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必读的10本高分好书,基层公务员就算熬夜也要看完!

文化   2024-11-24 06:03   河南  

体制内工作,人情世故固然重要,但是最大的挑战,还是能力挑战!

比如,为什么国家一直要化解债务风险?

为什么有的地方会连工资都发不下来?

为什么乡镇干部会一直深陷事务性工作?

为什么房地产对地方财政的冲击如此之大?

很多人从象牙塔进入体制内之后,每天埋头于案牍之中,只知道上传下达,却不知道深层逻辑。

本期书单关键词:体制书单,用最通俗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帮助体制内的基层公务员快速提升自己。

1《置身事内》

从1978年到2000年,虽然只有短短的22年,却恍如隔世。

从2000年再到2022年,同样也是只有22年,我们却感觉恍如昨日。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GDP是600多亿美元,2021年预计达到18万亿美元,增幅近300倍。

尽管我们大多人身在其中,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但只是这个时代的陪跑者,尚未真正地置身事内,把握时代红利。

复旦大学教授兰小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调查研究,写出了《置身事内》。

不过分地说,这是迄今为止介绍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最好入门书。

书中涵盖了中国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工作,从招商引资到城市发展,再到环境保护,每一章节都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政府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同时,兰小欢博士也并没有回避政府在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而是坦诚地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见解。

2《筚路维艰》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由于经济落后、政治动荡和文化封闭等原因,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萧冬连的《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完整呈现了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得以了解其中的曲折与艰辛。

从1949年建国初期,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抉择,每一次的抉择都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命运。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路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困难。

勿因他人之目光而动摇,勿因既定之规则而束手束脚。

但是,正是这些曲折和困难,让中国的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地走向了成熟和稳定。

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走自己的路,或许会遭遇孤独,或许会面临挫折,然只要我们坚守信念,终将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3《乡土中国》

俗话说:“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传统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富伸缩性的网络。

在基层工作,必须学会从社会学的角度,弄懂基层工作中的人情世故。

对此,民国学者费孝通在他的中国社会学经典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自内而外的亲疏远近,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这个富于伸缩人际圈的大小,会因中心人物权势的大小而变化。

正是基于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费老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等角度,详细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结构。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只有了解脚下这片泥土,才能行稳致远。

4《小镇喧嚣》

《小镇喧嚣》是社会学的一份非常详细和生动的记录。

华中科技大学吴毅教授以50万字的篇幅记录了21世纪初中部某小镇上发生的很多事,大都围绕经济问题展开。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华中小镇政治生态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深度剖析中国基层政治生态的经典。

吴毅以生动的文笔和深入的观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乡镇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真实画面。

对于很多人来说,乡镇政治可能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领域。

但实际上,乡镇是中国政治的基层单位,也是国家与农民联系的直接桥梁。

在这里,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各种资源都与农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而《小镇喧嚣》通过征税、征地、拆迁等等日常基层琐事之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个领域的窗口,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基层政治未来的视角。

5《回荡的钟摆》

或许是对国内经济过于尖锐的批评,让这本书一直不温不火,不仅知名度远远低于《置身事内》,甚至被雪藏了。

许小年在书中他明确指出,凯恩斯主义在应对经济衰退时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一直以来,许小年都对凯恩斯主义学派以及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府宏观调控部门持批判和警惕的态度,并且揭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种种阻碍和扭曲。

许小年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困难期,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的严峻现实有个清醒的认识。

而要想经济复苏,必须先化解凯恩斯模式所积累的种种风险。

在清理了债务、过剩产能和银行坏账后,需要回归改革开放前半段的中国模式,也就是亚当·斯密模式。

书里认为一些人没有搞懂斯密模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生搬主流的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硬套在中国的经济现实上。

他引用了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为例,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改革,让中国经济重回繁荣。

6《人地之间》

当我们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土地无疑是一个核心的要素。

陶然的《人地之间》不仅仅是对中国土地制度的详尽剖析,更是对整个经济增长模式的深度解读。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录,为我们揭示了这片古老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

从城乡土地改革到经济增长模式,从政策制定到实际操作,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与土地相关的方面。

这使得我们不仅仅是对土地制度本身的了解,更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土地,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变迁,看到人地关系的变化,看到经济增长背后的各种动力和阻力。

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土地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凸显。

而陶然说,这绝不仅仅是土地制度的缺陷,更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

陶然通过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7《以利为利》

《以利为利》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力作,它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真实地反映了权力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主要由国家垄断,地方的物资配置权和管理权并不独立。

这种集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的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改革的推进,国家开始逐步放权,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

这一转变在财政领域尤为明显,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的实施,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分税制改革明确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划分,使得地方政府有了更为明确的财政来源,从而激发了其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分税制也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确保了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能力。

随着财政权的下放,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地方债务高企不下等等。

总体而言,《以利为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窗口,也为我们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8《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当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时,很难不提及“人情”与“面子”。

这两个词不仅仅是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和客套,更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与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元素。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这本书所呈现的“人情”,并不是单纯的个人情感或感受,而是一种深深的社会操作。

在这样的操作中,人们通过人情与面子的关系,放弃了对理性规则和制度的依赖,转而寻求不可限量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这其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交换,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再生产。

人情社会中的“面子”成为了社交的货币,这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为个体带来荣誉和尊重,更是因为它能够进行同质或异质的等价交换。

这种交换不仅仅局限于短期的利益,更包括了对未来社会地位和资源的投资。

在体制内,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获取资源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当然,资源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财富,还包括权力、地位、身份这些隐形的东西。

9《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曾试图模仿苏联的政治社会模式,但结果并不理想。

当时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强调“政治忠诚度”作为考核官员的绝对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到把“经济发展(GDP)”作为官员考核的核心指标。

在《转型中的地方政府》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官员要想晋升,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本地的GDP。

这种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晋升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地方官员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原则上不再过问地方的人事权、财政权、行政立法权,这种放权不仅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使得地方官员在推动经济发展时更加灵活和有自主权。

但这种激励机制并非没有弊端,过度开发、忽视环境保护、忽视民生、贪污腐败等等。

了解了这些根源,体制内的人才会明白对地方政府多元化考核的重要性,而不是唯GDP至上。

10《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政治科学领域,中国的发展与治理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注目的主题。

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深入挖掘了中国国家治理背后的制度逻辑,让我们看到了制度、权力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到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通过各个组织行为现象,引导我们思考制度背后的逻辑成因。

比如“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成为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制度逻辑的关键。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演变出一系列制度设施和机制。

这些机制间的相互作用,恰恰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让我们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更让我们看到了政治权力与组织制度之间的微妙平衡。

体制书单电子书下载链接,点击文章末尾左下方阅读原文自动跳转

(特别声明:所有电子书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chui-770删除)

小书呆读书纪
海量电子书免费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