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采撷纯真岁月
有智有识的 皆已置顶我
少年不懂常玉,看懂何似枉然。
他的画,哪怕只看了一眼,一些形容词便纷至沓来,挤进脑海:如此雍容、高贵、典雅、慵懒、和谐、明艳、瑰丽、饱满、澄澈、天真、朴拙、大胆、孤傲、孑然、不拘、不折,是那种一眼就入了心,震撼了心的感觉。尤其是盆景系列。
他的画里,既有旧日富家少爷的无拘无束和阔绰之度,又有着贵族“闲人”被恬淡滋养出的“贵”气,有着如“艺术皇帝”宋徽宗的贵与雅,也还有着落魄潦倒时,分捉襟见肘的“瘦削”局促、不屈不饶、傲然独立。
是的,他叫常玉。他的画很“常玉”。君子如玉,拥有无与伦比的辨识度。
这位生于近代川蜀文教重地,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学养熏陶,经历深厚的书法绘画训练,又有幸在青少年即负岌东瀛与法兰西求学,并直接抵达世界艺术潮流最前沿,赶上西方现代主义浪潮的幸运儿,在离开祖国故土后,便一直旅居艺术之都巴黎的,最早将东西方绘画融合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先驱之一,比起很多在国内如雷贯耳的大师者,实在是籍籍无名。我们真的欠常玉一个“名分”。
最近笔者恰巧刚看了林风眠吴冠中在上海的大展,大言不惭,作为同时代留法艺术生,我认为,从艺术水准和成就上来看,同样将东西方融合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常玉先生,至少是不输这两位大师,甚至是超越的。只有幸看过几幅他的原作,难以想象当自己看到更多他的原作后的震撼。
常玉的画,很多是静物,极静那种,却又是律动着的。哪怕只是一盆盆景,都要从桌上跳将起来似的。植物在他笔下恣意又克制的扭曲生长,树干上长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情怀思绪。明明如此之静,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张力,让看到的你眼睛发光,汗毛竖起,脑袋一震,灵魂舒适。
他那清冷、凝练、舒展、雅致、如诗如弦的笔触,不过聊聊数笔,就将一位画家的本色、品性、情绪、思想、心境等都跃然纸上,他的阅历人生,他的泪与笑。
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之美。色彩的和谐、笔触的和谐、构图的和谐、被画物的和谐、想象力的和谐。
他的画里,没有大风大浪或波澜壮阔的大景大物,皆是些不起眼的寻常小物,这似乎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画最偏爱的主题。
若将常玉作品的风格气度内涵巧思类比其他大家,脑子里浮现的竟只有八大山人,一位同样落魄的贵族,一生以画名志,以画抒意,以小见大,以小景物见大人生。
常玉的画,乍一看很西方,骨子里却东方得很,不过是借了西方的壳。
当西方绘画技法、现代主义理念等被他鬼斧神工的融入到东方意境之中,他的画具有了如此高的独特性和原创性,即便现在看,也很难超越,是极富美感、意境、哲思和诗意的。
相信画笔颜料等已彻底沦为他的玩物。一切工具都彻彻底底服务于他的内心,入出神入化之境。诚如林风眠先生所言,一切都应只是工具,必须要服务艺术家要表达的内心和思想。只要能服务于表达,形式皆不重要。
个人拙见,我倒不觉得他是“东方的马蒂斯”,倒更像是“东方的夏加尔”,一点也不“野兽”,却倒是纯真儒雅、天人合一的。若真要给他安一个派别,印象派或野兽派等,似乎都不够恰当。到底是何派系呢?干脆叫“常玉派”吧!
常玉这种罕见的天才大家,除去自小经历的东方学养外,他的珍贵就藏于他的“贵”。这种少爷养尊处优生活带出来的“贵”,让他的性情温润慵懒高傲不羁,这种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延伸至他的画里,这与梵高般的“挣扎”是完全不一样的。
艺术,就是曲高和寡。艺术,是当与普通人“有一段距离的”。艺术,就该有一种高贵的“陌生感”。艺术,就是要让人仰视、仰慕和崇拜的。
在笔者粗浅的认知看来,他的画不求像,而求不像,不求客观,而求主观,不求像事物本身,却求像心灵本身。某种意义上,这才是无穷的。因为“像”总有穷尽,总有极限,是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像”,无限接近眼睛所见。而“不像”,则是无穷的。因物随心变,而心时刻在变。让不变的物也有了体温、情感、情绪和思想,它们便彻底活了。这一刻与那一刻,总是不同的。每一刻时间流逝过的,如同流水在石头上的痕迹,都是不可复制的。如同那句著名的哲思,人无法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啊,多么奇妙!
