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山西》第七十四讲 古建筑中的瓦片

文摘   2025-01-31 20:02   山西  

巍巍太行是其风骨,

大河流金是其厚重,

云冈尊容是其博爱,

古建华章是其坚韧,

丹青悬塑是其浪漫,

汇通天下是其气魄。


▲图源:连达


五千年历史很远,

山西很近……

就在您的耳边!



每天五分钟为您讲述
神话中的山西,古建筑中的山西,
石窟中的山西,彩塑中的山西,
壁画中的山西,非遗中的山西…….

365天,一天一个故事伴随您。




第七十四讲:古建筑中的瓦片




讲师介绍


    宝剑哥哥

毕业于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特聘讲师,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获奖者,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山西)口试评委,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山西省文化外事接待指定人员。资深山西文博爱好者,多年来走访考察省内外古代建筑,石窟,寺庙,长城,墓葬,遗址,古村落等文化遗产,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广播等媒体进行文化宣传推广工作。



课程介绍








古建筑中的瓦片


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宝剑老师,今天我们来了解古建筑中的瓦片

中国的建筑艺术,是实用技术工程美学的集合。我们纵观中国古建筑的屋面:用各式各样的瓦片,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不仅完美的实现了遮蔽风雨的实用功能,更衍生出自成体系的屋瓦艺术

▲图源: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

古代最典型的中式屋面,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硕大的屋盖。如果将中、西方建筑的屋顶对比,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望而知是防雨设施,而中国建筑的屋顶更像是建筑的冠冕。这来自于它优美多变的造型华丽飘逸的屋面曲线淡艳相宜的色彩生动有趣的脊饰

瓦的发展史

Development History

瓦一般指粘土瓦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据考证,中国古建瓦的生产比砖早

▲板瓦/图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莲花纹瓦当/图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春秋时期的遗址,较多发现板瓦、筒瓦、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瓦

除了瓦屋顶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曾创造出其他多种屋面材料做法。但是,以工艺技术而言,瓦面屋顶取得的成就最高。

  • 周代已经出现了筒瓦屋面,那时的筒瓦尺寸较大,且瓦当多为半圆形

  • 秦汉时期大量出现圆形瓦当

  • 宋代以后筒瓦尺寸逐渐变小明清以后尺寸更小

  • 清代中期山西地区的工匠创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只用底瓦不用盖瓦的技术,后流传到陕西、河北、河南等地区并一直流传至今。

在普通陶瓦的颜色选择上,虽然灰瓦比红瓦的烧制工艺更复杂,但中国人依然喜欢用灰瓦,如同喜欢用青砖砌墙一样,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用红瓦红砖。这种审美取向决定了中国建筑的屋面以素雅宁静的灰色调为主

▲飞虹塔/图源:晋行记

古建筑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瓦片,叫琉璃瓦据说琉璃瓦用于屋面始于北魏,后又失传,隋唐重又恢复,但只用在屋檐或屋脊处。宋、辽、金时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琉璃塔,但一般房屋仍然习惯用在檐部或脊部。

明清两代是琉璃技术大发展的时期,清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创造出琉璃阁琉璃牌楼这样的大型琉璃建筑。由于工艺技术上的原因,从古至今琉璃瓦的颜色一直都以黄、绿两色为主,在园林建筑中还使用了其他多种颜色。


琉璃瓦一直是封建等级的象征,黄琉璃为皇家独有,亲王、郡王可以用绿琉璃,其他任何人是不能使用琉璃的。


好了小朋友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我们下次再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耳朵到心里

从遥远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长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

一起加入【晋行记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晋行记少年童行
晋行记研学中心少年儿童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