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值钱邮票的排行榜里,能否找到你熟悉的身影?今天先整理出“中国珍邮篇”,分清代、民国及新中国珍邮三个部分。让大家先睹为快!个别珍邮背后的故事很长,看起来可能有点累,但如果你细心品位,就会发现邮票背后的故事真的很有趣,值得一读!
一、清代珍邮
华邮鼻祖: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票
大龙邮票全套3枚,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3分银(红)和5分银(黄),于1878-1883年先后分三期在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厂印制。根据纸张和票图距离的不同,分别称为“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清代大龙邮票(1878.7起)
薄纸大龙:1878年7月下旬开始发行,为硬性半透明薄纸,字模之间距离2.5mm,全张25枚。
阔边大龙:1882年4月发行。第一批薄纸大龙邮票印完后,字模被拆散。第二次印刷时重新组合排版,字模之间的距离加大到4.5mm,使邮票图框与齿孔之间的距离变宽了,故名。
厚纸大龙:1883年4月发行,因纸质较厚,故名。
在3种大龙邮票中,收集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阔边大龙-厚纸大龙-薄纸大龙。
在阔边大龙邮票中,首先印制的是3分银票,采用的是1878年在印制薄纸大龙票时所裁剩下的小纸张,因此阔边大龙3分银票的全张为15枚(5×3)。印刷1分银票时,采用的是不厚不薄的纸张,全张为25枚(5×5)。最后印刷的5分银票,全张也是25枚(5×5),采用法国生产的薄而易脆裂的纸张印制。这种纸不适合印制邮票,但当时又一时找不到其他纸张,故只好暂用,印制数量甚少,仅2万枚。阔边5分银邮票发行时,正逢邮票的贴用量日增,所以大部分都用于贴用邮件,仅9个月就销售一空。
阔边大龙邮票全套(1882.4)
阔边大龙5分银新票存世量较少(仅100余枚),已成为华邮正票中的罕贵珍品;大方连更是见少。我国已故著名集邮家姜治方在上世纪30年代曾移居国外。为了集全中国邮票,他历经艰辛,跑遍了巴黎的露天邮票市场及布鲁塞尔、柏林、马德里、苏黎世的大小邮票店,终于收集到100多枚大龙邮票,但一直没见过大龙阔边5分银邮票。后来,他终于从巴黎一家邮票商店邮购到1枚大龙阔边5分银新票。可见收集大龙阔边5分银新票是多么困难。
阔边大龙5分银新、旧票
1920年,美国集邮家詹姆士·施塔收藏有一个阔边大龙黄5分银新票全张。1931年,施塔曾将其带到上海。我国“邮王”周今觉看到后惊讶不已,说:“我做梦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阔边大龙5分银新票全张存在啊!”并誉其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孤品”。周今觉欲购此邮,但施塔不肯转让。
阔边大龙5分银新票全张
1991年9月,阔边大龙5分银新票全张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香港大收藏家林文琰以37.4万英镑的高价将其买下。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上,林文琰展出了该孤品珍邮。2010年,阔边大龙5分银新票全张由上海集邮家丁劲松收藏。此珍邮最近一次向公众亮相,是在2018常州全国邮展上。
阔边大龙5分银新票全张亮相常州全国邮展(2018.5.11-13)
推荐阅读:👉 单枚超百万的邮票都有哪些?快看看你家有吗?不看你就亏大了
图 | 天津邮政博物馆“镇馆之宝”——三张全版大龙邮票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原本不是邮票的邮票
参考价格:258.7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10万元)
红印花原是一种印花税票,清代邮政加盖改值后,当作邮票使用,称为红印花加盖票,1897年发行。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为适应开办邮政新业务及使用高面值邮票的需要,清代国家邮政将上海海关仓库中的红色三分银印花票加盖文字改作邮票。加盖“大清邮政”及中、英文面值。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在红印花加盖邮票中,是最先加盖的。因邮政当局嫌开始加盖“当壹圆”字体过小,便改用大字“当壹圆”字模。而已经加盖小字的就被称为“小字当壹圆”。已发现存世仅32枚。其中有四方连1件,横双连1件,其余为单枚。信销票仅1枚,乃世界孤品。红印花小字当壹圆还有两枚珍贵的变体票。一枚是在加盖英文“dollar”后面漏掉句点“.”。邮票目录上称为“‘dollar’后无点”。其原因是排版时疏忽,而不是印刷时漏墨。另一枚是“dollar”后面的句点“.”与“r”相距较远,有2mm的距离,邮票目录上称为“‘dollar’后‘.’远离”。也是排版时不慎造成的。
