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就纯真 灵魂需要滋养 | 《生命本就纯真》— 周国平写给书籍的恋恋情书

文摘   文化   2024-04-15 19:55   上海  

点击蓝字关注采撷纯真岁月

有智有识的     皆已置顶我







  音乐: 《燃情岁月》原声  
  作曲: 詹姆斯霍纳











引子


世上没有晚读的书

-- 深夜,致敬周国平先生


三十年前读 是懵懵懂懂

二十年前读 是相见恨晚

十年前读 是醍醐灌顶

而现在读 是琴瑟和谐

那十年后呢?

可能是高山流水

再等十年呢?

大约是伯牙绝弦…




周国平,心灵的使者。

大陆散文作家,周国平先生绝对可以排到前三。

他在情感、文字、立意、深度、流畅度、想象力、充沛度、知识面等都是绝佳,毕竟在作家之外,他还拥有哲学家身份。

如果你是爱书人,这本《生命本就纯真》,是你不可错过的。







#1


天呐!我要粉周国平先生一辈子!

周先生写出了自己想表达却一直模糊的!

每读他一篇,都是如此醍醐灌顶和心有灵犀!

以为写作是文青专属?NO!

写作只为了把记忆装进保险柜!老了好取出来!谁写,谁就是赚到啦!

文中每一句,就是鄙人坚持发不被待见、甚至被鄙夷朋友圈的理由,以及坚持写着无名无利可图公众号的理由!

世上总有一些事,和“利”字无关。

知道自己幸运的拥有了其中一二件,是有多幸福吗!

不要羡慕我!Don’t Envy Me!

方才读了几篇,又忍不住内心汹涌,选择深夜开手机并记录之。

为一份激动、一份相知、一份感动、一份珍贵。

我相信,我与这位相见恨晚的先生,是可以神交的。

倘有机会见到,当是可以成为忘年交的。

若相谈,应是可以秉烛夜谈、滔滔不绝、心领神会的。

读他的文字,仿佛是在与一位亲切、熟悉的老友聊天。

书里关于读书、写作、生命、信仰、灵魂等的表达,实在太有共鸣。

几乎要拍案而起!

书中金句也是潮涌般不断,不时触发我大脑的机关和心灵的干涸之门。

我们是如此(想象中的)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相谈甚欢,他把我,一位普通读者想说的说尽了、点透了、拔高了。内心满是澎湃与喜悦。

阅读周先生的文字,就是充满了他所言的“幸福的感觉”。

一些很不被理解待见、被认为虚无缥缈的观点观感,仿佛也偷偷出现在这位智者的文字和思想里,伴随着一份真诚和坦荡,一份流畅和睿智,发人深省、引人共鸣。

即便是写于二十多年前,毫不失其新鲜感。对现今依旧很有启迪和意义。



#2


感谢,最廉价、也最高贵的文字与书籍。

感谢,依旧有人选择在繁杂世界里,用文字和初心,领着我们走、领着我们前行、领着我们拨开迷雾、领着我们重新看见光亮、看见幸福的模样。

书籍,唤醒沉睡心灵的一种方式。

读书,寻找失落自我的一种妙途。

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谈。

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

周先生说,读书是情人、写作是妻子,真是精妙!

写作,读书的延伸,何尝不是呢!

有了阅读这个情人,才可能有写作这个妻子。

读书若是与情人一起的浪漫享受,写作则是如与妻子(婚姻)甘苦的艰辛付出。

他还说,写作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自己。

读者之身份,是我们芸芸众生所批众多社会(外显)身份里最隐秘、最舒适、最独特的一个,是我们只间最显性的区别。我们惯常的社会身份,甚至都无法如读者这个身份更加吸引同类、引发共鸣,因那才是最内在、最真实、最独特的你。

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读者。

阅读,给了他们生命的滋养,源源不断的内在力。

读书,一件极其私人的活动。

读书,是在读者与作者共建的精神王国里,自由的驰骋徜徉。

读书,是与自己灵魂的通牒。

尤其是在生命蒙尘之时,读书是为数不多、可为我们拂去尘土、从内到外作出更新之事。

作家麦家说过一句话,我亦非常认同:读书,就是回家。

读书,就是找回失去的自己、找回失落的灵魂、找回故乡、找回故土、找回至亲、找回欢笑、找回梦开始的地方。尤其在这样一个喧嚣浮华的世界,读书是给你打开了一条回到心灵故土的路。



#3


阅读于我,从来都是愉悦的。若一阵子不读书,便会感到内疚,感觉生命又虚度了一阵子。倘若读书有那么一点点苦痛,于我个人而言,大约就是总是每读几句,心中便翻腾不已,要暂时合上书,去写点什么。有时胸中奔涌的文字,甚至超越了自己读到的。有时只一句话或一小段而已,就可激发出自己全部的小宇宙,真是既快乐又痛苦!

