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学总论》,石经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中国刑法学分论》,林维、石经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刑法学(上册·总论)》,《刑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刑法学(下册·各论)》,《刑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刑法实务教程(第二版)》,梅传强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刑法总论导学教程》,石经海、刘湘廉主编,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刑法分论导学教程》,石经海、卢有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对于总论而言,总体上可以坚持以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为基底,以《中国刑法学总论》为基础开始进行复习。一般而言,教材本身是一个具有打基础的过程,同学们通过浏览《中国刑法学总论》的各编写者以及其论文,也可以发现老师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也会融入教材之中。对于犯罪论的体系结构,可以阅读一下陈忠林教授《现行犯罪构成理论共性比较》《犯罪客观要件中“行为”的实质及认定》、石经海教授《论犯罪成立评价体系的本土化规范构造》,可以对其中一些观点与立场予以理解认识。
同时要注意《刑法总论导学教程》一书中的一些问题和每章节前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作为检验总论的问题,也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其中部分较为基础的问题或者有不同观点的问题,需要同学们予以多加理解认识。对于马工程教材的内容,在初试阶段工作室进行的适当补充增补亦足够,或者在《导学教程》中的指引也有助于复试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对于分论而言,分论的学习主要依赖《中国刑法学分论》与《刑法分论导学教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即可。
在《中国刑法学分论》中,最好要掌握其中关于所罗列重点罪名的大部分的涉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共同犯罪以及共犯的问题,这些有可能成为复试笔试的考题以及所抽中的总论与分论中的某一道题,这也有助于同学们进行选择题目进行口答。
对于课本中的其他罪名,主要明确其中的概念,因为其不一定不会在概念比较或者简答题目中考察,故明确概念就好进行后续展开。对于其中一些在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的归纳,从初试的浏览中大家或许已经发现其中部分知识点归纳较为细致,那么在复试中可能其中存在不同观点,这需要同学们进行扩充掌握。对于军人违反职责犯罪适当了解即可。
在《刑法分论导学教程》中的一些案例和课前问题,依旧可以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一些重点,其中的观点可以进行辩证看待,逻辑自洽即可。
1.基本方针
复试的知识相较于初试而言,其不仅仅是对于思维的考验,还是对于其输出的及时性和瞬时性。这就需要优先在概念上就落实其是哪个章节什么内容,在刑法上由于犯罪构成体系的丰富和较为明确,其相较而言是容易做到的。而对于分论,始终要明确各罪的犯罪构成。在这个基础上,不必进行逐字背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完整表达即可。
2.掌握广度
我们通常认为,在复试阶段应当对某一个知识点具有更为深刻的把握,这实际上是有误区的。对于通常的热点问题,如我国是否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积极刑法观的讨论以及轮奸未遂等问题,在复试阶段掌握一些观点,进而扩宽知识面,并结合现有的规范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这更为重要。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这就需要大家对于教材以及导学教程中的知识进行细节认识,将你过去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弄懂,并适当额外多了解不同观点,以应对复试考核的挑战。
教材的内容可以结合讲义与论文进行,在教材中各章节是由教研室的不同老师进行撰写的。那么就可能就在这个领域中,此老师可能有一些观点和认识,这种观点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理解和更好几类大体素材。
从背诵的角度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背诵。第一阶段,要求对知识点进行拉通式复习,梳理章节之间的逻辑线索,建立体系思维。第二阶段,就是明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做到问题意识。第三阶段,以阅读论文进行答题素材的收集,并逐渐开始输出训练。
复试学习包是复试备考最基本的资料。复试学习包包括复试讲义及6小时专业课知识精讲。灋研毓秀的复试学习包由各专业研究生汇编、撰写而成,它是考生除参考书目外最有力的补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书本知识点、校内导师论文、学界热点及新修订的法律规范解读。
2025届复试学习包已已经推出预售,各位师弟师妹可以扫码购买。下单备注专业即可,不过复试线可以在出复试线后78小时内联系师兄师姐退下单价格(不含邮费)的50%。
各专业复试交流群已开放,相关讲座信息都将在群内通知
欢迎各位师弟师妹加入
关于考研复试的复习以及了解更多关于灋研毓秀学习包、辅导班次的信息,可以添加谭喵师兄微信,一对一解答你的考研复习问题。👉
👈扫码加入2025届考研复试群,第一时间获取各方向考研信息,西政在校研究生在线解疑答惑。
官方客服号👉
如有问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