按理说,不合格的邮品是废品,应就地处理掉不得外流。然而,红印花小字当1元加盖后并未销毁,据说随着大字当1元票一起交邮局出售。近年来,邮学家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小字当1元实际上是样票,加盖数量50枚没有公开出售,是被以监印加盖邮票的费拉尔为首的少数人瓜分了。费拉尔共买得7枚,其中1件四方连,3个单枚。
目前,中国邮票博物馆内藏有两枚红印花小字当壹圆,一新一旧(旧票存世仅1枚)。新票由红印花邮学家王纪泽先生1965年冬天捐献,旧票为集邮家马任全先生1956年7月捐献。这枚中国珍邮,至今已有半数以上在华人手中。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被列入中国珍邮“前四宝”之一,曾经是中国最值钱的邮票,跻身世界珍邮行列,但近年陆续被新中国的文革珍邮超越,让出了王者宝座。2009年,一枚1897年红印花3分“小字当壹圆”邮票,在香港以258.7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10万元)拍出。
【绿衣红娘】中国邮票博物馆里的一件世界孤品
参考价格:34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80万元)
“绿衣红娘”是红印花加盖“暂作贰分”票的试盖样票,也称红印花小字2分绿色加盖票。因用绿色油墨加盖在红印花原票上,而被雅称为“绿衣红娘”。此票为试色样票,仅有少量流出,最早于1942年在上海出现,集邮家从一位外国人手里购得后,即撰文在邮刊进行介绍,引起轰动。之后,招引了许多邮迷对它爱慕和追求,使其身价非凡。
关于“绿衣红娘”的价格,早在2004年12月,在香港结束的苏黎世亚洲秋季邮品拍卖会上,一枚红印花小字绿色加盖“暂作贰分”小字的邮票以34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80万元)成交。据考证,其现今存世约为9枚,且大多数都是单枚票,由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收藏的直双连“绿衣红娘”票是世界仅存的一件连票,因此是一件世界孤品,价值无可估量。
第一枚被发现的“绿衣红娘”,在陈志川手中,他便在《国粹邮刊》上著文宣扬,引起多位集邮家的注意。当时有位作家邵洵美正热衷于华邮古票,听到“绿衣红娘”后,便找陈志川求让,然而却去晚了一步,这枚“绿衣红娘”已被天津集邮家宋慧泉所得,宋慧泉是著名抗日将领宋哲元之弟,相当富有,不肯割爱。那时对宋氏所藏“绿衣红娘”有意者,不仅邵洵美一人,还有郭植芳、宋醉陶、王纪泽、马任全等多人,均等待机会攫取此票。
王纪泽是有名的红印花专家,在他的《红印花专集》中当然需要这枚邮票,他便与宋醉陶密谋,愿将所藏的万寿珍品四复票割让给这位万寿票专家,条件是宋醉陶必须要拿“绿衣红娘”交换。宋醉陶不负重托,果然得到了“绿衣红娘”。1944年7月他在《国粹邮刊》第33期著文《似曾相识燕归来》,表白自己欣喜得意的心情。一年以后,又在《国粹邮刊》(第38期)发表《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文,表白又将“绿衣红娘”让出去的伤感心情。
【红印花】“绿衣红娘”
中国邮票博物馆里的一件世界孤品
拍卖成交价格:345万港元
作家邵洵美心念“绿衣红娘”多年,此票在宋慧泉手中时,他屡屡送诗赠赋,以表对“绿衣红娘”爱慕之情。1944年宋氏携票来上海,陈志川设宴款待宋氏,诸集邮家作陪,邵洵美趁机请求将“绿衣红娘”借他欣赏,宋醉陶不知其中之计,慨然应允。谁知邵氏得此票后,便不再肯出,闹得两位邮友为之不欢,虽经多人调解,邵氏仍坚持强留“绿衣红娘”,并宣称“若要票,人与票往,宁为玉碎,不复归还”。并力求割爱,言词恳切,愿以重金为聘。宋醉陶无可奈何,只得将邵氏所遗10两黄金,转给王纪泽,作为万寿四复票的代价。邵氏所去的代价已是宋醉陶从宋慧泉处得来的4倍之多。王纪泽用“万寿四复”换“绿衣红娘”的梦想化成了泡影。
邵氏获此“绿衣红娘”后,孤芳自赏,虽然多次有人求让,他索价5000美元,求者只好知难而退。
1948年上海举行邮展时,请“绿衣红娘”出展,邵洵美的条件是必须与红印花小壹圆旧票布置在第一室,因此布置的人希望放在小壹圆上边,可是马任全又不同意,使邮展主持人非常为难,恰好此时有一位隐性埋名30多年的集邮家霍雪侯出展红印花小壹圆新票一枚,这样展品只好重新布置,便把“绿衣红娘”放在两枚小壹圆邮票中间,大家也都满意了。
中国珍邮“华邮四宝”
“华邮四宝”,又称“前四宝”(相对于后来民国时期的珍邮而言)、“红印花四宝”,指的是红印花原票、小字“当壹圆”邮票、“当伍圆”倒盖邮票和“暂作洋银贰分”倒盖兼复盖邮票。
华邮四宝(红印花四宝)
