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这9本神作看得我们后背发凉

文化   2024-11-12 06:01   河南  

所谓消费主义,就是创造需要,把一些原本你不需要的东西卖给你。

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其实都在被消费主义影响,甚至被操控!

本期书单关键词:消费主义书单,9本书帮助我们看透消费背后的资本真相。

1《服美役》

对所有女人来说,美貌就是幸福,而我们却为此而毁灭。

《服美役》详细揭开了制定“美丽”标准的阶层,如何利用服装尺码、消费主义对女性实施隐性的“美役”压迫。

当今社会,在女性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消费主义将女性的自由限制于购买。

他们把消费主义包装成女性自由的主要部分,一步步引导女性掉入无数的消费陷阱,追求被男权社会认可的“美”。

殊不知,这个陷阱既满足了男性观看女性的需求,又利用女性的消费去完成资本收割,赚得盆满钵满。

而女性们,从中得到的只要焦虑和虚无。

2《制造消费者》

《制造消费者》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消费狂热。

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只是一个假象,所有的消费者都在生产者的掌控之中。

其实,人类社会中短短两个世纪的时间,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

在今天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作为买买机器的消费者只是在不断的趋同,在规定的选择中,向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而那个样子本身也是被生产者规定好的。

人们在商人、资本、公关、广告、媒体的围剿与合谋下,逐渐接受了消费理念,成为了消费时代的“奴隶”。

身处消费陷阱的密网中,人不再是致力于自我实现的目的,而是成为了被裹挟的工具。

所谓的消费者也异化为商家的消费品,这让外面重新审视自己的购物车,思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3《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会普遍陷入车贷、房贷、消费贷的消费主义陷阱?

著名的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在很早之前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

他说:穷是一回事,而穷人则是另外一回事。

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逐渐从“生产型社会”过渡到了“消费型社会”,生活在其中的芸芸众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将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化。

在消费型社会,物质已经非常丰富,不仅不愁生产,甚至产能都已经过剩了。

所以,新的问题来了。

如果不能刺激消费,就没办法继续生产,这就必须充分刺激消费而不是鼓励生产了。

社会生产力在提升,社会思潮在转变,螺旋上升的历史进程,吞噬的都是一个个普通人。

这也最终将我们变成了一个个“新穷人”,困于时代之中,挣扎着活着。

或许只有不把“自我的价值”锚定在社会搭建的消费主义之上,才能撕掉“新穷人”的标签。

4《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这本书虽然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1970年写的,但是关于消费主义的研究成果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鲍德里亚说,现在我们买东西不只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人们通过买东西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味,就像在用一种社会语言说话一样。

其实,更多时候我们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商品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符号消费使得商品具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他还说广告和媒体会制造出很多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让我们觉得好像非买不可。

这种买东西的冲动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那个东西,而是因为那些广告和媒体创造出来的符号和形象。

但是,消费社会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因为人们终将意识到物质消费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5《上瘾》

占有,是人类的天性。

在消费主义的社会中,人们很难彻底摆脱对物质的占有欲望。

大量物质商品,依托淘宝、抖音等平台,通过华丽炫目的展示、高超的美学和饱含心理学技巧的广告,在凸显着身份地位和成功品牌的诱惑之下,逐渐对人们的深层心理进行意识统治和支配。

无数个商品通过品牌、商标、广告、评测等商业运作相互暗示,对我们进行温柔的掠夺。

特别是商业广告,像水滴石穿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对人们进行洗脑,让人们上瘾。

比如我们今天经常在电视广告中见到:美女模特手扶豪车,投射出欲望式的微笑,这就是一种暗示式的消费勾引。

所谓水滴石穿,就是这种暗示式的诱惑在一部热播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中,反复播出、强化记忆。

《上瘾》这本书,深刻剖析了资本如何通过构建诱惑式的美学图景和欲望情境,逐渐使我们对消费活动上瘾。

现实生活中,很多行为上瘾都有类似的规律,不是我们意志不坚定,而是敌人利用了我们的软肋。

6《娱乐至死》

“毁掉我们的,从来就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缤纷复杂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浸染,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深陷娱乐成瘾的流量裹挟。

比如,我们本来想看几个短视频,打发一下碎片的闲暇时间。

但是一抬头,却发现已经过了个把小时了。

这就是逐利的资本,在设计软件的时候,就利用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我们的本能喜好,反复刺激大脑兴奋点,把我们拴在这个软件上。

因为,我们浏览视频带来的广告流量,会给资本带来无限的利润。

其实不止是短视频,现在娱乐产品、娱乐项目层出不穷,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也在渐渐抛弃我们之前的理性、思考、耐心等品质。

看似是我们在娱乐,其实我们早已经成为消费主义的附属品。

7《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不是一项现代发明。

《商品帝国》这本书告诉我们,日益复杂的消费社会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

有的人认为消费者是理性人,消费是个体获取快乐、国家财富增长的理智之路。

另外一些人的观点则是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理性人假设蒙蔽了消费者被夺去公共精神和社会意义的危险。

这本书从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明末中国开始,一路回到当下,试图挖掘消费及其主体消费者历史的复杂性。

可以说,《商品帝国》让我们看到了600多年来,消费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文化习惯和制度的缝隙之间,深刻地变革和影响了我们的历史进程。

8被放大的欲望

在现代社会中,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人们很容易迷失在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中,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和道德的约束。

在丰盈充足的物质面前,我们或许已经忘了“按需所取”这几个字的真正内涵了。

多少人面对甚至塞不下一双袜子的衣柜,还在感慨自己没用衣服可穿。

殊不知,我们被无限放大的物质欲望,正在快速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在《被放大的欲望》这本书中,作者以一条牛仔裤的生命为“故事”,掀开了消费主义之下的罪恶现实。

棉花在美国种植和收割,在中国变成面料,在东南亚被加工成了成为牛仔裤。

然后,再以消费主义的带动下在全世界销售,并在快销品的理念下,迅速成为垃圾,在非洲大陆低价出售或焚烧。

整个过程,贯穿着美国制造业的没落,中国的环境污染,东南亚的血汗工厂和非洲的“盲肠”效应,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消费主义的陷阱和罪恶。

9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

在消费社会,每一次消费之后产生的不是满足,而是更多的消费欲望。

这种过剩、浪费和充满欺骗的消费主义,寄希望于消费者的非理性,以求唤起消费主义情绪。

如果不能清晰的意识到消费主义的危害,跳出消费主义的陷阱,那么我们的人生,真的有可能被它带向更糟的境遇。

当前的信息时代、商品时代,为了促进消费,竟然变成了一个铺天盖地的各种渠道信息不断制造欲望的社会,消费者被消费的社会,最终要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产品。

这个时候,我们消费是为了被消费,我们被消费是为了更好地消费!

但是千万别以为消费主义的影响,只是骗走了我们兜里的钞票。
这本书告诉我们,消费主义最大的危害,其实在于全方位地控制我们的生活。

消费主义书单电子书下载链接,点击文章末尾左下方阅读原文自动跳转。

(特别声明:所有电子书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chui-770删除)

小书呆读书纪
海量电子书免费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