内找,比如观察家人吵架的规律、研究怎样预知风险;人类大脑在进化中演变出了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思考,我们试图避免陷入失控的情况;对不确定性的厌恶让我们进一步回避情绪,专注用头脑解决问题;神经可塑性让我们在这种应对机制中逐渐形成了一条发达的神经通路;遇到事情就会多想。
举个例子,小明的爸爸酗酒且打人。不堪皮肉之苦的小明开始观察总结,爸爸9点前回家一般不会喝酒,9点后回家多半会喝酒。为了不被打,小明每天看着时钟,如果超过了9点就开始紧张,脑中不停想着应对策略。长大后的小明,会花很多时间观察领导同事们的一举一动,察言观色几乎刻进了他的基因里,每天下班回家,小明都会在脑中盘算着今天领导同事们的言行,试图判断接下来会被肯定还是被批评。和很多人一样,小明的过度思考,源于创伤。
其次,焦虑是弥散性的,需要容器。
养育者的安抚可以非常好地缓解焦虑,日积月累,养育者稳定的、安全的情绪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子,再多焦虑都可以进入罩中,当情绪可以被容纳,就不会一直扩张。很多饱受焦虑困扰的人,其实是没有长出这层“玻璃罩子”,焦虑肆意滋长,超出个体能够承受的极限,也就留下了创伤性的体验。
再举个例子,6岁的小敏发烧感冒、浑身难受,妈妈带她到医院,小敏看着忙碌的医生护士,非常害怕地问:“妈妈,我好难受,会si掉吗?” 妈妈温柔的说:“我知道发烧很难受,放心,只是小感冒,吃点药休息几天就好了”。妈妈先是肯定了小敏的情绪,然后给这种难受的情绪加上了一个罩子——感冒、吃药休息就能好,这种休止符一般的回应,让小敏感到这种难受有边际、有尽头,焦虑就能够被耐受。
第三,被动变主动,心理暗示阻断反复思维。
我老家有个说法,如果做了噩梦,就在白天说,白天说了就“破”了,噩梦不会成真。这其实毫无科学依据,却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不管成人还是小孩,做噩梦最怕的就是会成真,如果我们反复想,不断思考如何避免噩梦中的情景发生,就很容易陷入过度思考,并且因为无法控制可能的状况,反复陷入焦虑挣扎中。这个时候,一个“破”的做法,就像用带点Mi信的说法给一个心理暗示,“破”就是一个焦虑的休止符。
我们无法选择不做噩梦,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白天说,还是晚上说。说,本就是一种情绪表达,看见和识别会让情绪消解。将无选择变成有选择,增强了我们的自主感,让我们不用陷入被动的担心中。虽然只是一种情绪安慰剂,但是简单有效,上手极快。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用“噩梦白天说”的方法,给焦虑设置个罩子。比如,与朋友约定吐槽一小时;走入户外让大自然承接情绪;安排一项15分钟后的活动给焦虑休止符。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尽量不要独自承受,人际连接可以帮我们缓解孤独,从根本上减轻焦虑。
希望,焦虑的你,放过自己、抱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