“华邮四宝”之说,最早由著名集邮家周今觉提出。1925年10月,他在其主编的中华邮票会会刊《邮乘》创刊号封面上,以铜版彩印刊出红印花原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红印花加盖“当伍圆”倒盖邮票和民国“宫门倒”邮票的图谱,以“华邮四宝”谓之,旨在为中国邮票扩大国际影响、提高社会地位。后来,许多集邮家又提出“民国四珍”(又称“民国四宝”、“后四宝”,“世展八十讲”在后面会与大家分享),将“前四宝”中的“宫门倒”列入。如此一来,“前四宝”就只剩三宝了。于是,有人将红印花“暂作洋银贰分”倒盖兼复盖邮票补充进去,使得“华邮四宝”全部出自红印花,故又称“红印花四宝”。
【红印花原票】 红印花原票并非印花税票,更不是邮票,而是清代海关在洋货已完进口税凭证上贴用的印花。1895年9月,经海关总税务司署批准,上海海关委托英国伦敦的华德路公司印制100万枚红印花(一说66万枚),面值3分、红色印刷(也有绛红色),故名。印好后,于次年5月运回上海海关造册处。因商人反对而未能对外售用,只得全部存放在库房中。后因清政府成立国家邮政,新开办的汇兑、包裹、保价等业务需要高值邮票,加上币制已由关平银改为银元,遂将库存的红印花全部用于加盖成邮票,以应急需。由此,留存下来的红印花原票非常稀少,据考证存世仅53枚。它们虽然不是邮票,但因为是红印花加盖邮票的原票,加上印制精美,所以被集邮界士视为华邮中的特殊票品,成为稀世珍宝,位列为“华邮四宝”之首。
1988年12月,在瑞士费莱文公司举行的珍邮拍卖会上,1件红印花原票横四连估价为20万瑞士法郎。2010年12月,在纽约举办的世界珍邮拍卖会上,1枚红印花原票以13.8万美元成交。2011年11月,在无锡亚洲国际邮展拍卖会上,1枚红印花原票以78.2万元成交(含佣金)。2013年9,在美国Cherrystone拍卖会上,1枚红印花原票以14.95万美元成交。
红印花原票
【红印花“当伍圆”倒盖邮票】 5元邮票的加盖数量约为2万枚,专门用于邮政汇票,少部分用于寄国外的信件。因面值较高,故出售不多;已售用的绝大部分都贴在了汇银执据上,后被上交销毁。所以流传于世的红印花加盖“当伍圆”邮票极少,真正贴信实用过的旧票也很少。据统计,该票存世量仅数百枚,其中就有更为珍贵的“当伍圆”倒盖票珍品。由于当时邮政部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新邮票的设计印制上,加之用邮量激增,疏于邮票加盖过程中的检查,使少量倒盖珍邮得以流出。据载,“当伍圆”倒盖票曾在福州、天津、琼州和梧州等邮局出售过,其存世量不足全部“当伍圆”邮票的1/3。
1992年,瑞士Corinphila邮票公司出现一件红印花“当伍圆”倒盖横四连新票孤品,成交价为7.2万瑞士法郎。1996年5月北京邮品拍卖会上,1枚“当伍圆”倒盖票以14.5万元成交。2006年香港苏黎世亚洲拍卖会上,1枚“当伍圆”倒盖旧票以18.5万港元成交。2009年1月香港斯宾克拍卖会中,1枚“当伍圆”倒盖票拍出了38万港币的高价。目前,“当伍圆”倒盖新票的价格已达100余万元,而且难得一见。
红印花“当伍圆”倒盖邮票
【红印花“暂作洋银贰分”倒盖兼复盖邮票】 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贰分”邮票有大字、小字之分,其中小字票的“2”与“Cents”在同一行;大字票的“2”与“Cents”则分为两行。小字2分票的全张为100枚,字模分5次加盖,每次加盖20枚(10×2)。当时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厂承担加盖,加盖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疏忽,误将用于加盖的红印花原票倒置,造成倒盖错体票;又由于种种原因,竟作了第二次加盖,形成类似重影的复盖,成为极其难得的“双料错体”,被誉为“红印花错体之王”。据考证,这种错体票理论上应为20枚,但目前只发现16枚,存世量比小字“当壹圆”加盖票还少。1948年,我国著名集邮家姜治方从瑞士苏黎世某拍卖公司拍得一枚红印花小2分倒盖兼复盖邮票,于1966年捐献给中国集邮总公司,现由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
1997年版《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中,红印花小2分倒盖兼复盖新票的标价为40万元。2006年上海某拍卖会上,1枚红印花小2分倒盖兼复盖邮票以68万元成交。现在如想拍到1枚红印花小2分倒盖兼复盖新票,至少需要120万元人民币。
红印花“暂作洋银贰分”倒盖兼复盖邮票
华邮四宝(红印花四宝)
早在上世纪初,一些华邮收藏知名人士将红印花原票、红印花小壹圆邮票、红印花当伍圆倒盖邮票和伦敦版宫门二元中心倒印票并称“华邮四宝”。之后,红印花邮票中的小2分倒盖兼复盖等许多名贵票品,以及民国期间的一些珍罕邮票不断被集邮家发现和报道,且华邮四宝中的前三种又都是出自红印花家族中的票品。于是集邮人士提出了以宫门倒为首的民国时期的珍邮单独列为“民国四珍”,而将红印花小2分倒盖兼复盖补入原来的“华邮四宝”,因而这时的“华邮四宝”实际上就成为“红印花四宝”了。
