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大甄艺术】,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日收到精彩内容,内容由大甄艺术平台整理免费分享,可放心关注。
2025年1月28日,农历除夕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其独特的开场视觉秀再次吸引了全球亿万观众的目光。本次春晚开场,通过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等16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精彩演绎,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晚会的开场歌舞在欢快的节奏中拉开序幕,而紧随其后的非遗展示环节则成为整场晚会的亮点之一。打铁花,这一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技艺,在舞台上以全新的形式呈现,铁花飞溅、火星四射,如同璀璨的烟火,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庆阳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不仅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更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之处。
除了打铁花和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也在此次春晚中大放异彩。东明粮画以各类粮食为原料,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细的制作,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些画面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物肖像,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绳结技艺、北京绢花、扬州绒花等非遗项目也在开场秀中逐一亮相,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春晚还特别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青神竹编的展示环节,一位非遗传承人现场编织了一件精美的竹编艺术品。这件艺术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样,洛阳牡丹瓷的展示也让人眼前一亮。牡丹瓷以牡丹花为原型,通过陶瓷工艺将其转化为立体的艺术品。这些牡丹瓷作品色彩鲜艳、形态各异,充分展现了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和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
此外,英山缠花、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羌绣、布糊画等非遗项目也在开场秀中得到了精彩呈现。这些非遗项目各具特色,有的以精美的工艺著称,有的则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人们关注。它们的亮相,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凤凰传奇为中国传统建筑创献秀《栋梁》,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特效,展现了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以榫卯、斗拱等中式建筑元素为特色,结合了歌曲演绎与视觉特效,带领观众领略中国古建筑背后的设计巧思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凤凰传奇唱出“走中线,挺直脊梁,昂起头,耸立九天”,表达了壮志豪情,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栋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使观众能够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春晚开场视觉秀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组和演员们的辛勤付出。他们通过精心策划和排练,将16种非遗项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同时,这场视觉秀也再次证明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力。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更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春晚的深入进行,更多的精彩节目逐一呈现给观众。然而,开场视觉秀中的16种非遗展示无疑成为了整场晚会的亮点之一。它们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文化力量。
此次春晚开场视觉秀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和传承,更是对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一次彰显和弘扬。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传统文化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官方吉祥物形象“巳(sì)升升”自发布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巳升升”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带领师生团队设计,吴冕、吴奕璇、陈荷佳、赵紫宏负责吉祥物溯源及相关设计工作,宫帅、陈依婷负责衍生品设计,梁旭负责项目管理。
