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山西》第六十六讲 双胞胎洞窟

文摘   2025-01-21 20:01   山西  


巍巍太行是其风骨,

大河流金是其厚重,

云冈尊容是其博爱,

古建华章是其坚韧,

丹青悬塑是其浪漫,

汇通天下是其气魄。


五千年历史很远,

山西很近……

就在您的耳边!



每天五分钟为您讲述
神话中的山西,古建筑中的山西,
石窟中的山西,彩塑中的山西,
壁画中的山西,非遗中的山西…….

365天,一天一个故事伴随您。




第六十六讲:双胞胎洞窟




讲师介绍


    杰森哥哥

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毕业,天津朗诵协会会员,全国艺术水平青少年播音主持高级专业教师,全国“小小讲解员”十佳名师,天津滨海电台《音乐快速路》栏目特约主持,天津旅游卫视《津津有味》栏目外景主持,山西文旅厅境(晋)外推介会特约文旅推介员


课程介绍








双胞胎洞窟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起,我们将正式的进入云冈石窟的洞窟区,我们所处的区域成为东部石窟区,现在我们眼前看到这是编号的第1、2窟。它们两个石窟的外貌是不是很像都有拱形的窟门、明窗,还有两边突出的方塔,并排站在那里还真像一对双胞胎。是的,通常将这样的洞窟称双窟

这是云冈石窟特有的一个现象,出现在云冈石窟雕刻的鼎盛期(也就是中期),意思是指两座相邻的洞窟,其形制布局相同、开凿时间相近、内容密切相关,窟前还有一块不大的平地。



第1窟位于石窟群最东端,典型的塔庙窟什么是塔庙窟就是一种洞窟形制,又称中心塔柱窟。你们看洞窟的平面呈方形,平顶。中央还有一座方塔与窟顶相接,四壁雕满佛龛,这就是塔庙窟。源于古代印度是最早的佛庙建筑,主要功能是为信徒提供观像、礼佛的活动空间,多建于禅窟的附近。它的最初样式就是在洞窟的中后部放置一座佛塔一般不与窟顶相接)供信徒“右绕礼塔”,四壁有雕像与壁画,为信徒观像所用。塔庙窟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样子却发生了改变:

  • 新疆早期的塔庙窟:佛塔多与后壁相连


  • 云冈石窟:佛塔则置于洞窟中央与窟顶相接且多雕为方形


  • 晚期:佛塔的造形完全就是一座木制楼阁的模型



第1窟内中央雕塔柱,下有方形塔基,塔身二层,四面开龛造像。下层均雕圆拱龛(佛龛样式之一,源于古代印度建筑样式。由上部的拱形楣面与下部的立柱构成),内置坐佛。上层雕盝形龛(佛龛样式之一。龛楣呈梯形且分格,下与龛柱相接,构成奇数开间的造像完),分别雕坐佛与交脚菩萨像。塔柱层间雕屋檐、斗棋、瓦塊等建筑构件,塔顶雕须弥山与窟顶相接,周雕蛟龙。四壁布满佛龛,雕饰精美

这座洞窟还有一个俗名叫
“石鼓洞”,据说敲击地面可发出咚咚的鼓声。我也曾经试着敲过地面,手都疼了,但没有听到咚咚声。看来是机缘有限啊。或许是人们看到了石窟东壁雕刻的“箭射铁鼓”的佛传故事而将其称为石鼓吧。



第2窟位于第1窟西侧,窟内西北角原有泉水流出、溢满石窟,清代曾有“石鼓寒泉倒栽塔”的美称。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汪泉水平铺于石窟地面,恰好一缕阳光透过门窗洒了进来,将窟中的佛塔倒映在水中,耳中还不时听到泉水流动的叮咚声⋯如此美景是不是难以忘怀



然而长年的流水对石窟下部的雕像造成巨大的损坏,大家仔细看四壁下层的雕像,是不是都已风化脱落了?真的十分可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作人员在这座洞窟中凿暗渠将泉水引出窟外,长年流淌的泉水顺着水渠流到窟外,形成新的景观。大家跟我来看一下这里,泉水从龙嘴中吐出,并一直流到下面的水池中,盛夏之日,荷花怒放,金鱼游动,蝉鸣鸟语,花香四溢。同学们可以在此观鱼赏花,嬉戏玩耍。

“山水有清音”
“云深处”
“监察御史朱廷翰题诗”


这几方明清时期的题刻,用简洁的词语赞美了此处环境的优雅与独特,耐人寻味。

今天《耳朵里的山西》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耳朵到心里

从遥远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长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

一起加入【晋行记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晋行记少年童行
晋行记研学中心少年儿童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