红印花未加盖原票
红印花原票其本身并不是邮票,乃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面值为3分,总印量100万枚。但未加盖的原票从未出售,全部加盖改作邮票之用。红印花原票虽不是邮票,但全部的加盖票均由其而派生,其对版模特征、齿孔研究、加盖顺序等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集邮的重要收集和研究对象之一。
红印花小壹圆票
小壹圆素有“华邮之王”的声誉,据研究,小壹圆票只加盖了50枚,其四方连被誉为“东半球最罕贵之华邮”。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存世量稀少,是中国最名贵的邮票之一。
红印花当伍圆倒盖
其加盖字与原票成180度倒置,具体数量不清,新旧票、实寄封均有,倒盖票图案正中的较少。当伍圆是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面值最高的,当时的“伍圆”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全部生活费用了,所以一般人不会轻易购做收藏的。而其中当伍圆倒盖则更少。
红印花小2分倒盖兼复盖
加盖“暂作洋银贰分”邮票,其阿拉伯数字“2”有大字、小字两种。红印花小2分票是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刷厂承担加盖,在加盖时,由于操作者一时疏忽,误把加盖的红印花原票倒置,造成倒盖错体票;在加盖过程中,由于人为或机器事故,在加盖过程中连续重复加盖,形成类似重影的复盖。复盖现象在加盖票中极少见,而红印花小贰分倒盖兼复盖邮票,不仅倒盖,而又复盖,是极难得的“双料”错体票。据考证,这种错体票存世不足20枚,其中已发现横双连三件,其珍贵性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之上,
中国珍邮“红印花八宝”
红印花加盖邮票“宝连宝”,真的是一个谈不尽的话题。除了上面介绍的红印花原票、小字“当壹圆”邮票、“当伍圆”倒盖票和“暂作洋银贰分”倒盖兼复盖票等“四宝”外,在红印花加盖票中其实还有另4种名贵珍品。将两者合在一起,就是“红印花八宝”了。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其中的另外“四宝”。
【红印花小字2分绿色加盖邮票】 即著名的“绿衣红娘”邮票。红印花加盖邮票,正常都是以黑色油墨加盖。上海一私人印刷厂在受托加盖小字“暂作洋银贰分”时,以绿色油墨试盖出少量样票。在送到上海海关造册处审核时,被以绿字加盖在红底上,颜色浑浊、效果不佳为由,未予批准,样票留下存档。经考证,这种绿字邮票仅试盖了2版计40枚。后因战乱原因及管理不严,有少量流出。此票最早于1942年被上海著名集邮家陈志川撰文披露,轰动了国内邮坛。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于1948年在南京举办的邮展中,即展出了1枚“绿衣红娘”,票上有黑色“Specimen”(样票)字样。“绿衣红娘”现存世仅9枚,除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保存1个直双连外,其余均为单枚。
“绿衣红娘”邮票
在1992年英国吉本斯与香港布约翰联合举办的珍邮拍卖会上,1枚“绿衣红娘”以13万港元成交。1997年版《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中,“绿衣红娘”新票标价为60万元。2004年12月,在香港苏黎世亚洲邮品拍卖会上,1枚“绿衣红娘”以345万港元成交。
【红印花小字4分复盖邮票】 小字“肆分”复盖票,是红印花小4分票中唯一的错体加变体票。其成因在于:印刷工先用颜色相对较浅的紫墨加盖一次,字迹也相对模糊。随后,印刷工换用黑色油墨重新加盖一次。结果,两次加盖的字迹并不吻合(紫色加盖更偏向居中位置),成为双色复盖。据红印花专家黄光城考证,小4分复盖票存世仅19枚,其中有1件横三连1、一件横双连、14枚旧票。
红印花小字4分复盖邮票
1997年版《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中,红印花小4分复盖新票和旧票的标价均为30万元。在2004年香港苏黎世亚洲拍卖会上,1枚小字4分复盖票以59.8万港元成交。同年北京嘉德公司拍卖会上,1枚小字4分复盖票以46.2万元成交。
【红印花小字2分复盖邮票】 红印花小字“贰分”复盖票的成因是:第一次加盖后发现字迹稍淡,遂再次加盖。两次加盖的黑色字迹不能完全重叠,形成明显的重影。这种复盖票目前仅发现一格(20枚),并且均为新票,包括2件四方连、1件横双连。这20枚小字2分复盖票,已被集邮家成功重组。
红印花小字2分复盖邮票
1997年版《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中,红印花小字2分复盖票的标价为10万元。
