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山西》第七十三讲 古建筑中的铃铛

文摘   2025-01-30 20:00   山西  

巍巍太行是其风骨,

大河流金是其厚重,

云冈尊容是其博爱,

古建华章是其坚韧,

丹青悬塑是其浪漫,

汇通天下是其气魄。


▲图源:连达


五千年历史很远,

山西很近……

就在您的耳边!



每天五分钟为您讲述
神话中的山西,古建筑中的山西,
石窟中的山西,彩塑中的山西,
壁画中的山西,非遗中的山西…….

365天,一天一个故事伴随您。




第七十三讲:古建筑中的铃铛




讲师介绍


    宝剑哥哥

毕业于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特聘讲师,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获奖者,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山西)口试评委,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山西省文化外事接待指定人员。资深山西文博爱好者,多年来走访考察省内外古代建筑,石窟,寺庙,长城,墓葬,遗址,古村落等文化遗产,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广播等媒体进行文化宣传推广工作。



课程介绍








古建筑中的铃铛


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宝剑老师,今天我们来了解古建筑中的铃铛

在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你们应该总能看到在上面系挂着的铃铛,风吹铃动,悦耳清脆,让人身心愉悦。

图源: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古代建筑屋脊鳞次栉比,重檐歇山,除了可以在碧瓦朱檐上看到精致庄严的仙人神兽等修饰物外,檐下的风铃,也成为空阔天空与屋檐线条之间构造出的意境美,并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寓意。

庙宇殿堂屋角的铃铛现如今都称作“风铃”,亦称惊鸟铃、护花铃。在古代,建筑房檐下非常容易被燕子等鸟类筑巢,为了驱逐它们,古人想了个好办法,在檐下悬挂了风铃

▲图源:晋行记

当风吹过时风铃叮当作响,鸟类被惊吓,不仅避免了房檐下被筑巢,也可以保护廊内的花花草草。

在古代,风铃还有个别致的名字:铁马古称“铎”中国的风铃在北魏时期就出现了,当时风铃用于装点佛塔。

▲千佛和平塔/图源:都江堰市般若禅院

寺庙檐下的铃铛有如塔顶的塔刹,有点醒人觉悟的象征,也就有了一点通神的意义。铃铎是佛教法器之一,也被称为“手铎”、“手铃”、“宝铎”、“风铎”、“檐铎”等,通常用“金、铜、铁”等金属制造

风铃的流行,据传是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隆范开启的。唐人将碎玉石悬在一起,当风吹玉振,便会发出清脆的叮当声。随着叮当的声响,一组组好听的旋律被岐王所得,岐王精通音律,随之创作了多首描绘风铃的诗词歌赋

《五王醉归图》左起第四位为岐王李隆范/绘者元代画家 任仁发

由此,悬玉听音成了宫廷必不可少的消遣,并很快传入民间达官显贵仍用玉片来做风铃,平民百姓则以竹片替之,后来许是因为竹片音色不脆,又改用铁片,并流行开来,形成了中国风铃最主要的样式。

清代,风铃的用材已很广泛,而且,风铃素朴清雅之音,本身也符合人们崇尚淡泊素雅的审美心理,用来修身养性再合适不过。

中国的古建檐下檐铃悬挂摇曳,迎着风叮当作响。

好了小朋友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我们下次再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耳朵到心里

从遥远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长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欢历史、喜欢古建、喜欢旅行

一起加入【晋行记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晋行记少年童行
晋行记研学中心少年儿童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