这就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伟大之处。它为“快走到尽头”的西方艺术重新找到了出路和方向,甚至是新生与重生。更让艺术不再服务于权贵、服务于神,而是彻彻底底解放,让艺术为艺术家这种个体本身服务。这种看似自恋自我的表达和服务,反倒歪打正着,成就了它最终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指向和目的。情感和思想是共通的,是流动的,是超越语言的局限的,是全人类的。我们看画,我们读画,是看艺术家,是读艺术家,更是看自己,读自己,已知的自己,未知的自己。
画即画家,画即一生。
任何可以列入伟大艺术家行列的,怕都有高贵,不妥协、不媚俗的灵魂,有不在乎外界论断,坚信自己真正价值的信念。始终遵从内心、尊重内心、珍视内心、表达内心,当是常玉先生一生之抉择吧。
即便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独自在异国他乡度过六十几载落寞孤苦拮据的人生,他的画里依旧看不到任何悲苦,任何对生活的怨怠嗔怪,反而是温润与希望,明艳与激情,闪烁着宝玉般的熠熠光泽。
当画中的色彩从淡雅的粉到浓烈的红再到黑色等,大约也暗示了他生活境遇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和心境的转变。无论多么拮据,哪怕到了买不起颜料画布的地步,他都不放弃绘画创作这件事。我倒不觉得背后定是官方的类似“对艺术的追求”之论定,我认为这是他“对生命的追求”,是“生命的必须”,是“活着的必须”,已与生计无绝对关系,是一种本能和习惯,于他是和呼吸吃饭一般的生命的不可或缺。真让他不画,他大约会窒息,会“真的死去了”吧,至少是灵魂的死去。
可以想象,常玉先生作画时的投入专注和屏气凝神,仿佛他是要把那一刻自己所有的思绪心境,那一刻的时光都完满封存在画里,仿佛阿拉丁的那盏神灯,里面藏着一个安静沉睡的神。可一旦被打开,当我们也用眼睛“打开”了他的画,就望见了一个全然的新天地。气与韵从他的画里争先恐后跑出来,又忙不迭跑进我们的心里,跑进我们的思想里,这真的成了“我们的一部分”,也让我们慢慢成为我们自己。
艺术家是多么慷慨,多么无私啊!
他们以燃烧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将自己毫无保留的进献出来。奉献给艺术,奉献给人类。仿佛是把自己作为羔羊一只放在祭坛上,贡献给上帝。是在艺术的祭坛上,贡献给艺术的神。他们奉献的不光是肉身和躯体,更是思想和灵魂。仿佛真的只有通过那燃尽自己的方式,才能将“生命的亮光和灰烬”都封存到艺术作品里,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成为脱颖而出的拓荒者改革者。
我倒也一直认为,做艺术的人,是要经历一些悲苦磨难的。但这一定要有个顺序。必须是童年要是温润丰泽饱满酣畅的,内心是要有被充分滋养的,是要被点亮过的,被充分宠爱过的,而后才是磨难与艰辛。因艺术始终需要丰泽的土壤才可被灌溉,匮乏之心只能生出匮乏。可又只有磨难才能生出深刻、生出思想、生出伟大。所以经历一些磨难,甚至成了“艺术家的另一种必须”了。但又要有一些度,不可太过。玄妙的是,那可承受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童年少年时得到的滋养,“落魄贵族”的境界大约是最合当的了!
时光倒流下,第一次听到常玉,约莫是2018、2019年。有一次画家好友淑娜说道,你知道常玉吗?他画的好极了!我听罢,还特意去找了他的画,似乎感觉不大,当时自己似乎还处在喜欢雷诺额、德加等这种家喻户晓印象派大师的阶段。但这个听来简单优雅的名字,让我真一下子记住了。
又过了一两年,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一次大型艺术展里,我偶然看到他的一个小型特展,其实就几幅他的原作。有些惊喜和震撼,觉得很美,但也没到那般的触动。
这一两周,一日微信视频号推送了一条关于他的视频,里面有大量他的作品,尤其是盆景系列,我惊呆了!啊,多么美,多么高级!脑中回响起淑娜的声音和表情:他画得太好了!
哪怕几年前,因参加长三角文创展,发现了颇为宝藏的浙美出版社所出版之物美价廉的艺术家明信片画集,除现场买了些,回去后又从京东采购了一堆,然这些画家里我依旧排除了常玉这个名字。
直到这两日,我因一条不期而遇的视频,终于毫不犹豫去搜索并买来他的画册。我坚信,这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不早不晚,貌似晚了,但所有的“迟到”都是另一种“刚刚好”!
“画出来”和“看得懂”,本质是一回事。若艺术家作品要经历譬如“粉色时期”、“蓝色时期”、“黑色时期”等,一位鉴赏者或艺术爱好者的“欣赏之路”又何尝不是呢?一个人,他所有的经历都会化作心境,心境化作懂得,化作心领神会,化作心有戚戚焉。
不知是否因常玉是东方人的缘故,他的画如此打动我。不知他的作品是否已完全跨越文化地域障碍,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和喜爱。隐约记得,在他死后,作品拍卖价格极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与许多超越时代或生不逢时的艺术家一样,生前他自然是没有看到,更不会享受到那一刻的荣耀。
我也实在认为,绝大多数最伟大最杰出的艺术家都是生前寂寂无名,到死后方名声大振的。一方面因他的作品可能的确超越了所在时代的认知,人们无法理解,另一方面“郁郁不得志”往往更能锤炼艺术家的品格性情,这种锤炼会毫无保留的反馈到艺术上,再者功名利禄、安稳安逸,甚至若还有那一官半职,往往会消解艺术家的心力、专注力、创造力和纯粹性。最好的艺术无不是从磨难中诞生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个永恒的命题。
我们往往惋惜于一位艺术家生前的潦倒和不得志,却不知道这正是成就他的重要部分啊!当传奇终究成为传奇,当所有的功名利禄终究与他们无关,但是他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的、思想的遗产是无价的。
以上,是笔者在收到常玉画册与明信片画集,在某个醒来的深夜迫不及待拆开,粗略看了其中一些画作后的感受和触动,尚没有去了解阅读他的生平,希望最真实的记录下,是纯粹直觉之下,对他天真感性的理解。对他的生平,只是这些年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碎片,没有考证核实,甚至是不准确和错误的,若有出入,涵请指出。
不会“命题作文”的纯真小姐,已许久没有如此酣畅的写点什么了。感谢遥远陌生、突如其来、动人心魄的常玉先生。感谢这个神妙的春日之夜。
初稿撰写于2024.4.9深夜。粗看常玉先生画册及明信片后的澎湃恣意和天马行空。
纯真博物馆 | 采撷纯真岁月
微信号: Innocent_Museum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