【红印花小字4分正票】 小字“肆分”票,是红印花正票中加盖数量最少了一种,仅加盖了2个全张计200枚(注:小“壹圆”不属于正票,而是试加盖的样票)。4分票分小字和大字两种,最初是以小字加盖。但因上海海关造册处嫌阿拉伯数字“4”太小,遂改用大字加盖。而在这200枚邮票中,一格25枚为复盖变体票,另有20枚票的底部被剪掉了齿孔,则小字4分正票实际仅有155枚,并且因面值较低,应已全部售出。
红印花小字4分正票
1997年版《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中,红印花小字4分正票的标价,新票、旧票均为10万元。小字4分正票存世的最大连票为1件六方连,于2008年7月在香港被上海集邮家丁劲松以506万港币拍下。2012年12月香港Interasia拍卖会上,1件红印花小字4分正票横双连以207万港币成交。2013年6月,1枚小字4分新票在香港以55.2万港元成交。
二、民国珍邮
民国时期的邮票,虽有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等鲜明特点,但因其历经战火,存世量非常少,其中有不少珍邮,以加盖邮票和孙中山头像的邮票等为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受到众多邮票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自1912年3月起,发行只加盖“中华民国”的蟠龙邮票。实际加盖的方式有3种:一种是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另一种是“大国字加盖”;第3种为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也是15枚。
1913年,中华邮政正式发行第一套伦敦版帆船普通邮票。因次年“一战”爆发,在英国印刷的邮票难以按时运到,改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刷厂依照伦敦版帆船邮票的三种图案另行雕刻印制,习称“北京老版”或“北京一版”帆船邮票。此套邮票的分面值为帆船图、角面值为农获图、元面值为牌坊(宫门)图,共计22枚,于1914-1919年发行。
由于存世量少,被集邮界列为“民国四珍”之后的“民国第五珍邮”。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和香港珍邮、信封”大拍卖中,曾以121万元港币拍出一件这种错体票的十方连,轰动邮坛。
三、新中国珍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正式发行邮票大全1949-2019
【天安门放光芒错票】
参考价格:人民币约100万
1956年6月15日发行的特15《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全套5枚,其中第三枚“天安门”(俗称“放光芒”),邮票印成后在审查中有人提出天安门不伟大,天空“阴沉”、“沉闷”,天安门上空“有如暴风雨来临”,如同发生“大爆炸”,类似核爆炸的蘑菇云,令人不舒服等等所以邮电部决定立刻召回,重新设计发行。6月9日邮电部决定这一枚暂停发行,并于6月12日急电全国各局收回此票,但个别局已提前出售,约700枚流入社会,由于存世稀少,成为新中国珍邮。
▲T15“天安门放光芒”邮票
而改版的“天安门”邮票推迟至7月20日发行。当时对原版“天安门”邮票的说法显然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造成的,现在看是不妥的,但原版与改版的两枚“天安门”邮票相比较,改版的“天安门”朝霞图案的确给人清新明快之感。
【黑题词】存世量至今仍是个谜
参考价格:四方联897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20万元)
为了纪念毛泽东为日本朋友题词6周年,邮电部原计划于1968年9月18日,发行1枚纪念邮票。
“黑题词”邮票的原名其实是《毛主席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 ,因为邮票上的题词颜色为黑色,故有此俗称。邮票的印刷时间是1968年9月18日。但到了9月27日,邮电部军管会决定今后不准在邮票上印制毛主席像、语录、诗词等,已经印制好未发行的停止发行,于是决定停止发行“全国一片红”和“黑题词”两套邮票,并电告各省市区邮管局革委会:“你局已接到或即将接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及《毛主席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邮票请立即停发……”。因此这枚邮票最后未被发行,但和其它珍邮一样,黑题词有极少量被意外流出。
有关“黑题词”邮票的存世量,至今仍是个谜,估计不会超过20枚,很可能是在销毁过程中流失出来的。这枚邮票的四方联前年在香港一大型拍卖会出现,创纪录拍得897万港元的成交价!