春节吉祥物“巳升升”主形象图
让我们跟随设计师们的脚步,一起探秘“巳升升”,看看这个可爱蛇宝宝的身上,蕴含了多少中华文化的奥妙。
巳升升的萌萌外表大有来头
既蕴含满满的中式美好寓意
又暗藏很多创新设计与巧思
走,快跟紧步伐
让我们从“头”到“尾”来寻宝
“巳升升”以青绿色为主调
象征春意盎然、蓬勃生机
契合春晚“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
配色取自鹦哥绿、品绿、吐绶蓝、青金石
荷花白、柑黄、龙膏烛等中国传统色彩
巳升升的外形憨态可掬 又富有古意
整条小蛇的造型参考了
甲骨文中的“巳”字
2025年正是乙巳年
“巳”字又有子嗣绵延、接续继承之意
寓意万物生生不息
如意+蝙蝠
巳升升的脑袋和脸颊福气满满
看到巳升升
你一定会被它圆滚滚的脑袋所吸引
巳升升的头部轮廓设计
还有脸上螺旋状的腮红
参考了1000多年前的一只如意
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的
鎏金坐佛纹云头银如意
这只如意云头鎏金
其造型与代表长寿吉祥的
灵芝、样云十分相似
因此自带满满的瑞气和美好祝福
巳升升的头顶还趴着一只小蝙蝠
“蝠”与“福”谐音
如意+蝙蝠,可谓福上加福
双倍的好运从“头”开始
巳升升的尾巴同样也有福气加成
如意形状点缀着寿字盘长结
寓意着“福从头起,尾随如意”
与三千多年前的小蛇对望
巳升升的眉眼间满是它的影子
巳升升身上最吸引人的亮点
绝对要数那双Blingbling的大眼睛
它们如同星辰一般 闪耀着光芒
“巳升升”的五官设计参考了青铜蛇形器
在与三千多年前三星堆小蛇的对望中
巳升升的眉眼间烙印下了时光的印记
增添了几分古老与神秘的色彩
你瞧,那青铜蛇的眼部设计
歧羽纹、臣字眉巧妙融合
正是巳升升的“同款眼妆”
两条相差3000多岁的小蛇
在对望间 倒映出传承的影子
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妙故事
春回大地
巳升升身上的纹路恰如一座春日花园
蛇身用花丝镶嵌工艺勾勒出了
海棠、玉兰、桃花、牡丹
这些花卉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特定的寓意
海棠象征着玉堂富贵
玉兰代表着纯洁和吉祥
桃花寓意着美好和生机
牡丹更是富贵的象征
它们共同寓意着 “春回大地”
营造出喜庆、繁荣的氛围
与春节的节日气氛相得益彰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中的“顶流”
缠枝纹大约起源于汉代
陶瓷、漆器、刺绣、玉器上
处处可见它的身影
堪称古人票选出的最高人气纹样
如果给缠枝纹打一个标签
那一定是 #生命力#
植物的枝干、蔓藤缠绕绵延
循环往复中是蓬勃的绿意
完美诠释了“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
也隐含着万代绵长的美好期许
“巳升升”设计团队参与吉祥物发布会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
践”成功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为纪念春节申遗成功,文化和旅游部非物
质文化遗产司委托景德镇市政府设计制作陶瓷艺术作品“春
碗”,旨在以传承和创新形式展现春节文化独特魅力。
“春碗”照片
“春碗”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更是春节文化传承与
创新的生动见证,这本身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镇陶瓷文
化,感受陶瓷魅力。
喜鹊登枝寓意好事将至,因此深受喜爱,在许多器
皿上都可以见到。
△清 同治款粉彩黄地梅鹊大碗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舞蹈《太平有象》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同
时也送出了满满的新年祝福。
你知道“太平有象”其实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吉祥纹样
吗?“象”取“祥”谐音,整体有“天下太平、五谷丰
登”的寓意。
△清 景泰蓝带座卧象——太平有象 秦皇岛博物馆藏
这对景泰蓝带座卧象就是“太平有象”题材,用于祈
求“四海升平、吉祥安宁、基业永固”。仔细看每层
纹饰都含有不同的吉祥寓意。
而它所使用的景泰蓝工艺,也是春晚吉祥物“巳升
升”身上的缠枝纹刻画的同款工艺。
作为展现楚乐的重要元素,舞台上的这一设计原型为虎座
鸟架鼓。这件战国时期楚国独有的乐器,整体用楚式漆器
髹(xiū)饰技艺制作而成,满足所有你对“楚”的想象。
△战国 虎座鸟架鼓 湖北省博物院藏
一对虎座和一对凤鸟,两两相背、相互对称,寓意成双成
对,和谐美满。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
铸造最精、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先秦编钟。它
出土于湖北随州,叮叮当当的乐音是古代工匠“一钟双音”
智慧的体现。
△战国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曾侯乙编钟音域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域内12个半音齐备
,今人所听音乐几乎都能演奏。
在节目《星汉耀江城》中还有一位隐藏很深的文物“演员”
一闪而过。如果说钟鼓乐音尽显武汉的荆风楚韵,那英雄
城的江湖豪气则一定要看它!
越王勾践剑出土那一刻,仍然剑气如虹、寒光闪闪。穿越两千多年,依旧削铁如泥、未见锈迹。
△春秋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藏
剑身饰有菱形暗格花纹,十分华美,用料讲究、制剑技术精
湛,以千年不锈的凌厉惊艳世人。
▽ 点击「阅读原文」,有更精彩内容呈现!
您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