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咽喉
河西走廊的尽头
敦煌,敦煌
犹如散落茫茫戈壁的一颗明珠
那时商旅往来、车马停歇
贸易繁荣、文明交汇
……
东汉应邵注《汉书》中
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
第一讲:敦煌溯源
一、敦煌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 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ròu zhī )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 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 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 敦薨(hōng)”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 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
二、祁连山
“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亦曾叫南山,还有雪山、白山等名称。
广义的祁连山脉,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在青海境内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茶卡—沙珠玉盆地,黄河干流一线之北,北至省界,西起当金山口,东至青海省界。狭义的祁连山是指祁连山脉最北的一支山岭(走廊南山西端,海拔5547米)。
三、甘肃
甘肃(简称:甘或陇),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在过去,甘肃人把六盘山称之为陇山,唐朝时在这里曾设陇右道管理,陇山以西的大部分地区是甘肃省所管辖,所以,陇字就成为甘肃的简称了。
晋行记少年童行研学讲师
金俊音
(小金哥哥)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
一起加入【晋行记少年童行】大家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