【全面胜利】慑人的口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
参考价格:单枚368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99万元)
▲“全面胜利”邮票,票幅60mm*40mm
在新中国邮票史上有三枚知名度极高的珍邮,即俗称的“全面胜利”、“大一片红”和“小一片红”。
你知道这三枚邮票之间的联系和诞生次序吗?
原来,“全面胜利”和“大一片红”,分别是1968年某套邮票设计图稿的第一稿和第二稿,“小一片红”则是最终定稿。
1968年9月5日,邮票发行局革委会决定发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邮票,编号为“文14”。9月6日晚到14日,邮票设计者万维生与邮票厂工人结合设计出第一样图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俗称“全面胜利”)并打样送审,邮票图案为毛泽东主席身着蓝灰色中山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致意,林彪手持《毛主席语录》跟在身后;城楼下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工农兵群众手持《毛主席语录》欢呼;邮票下部横框内印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字样。右边票边上印有“中国人民邮政”、“8分”,票幅为60毫米×40毫米,影写版。
9月14日,审的“全面胜利”样票未获批准被退回来,要求重新设计,并提出要“紧扣一片红”、“反映革命群众”。9月18日,“全面胜利”样图修改完成第二图稿。此图是在第一样图“全面胜利”的基础上,把毛、林像换成国家地形图,内书“全国山河一片红”,把工农兵图内远景改换成近景.打成样图再度送审。这实际上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大一片红”邮票。
10月8日,邮电部军管会又将“全面胜利”图稿修改成“大一片红”后直接呈送国务院分管邮电工作的副总理李富春审批,李批示:“请邮电部军管会送中央文革审查。” 后来报告及样票送呈周总理,周总理审看后认为票幅过大,不符合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批示作进一步修改。10月26日,根据周总理的批示和军管会的意见,设计者对“大一片红”作了部分修改,即由原来的60×40毫米大型横幅,修改成30×40毫米的小型纵幅,去掉了一些标语等,更突出了工农兵形象,俗称“小一片红”。
▲“全面胜利”邮票成交价1380000元
【大一片红】“全国一片红”横版
参考价格:一枚730.25万(人民币)
推荐阅读:👉 揭秘|新中国千万级天价珍邮“大一片红”发行始末及其价值!
▲“小片红”邮票
▲“大片红”邮票
“一片红”票竟然会“双生”,数年后才被邮坛接受的“大一片红”,成为“一片红”邮票的设计第二稿(样票)。“大一片红”与其孪生兄弟“小一片红”的题材、图案、面值均相同,只是票幅不同:大的为60×40mm;小的为30×40mm。第二,票面上的文字也不同:大的图案下方有一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字样。第三,大的面值标在左上方,而小的标在底部。作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未发行的一套邮票。与“小一片红”比较而言,因比其大,故名。而作为“一片红”样票的“大一片红”并没有公开发行,因为比“一片红”更珍贵。对于“一片红”为何成为会成为珍邮,很多人以为是因为邮票上的地图没有将“台湾”套上红色,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一片红”邮票被回收的真正原因,是设计者当时所依据的地图版本有误,致使他创作出邮票上的图案不如地图准确。
推荐阅读:👉 单枚超百万的邮票都有哪些?快看看你家有吗?不看你就亏大了
据悉,目前发现的“大一片红”存世仅见八枚,其中新票五枚,旧票三枚。在2012年5月进行的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邮品”专场中,一枚“大一片红”经过20余轮激烈竞价,最终以730.2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出中国单枚邮票拍卖新纪录。
【小一片红】“全国一片红”竖版
参考价格:一枚368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99万元)
如果数国内群众最熟知的中国珍邮,莫过于“全国一片红”。1968年9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为纪念和庆祝这一事件,邮电部决定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1枚“全国一片红”邮票。面值8分。邮票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中“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金字,邮票票幅为30毫米×40毫米,齿孔11.5度×11度,整张枚数50(10×5)。影写版。北京邮票厂印制。集邮者称为“一片红”。
“全国一片红”邮票当时计划印制3400多万枚,可谓巨量!如果按正常发行,到今天也只不过是一枚价值一般的邮票。但世事如棋,由于一个意外事件,使一片红的命运发生了剧变。据悉,在1968年11月24日(邮票发行的前一天)中午,一位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这枚邮票上中国地图画得不准确,中缅、中蒙、中不边界画得不准确,属于我国领土的南海诸岛也未表示出来。他便通过组织向邮电部反映。邮电部发现问题后,急令全国各地邮局停售,邮票要全数退回。但已有个别邮局提前售出了这枚邮票,致使有少量邮票流出,估计总数不超过1000枚。“一片红”邮票设计者万维生先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个特殊年代,注入的一个特殊题目。”是那个特殊年代,造就了新中国的大珍邮。
文革邮票,以其奇特时代而导致其具有特别的收藏价值,而以“一片红”为代表的“文四宝”,又具备了在短暂时期珍邮集中的特点,在商品经济时代,这些珍邮的升值潜力,引起众多趋利者和猎奇者的热烈追求,从而演绎出无数一夜暴富、谋财害命和制假贩假的故事,只要这些邮票存在于世上,这些故事就会像传说中的“阿里巴巴”财宝一样,永远讲不完。
“大蓝天”邮票(未发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四十周年】首屈一指的“阴谋邮票”?
