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只此青绿》”|为舞剧插上翅膀,为美学披上霓裳。

文摘   2024-10-13 18:11   上海  





Repo|如果爱之瀞






舞剧版《只此青绿》珠玉在前、高度非凡,勇敢的电影人却选择偏向虎山行,站在巨人肩膀上,以一种饱含信心信念又颇为忐忑的姿态尝试和创新,最终呈现出电影版《只此青绿》,意外收获出彩口碑和一众赞誉,让一部本极其小众的电影在国庆档以黑马逆袭之势独步武林。


电影基本参照舞剧原有结构脉络展开,创作者从关于王希孟身世的寥寥记载和历史和画作本身获取灵感,以“一幅画如何诞生”为主线,以王希孟的创作心路历程为线索,按十个章节展开,从与画卷相关的笔、墨、纸(丝质画卷)、颜(矿石颜料)等展开铺陈。是一场关于孤独、关于极致、关于知音、关于艺术、关于创作、关于生命的绝唱,更因少年天才的传奇人生和悲剧色彩而蒙上更为奇异的光芒。


作为舞剧原班人马,两位女性编导,化身电影导演亲自操刀,首次从大舞台走向取景框,携手顶级舞者和电影人,共同书写一位顶级画家的传奇人生,他带着宿命感和悲怆色彩,燃尽生命而作《千里江山图》的历程,这本身就是一次有高度有难度的电影艺术创作和创新。可是他们做到了,真的做到了。电影成功打动万千观众,用口碑助力其逆袭!




而电影艺术手法的全力出击,视听语言的全面升级,特效效果的加持运用,让本平面艺术形式舞剧变得充盈立体起来,很多在舞台上无法实现的效果变得轻而易举信手拈来。故事性和戏剧性也大大增强。电影语言宽厚包容且辽阔,让舞剧中本不可并行、难以在同一时空交错的场景实现了完美穿越和对话不同场景的不同人物得以跨越时空边界并相逢,这种颇为蒙太奇的手法,为观众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力,让电影的情感情绪更为饱满厚重。电影是给舞剧插上了翅膀,为美学披上霓裳。


电影全程没有任何对白,甚至没有任何通俗意义上的表演,完全靠音乐、影像和舞蹈来支撑来推进。这是相当难的。因它不是舞蹈纪录片,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我认为这是对的,是对舞蹈艺术的无声的致敬,致敬极致的纯粹纯净


又仿佛回到电影最初的模样,回到默片时代。更回到我们曾经不那么吵吵闹闹的年代。电影就是造梦,就是回归。有时候沉默反而更具力量,更有穿透力。生活对我们最大的犒赏就是“热闹的寂静”。我相信,观看《只此青绿》这一刻,我得到了。在单纯干净的沉默中,如同初生的婴孩,心绪完全融入其中。那一刻,我的世界只有“只此青绿”,只有希孟少年,只有“千里江山图”




电影让舞蹈演员的表现力上升到新的层次和高度,精湛的舞蹈之外,他们藏在肢体和面部语言里的情感和张力,在电影这个放大镜的作用下,大放异彩,让人大呼过瘾。戏剧化的表演,尤其是大量面部特写,让视觉和情绪冲击力本就很强的舞蹈艺术效果更为加乘,突破了它固有的局限,仿佛是给打湿翅膀的鸟儿崭新的阳光。


男一张翰演绎的王希孟是全片灵魂,演绎也尤其出彩。在舞剧里,他就是希孟少年本尊。在电影里,他更化作希孟少年神。“少年”张翰用舞蹈艺术的灵气和干净演绎出希孟当年作为少年画家的灵气和干净,堪称完美。让人向往、让人憧憬、让人心疼、让人动容、让人念念不忘、让人回味不穷、让人数度落泪!


男二谢素豪扮演的现代人展卷人亦可圈可点。他是希孟的珍贵知音,有一双“心灵的眼睛”。当希孟在用全部生命在创作,而他在用全部心灵在抚慰。好一对有情有义!
本身观舞剧时,他俩就最打动我、最让我欣赏,在电影里更是被无限放大。两者互动,在我看来,是一场跨越古今的关于孤独、关于知音的珍贵相遇和享受,堪称绝唱!知音难寻,伯牙子期,知音不再,摔琴绝弦!