周先生说,青少年时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即一生的习惯。倘若青少年时未养成,此后也相当之难了。阅读早期养成的品味习惯,基本奠定了一生的阅读品味、对书籍的筛选能力等,以及更重要的,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幸福,是一种能力。

它与物质相关。但更多时候,又与物质无关。

苦行僧就是极端的例子。物质上极简,心灵上富足。

我亦有几位友人,主动放弃了世俗上看得见的带来富裕的奋斗或事业,选择公益或信仰作为此生归宿,实践余生之意义。

幸福,是贯穿人一生所有阶段的美事,那些所谓先奋斗、先赚钱、先获得之乎者也等,才觉得有资格去寻找或获得幸福的人,实则是“暴殄天物”的。他不知道幸福和奋斗从不相悖,甚至是人们前行中“甜蜜的伟大的动力”,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甚至也许当到了他所期待一刻,却发现一场空,幸福的能力却难再有。

获得幸福的能力,最为重要。它与一个人的童年密切相关,与童年是否幸福成正向关系。它与童年的经历、父母的影响、家庭的熏陶,甚至是童年的阅读,都有很大关联。可一旦拥有,就是一辈子,别人想夺走都很难。哪怕身处逆境或苦难,一个人也会因这份“幸福的能力”,而得到某种“自我救赎”。

关于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什么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我和周先生一样,真有满腹话要说。

其实也不时和朋友表达过,可相信者、赞同者寥寥。

真是感谢周先生遥远的“呼唤”、“呼应”。我真是幸福无比!

碍于人生阅历有限,很多他提及的幸福还不曾有机会体会,比如伴侣、家庭、孩子,无论如何,多向先生汲取些营养,哪怕仅是通过读他的文字,绝对都是幸事一件了。



#4


周先生说,我们真正需要的的物质产品、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都是十分有限的。

周先生还认为,书海实在浩渺,去阅读经典,而不去触碰那些流行之物、“垃圾”之物,才乃上上策。

啊,这何尝不是我一直倡导的准则呢!

从没有一个时代如今日,有如此多的出版物、如此便捷的获取途径、如此低廉的成本。想来,世上之物皆以品质定价格,唯书籍这朵“奇葩”,无论厚薄、写作发表时间、作者是否“大牌”,除去个别版本或签名本等,皆是一个价格。实在妙不可言、不可思议!仿佛这是人类商品定价体系里的一个巨大漏洞!知识文化本就无价,到底如何定价呢!

其实,书籍亦是有评判者的。它就是时间。

那些历经光阴流转、时间考验,屹立不倒之书籍,即所谓经典。

书籍,人类文化传承的最重要手段。

也是让时光倒流50年的之前所有时代里,几乎唯一的文化传承手段。

我们无需穿越时光、无需散尽家财,便可随时随手与千年前的智者畅怀交谈,是何等之幸运、何等之喜悦、何等之奇妙啊!

我们亦可不出家门、不出国门半步,甚至不用费力学习其他语言,便可与世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种背景下“素昧平生”的智者相遇、交谈,与他一同欢笑、哭泣、悲悯,这是何等神奇!

那些时常藏匿在我们拂尘心灵深处、被日常之疲倦不悦等遮掩、不易察觉的感动、感触、感悟,会在当你与一段文字不期而遇时被彻底唤醒。

而这种心灵灵魂的神交,是任何金钱物质买不来、换不到的。

可惜,在这个我们“堪称最幸运时代”的时代里,与书籍的大量出版和轻易获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看书人的数量、阅读的频率,反而似乎是人类在终于大规模消除文盲、普及教育大背景之下,史上最低的。

至少在我们这方国土,因“娱乐至死”、“奶嘴政策”等“天罗地网”的攻击包围,要在本就忙碌庸碌的工作生活的时代底色之外,在个人空闲时间被大量压缩、愈加稀少的时间里,与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及一切“轻而易举获得的”泛娱乐争夺时间,况且还有比如听书这个“创新之举”,阅读真是极其残酷的成了很多人生命里的“可有可无”了。

一声叹息!



#5


幸运的是,身边还有些爱读书的朋友。

我们依旧可以“抱团取暖”,集体抵抗“阅读的寒冬”。

周先生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至少是十几年前,他在书中只列举了书籍和电视的竞争。现在,何止是电视这一家呢!

他说,读书是一个需要你参与和思考的过程,而电视则是一个尽力剥夺你参与和思考的过程。后者现在应可以延展到目前更多的“奶嘴宝物”吧。

每天,我们都有太多“重要的事”要去做。读书这件“无用之事”,成了很多人的“优先舍弃”。特别在这方充满“有用”、“功利”的人文环境里,更是“理所应当”、“水到渠成”了!

阅读,唤醒想象力、审美力、真善美、价值观、是非观、创造力、爱的能力、感受力等的最便捷、成本最低廉的途径。很多人所受爱的启蒙、美的启蒙、善的启蒙、审美的启蒙、价值观的启蒙、感受力的启蒙、创造力的启蒙,无不是从孩童时代阅读经典人文社科作品开始的,并延展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其一生中关于爱的能力、对待生活的态度等。

倘若你在幼年时便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且读的都是好书、经典之书,那么我要恭喜你,这辈子无论贵贱、贫富、多寡、短长,至少你是个“不会枯竭的”人。“枯竭”二字意蕴,请自行意会理解之。

诚如周先生所言,倘若此生放弃读书这件天赐好事,真是要遗憾终生的!

我的朋友们,愿也用我这微弱之光,照出我们彼此偶尔迷失的读书之路!

共勉之,晚安!

原稿约撰于2020年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纯真博物馆 采撷纯真岁月

微信号: Innocent_Museum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纯真博物馆
这是一个原创账号,老干部和女文青的混搭,分享泛文艺作品与评鉴,关乎世间道义乾坤,行至善至臻至美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