参考价格:完整一套约400万-500万(人民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四十周年》(简称“井冈山”)未发行邮票在当时的编号为“文5”,邮票的全称是“纪念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十周年”,发行日期为1967年10月1日,全套4枚,面值均为8分,采用影写版印刷。
1967年,一些被教唆的红卫兵和造反派们有恃无恐,把上过邮票的油画“井冈山会师”中的朱德形象换成了林彪,并一再嚷嚷要以秋收起义纪念日取代南昌起义纪念日来作为建军节。在这一片喧嚣的大环境中,邮票发行局设计室在1967年8月完成了一套4枚的“井冈山”邮票设计图稿,它们是:第一图,“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40年后毛主席和林副主席重新穿上军装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文化革命大军)。第一枚邮票图案以天空为背景,毛主席等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所以这枚邮票又被称为“大蓝天”。此票原本定于1967年发行,但是因为邮票主图有林彪形象,审查时认为与史实不符,最终取消发行。邮票印样全部销毁,但仍然有极少量流入市场。目前这套票仅在香港出现过全套,十分珍贵。
第二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第三图,“毛主席语录”(“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第四图,“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背景为黄洋界纪念碑)。
这套取消发行的原因和为什么会意外流出?社会上一直有多种说法,先得扑朔迷离。据悉当时北京邮票厂为了印筒周转,也多次打电话给邮票发行局,要求“该套邮票如不发行,应将原版销毁,以便滚筒的利用”。直到1968年8月28日,上级部门才通知邮票厂取下滚筒。此套邮票的滚筒卡在机器上的时间之长为邮票厂历史上所罕见。有关这套邮票取消发行的真正原因,其中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当年8月9日打出印样,因有林彪像均须领导批准才能发行,后一直未批,又因纪念时间已过不再适合发行,将印出的全部销毁,过程中不慎流出少量。当然,关于邮票的流出经过,也有人说是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审查该票时,将样票留下,后被其孩子在“文革”后拿到社会上出售,即流传于集邮界。这枚图案采用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毛主席与林彪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时的照片设计的邮票,社会上流传出现的仅见其新票,未见有投入使用过的信销票。而同一套里面的另外几枚邮票,估计当时已全部销毁,未见有流出。
因为流出的邮票以蓝天为背景,故此枚邮票的俗称为“大蓝天”,存世量不超过10枚。。香港邮商杨乃强编印的《中国邮票目录》80年代就已将其收入,使得这枚未发行邮票在海外的知名度直线上升。由于其极为特殊的政治背景,称得上是“文革珍邮”中首屈一指的“阴谋邮票”,因而引发了种种传闻,有的似是而非,有的荒诞不经。该邮票最早亮相是在1981年日本东京的邮票拍卖会上,当时一枚完整的“大蓝天”邮票底价为1万多美元,不仅轰动了日本集邮界,而且中国邮坛也为之震惊。之后,“大蓝天”在海外拍卖的价格更加惊人,1997年在上海举行的拍卖会,1枚品相不佳的“大蓝天”,底价也已经飙升至150万元。如果是完整的邮票的话,全套4枚的价格应该在400万-500万人民币之间,将超过著名珍邮“一片红”的价格。
1981年,“大蓝天”邮票最早在日本东京的邮票拍卖会上亮相,底价为1万美元,轰动中日集邮界。 1997年11月,上海的北京邮星拍卖会,一枚中上品“大蓝天”邮票,,底价为150万元,最终流拍。 2007年9月,某拍卖会,一张半枚“大蓝天”,以9.9万元成交。 2010年1月底,香港,一张仅剩右半枚的“大蓝天”,以219万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196.7万元)。 2013年,上海泓盛秋季拍卖会,一张剩右半枚的“大蓝天”,以213.9万元成交。 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一张仅剩右半枚的“大蓝天”,估价为120万至200万元,最终流拍。 2017年12月5日,香港,某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估价220-280万元,最终流拍。
【蓝军邮】短暂存在的“军人贴用”邮票