反而作为典型IP形象而出圈大热、甚至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的由孟庆旸领衔的“青绿”并没有很打动我。我觉得这更像一个符号,一个道具。在电影里,我依旧觉得“青绿”是陪衬,但她们是少年画家的作品,从画中走出,以女性柔美的极致形象呈现,让“画里的神韵”有了自己的面貌,从美学上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阴阳结合、道法自然的高维美学理念。




电影讲述了一幅画,而它本身就是一幅画。
电影是画中有人,人入画中;画中有景,景融画中;画中有诗,诗蕴画中;画中有情,人落情中;画中有爱,爱埋画中。这个画既是画作本身,也寓意电影。


作为观众,我们自由游走画中,游走在千年风华中,游走在少年希孟的精神帝国里,感受他的热爱、他的自由、他的恣意、他的洒脱和他的执着,感受他对自然的深爱、对大地的深爱、对山河的深爱、对艺术的深爱、对苍生的深爱、对黎民的深爱,而他独不爱权贵。


从美学上看,电影是东方审美的集大成者,中式审美的新天花板。我认为它刷新了中国电影美学、甚至影像美学的高度。电影本身以中国青绿山水扛鼎之作《千里江山图》为基底,这是极大的先天优势。电影之美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到了让人汗毛倒立瞠目结舌的程度。可以称它为一部“美哭了”电影,因为它的美是真的可以让你泪流满面。




于舞蹈的基本属性而言,现场有现场的震撼,的确不可替代,但电影语言有自己的极大优势,至少在影像语言和影响和传播力方面。相信这部电影足以颠覆大家对舞蹈的认知、对舞蹈电影的认知、对艺术电影的认知,它突破了固有门槛和局限,甚至是某种极限,是该类型电影突破性的尝试和里程碑式的事件。
我甚至认为它可以代表中国出击一些国际性影展和奖项。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东方的独特高级审美更是世界一直仰望向往取经的。而这部由千古绝唱“千里江山图”孵化演绎出的“青绿”主题舞蹈电影,其审美更堪称“极品中的极品”,我认为作为文化软实力“出海”,会傲视群雄,提升民族和国家形象。况且其对老外的冲击本身应就比对我们的更大。




同时,这部电影的横空出世,对于大的艺术类IP如何出圈,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如何扩大社会影响力,定是一次有益有效、有创新和突破的尝试。让艺术工作者看到了新的曙光、新的道路、新的方向和新的可能,值得所有人高兴。


当然,上天总是最青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同《只此青绿》舞剧在2021的横空出世,立刻成为“现象级作品”,让国内舞蹈界刮起一真浓郁的东方美学风,苦苦探寻艺术创作新路的文艺创作者们似挖到了新的宝藏,随后《红楼梦》《永和九年》《咏春》等也相继跟上。而它这次首先走向大荧幕的创举壮举,又是开了先河,妥妥吃到了第一个电影红利,这后面的无论如何都是“模仿者”了,很难超越,无论是在心理层面,还是艺术层面,甚至从经济收益上。




简而言之,这是一次极致的视听盛宴和精神饕餮,至少于我是的。看完第一反应是久久回味,不愿离去,想要再看一遍,如同陷落在一个辉煌又落寞的旧梦里,懵懵不愿醒来。
无论你是绘画爱好者、或舞蹈爱好者、或电影爱好者、或美学爱好者、或书画爱好者、甚至是艺术工作者,我认为这部电影都相当值得你走入影院,用你的眼睛为它投下尊贵的一票,甚至不止走入一次,不止只是一票。


如果你已看过舞剧,电影是极佳的回味和升华。如果你尚未看过舞剧,电影是唾手可得的机会。如果你心疼现场观舞的银子,那么票价只有几十元的电影是非常完美的替代,携家带口的成本大约也不过就是一张舞台边缘座位的价格,还能身临其境,零距离看清演员的肢体和表情,这个性价比真是绝了。
这还是一部相当“安静”的电影,容不得半点嘈杂。这个“嘈杂”不单指影院环境,还有你自己的心。一颗“安静之心”,方能欣赏它。










~欢迎关注 点赞 留言 分享~

这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纯真博物馆
这是一个原创账号,老干部和女文青的混搭,分享泛文艺作品与评鉴,关乎世间道义乾坤,行至善至臻至美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