参考价格:一枚270.25万元(人民币)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俗称“蓝军邮”,因邮票图案底色为蓝色而得名。1953年2月,为了优待军人寄信,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图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军徽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800元”字样。第一枚底纹为橘红色,俗称“黄军邮”;第二枚底纹为紫色,俗称“紫军邮”;第三枚底纹为蓝色,俗称“蓝军邮”。每枚邮票图幅为21毫米×32毫米,齿孔14度,胶版。其中“蓝军邮”的价格最高,某专家预计存世量不超过20枚。
▲“军人贴用”邮票一套3
这套邮票于1953年7月初开始印制,是新中国第一套军用邮票。邮票分批印完,陆续下发到各部队和军事机关,每位官兵每月可得到2枚用于通信。邮票下发后,有的部队反映,在没有信箱代号的情况下使用军人贴用邮票容易泄密,邮票使用范围和对象也难以控制等。为此,有关部门决定“延期实行”,停止使用。后来,军队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将没有下发的邮票全部销毁,但在个人手中的军人贴用邮票仍被使用。这三种邮票都流出了一些,其中“蓝军邮”印成较晚,留存下来的数量最少,因此极为珍贵。
▲”蓝军邮“2011年成交价2702500元
中国嘉德2011秋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上,“蓝军邮”又以270.25万元成交价,比1994年北京邮票拍卖会卖出的80万元,翻了3倍不止!创出“蓝军邮”拍卖新纪录。
【蔡伦“公元前”错票】排版工人的“鬼斧神工”
参考价格:约40万元(人民币)
蔡伦(公元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邮票其实是一套纪念邮票里面的其中1枚,而蔡伦“公元前”错票则是蔡伦邮票中的错体版本,每200枚蔡伦邮票里才会有1枚错体邮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这要追溯到1962年12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是由孙传哲先生设计的,可一时疏忽,在其中蔡伦的出生年份“公元”两字后面加上了一个“前”字,成了“公元前?-一二一”。邮票图稿经过层层审查也未发现这一错误,直到北京邮票厂工人打样时才发现了这个问题。补救办法是在印版上将“前”字一个一个地修掉。由于修版后又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左边的50枚中第16号位置上的印版,漏修了“前”字(未刮去),造成了每一印刷全张(含两版100枚)就有一枚带“前”字的错票。1962年12月1日出售时被一些幸运的集邮者发现,邮政部门当即采取措施收回了一部分,但并未全部收回和销毁。
更离奇的是,1983年,我国一市级邮票公司接到当地邮局移交的一批纪、特邮票,将其作为集邮邮票,按正常的牌价整理公开出售,其中就有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这枚珍贵的“蔡伦”错体票又流出了26枚。这一事件,成为当时邮坛的一大新闻,当时意外获得这枚邮票的集邮者,算是捡了个“大漏”。
“世纪学联”错体票(未发行)
▲错印版“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邮票
▲改版后的“国际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邮票
▲“世纪学联”错体邮票2009年成交价582400元
“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邮票
1962年8月8日,是戏曲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由邮票大师孙传哲设计,这套邮票还被收录进德国《米歇尔邮票目录》。
▲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
“京剧脸谱”邮票
▲两套邮票仅文字不同
2017年某春拍,一枚T62“京剧脸谱”廉颇邮票以97万元成交,这也是这套票中较为少见的一枚,非常珍罕。
▲T62“京剧脸谱廉颇“邮票成交价977500元
部分“京剧脸谱”邮票拍卖记录
1995年5月,香港拍卖会,特62“京剧脸谱”中的孙悟空、黄盖、张飞和窦尔敦四枚邮票,以149500元(港币)成交。
1996年5月20日,第九届亚洲国际邮展期间的邮品拍卖会,“孟良”(中上品)和“张飞”(上品)邮票分别以13万元和12.5万元成交。
2010年,北京某拍卖会,“廉颇”邮票(上中品)成交价达47.04万元。
2012年12月,香港某拍卖会,“窦尔敦”邮票以109.25万港币成交。
2017年4月2日,香港某拍卖会,特62《京剧脸谱》邮票中的“孙悟空”未发行邮票,以161万港币成交(折合人民币134.8万元)。
1980庚申年猴票
1980年猴年邮票,在集邮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猴票采用红色的特制油墨,有一层明显的金色反光,又被称为“金猴”。
▲T46“庚申年猴票”
▽ 点击「阅读原文」,有更精彩内容呈现!
您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