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覃泳钧 | 短视频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力

文摘   2025-01-10 22:12   福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覃泳钧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短视频(如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逐渐融入社会生产和大众生活,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视野。短视频通过内容创新融合、情感共鸣的传递以及跨界合作的协同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向全球,产生良好传播效果。



01


融合性叙事激发文化传播活力




短视频凭借其创新的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深入人心,显著提升了国际传播影响力。短视频擅长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元素巧妙融合,特别是在VR/AR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短视频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环境,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例如,借助VR技术,用户仿佛能够亲临历史现场,体验古代宫殿、文化遗址等场景,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正是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得传统文化元素以更加生动和现代的方式展现在用户眼前。
  
短视频创作以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为基础。换言之,短视频平台通过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如音乐、舞蹈和视觉效果,使传统文化以更加吸引当代人的方式呈现。“由今及古”是短视频平台常用的创作模式,它在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发掘现实元素,以适配当前短视频传播生态的形式。短视频媒介以连接古今的形式,重塑文化类短视频,不仅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有的生命力,还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同时,短视频主动跟进相关热点,在国际视野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力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体系的共融,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与关注度。



02


互动提升国际传播认同




短视频平台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空间,赋予文化表达机会,有效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认同。然而,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折扣”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所致。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可能较难获得不同文化地区受众的认同和理解。短视频的兴起,有效缓解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信息损耗问题。短视频创作者更加注重满足不同受众需求,通过融合多元文化视角,积极适应海外用户的观看习惯和审美偏好,从而减少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
  
短视频采用情感共鸣和共情传播策略,凭借其简洁有力、直观生动以及高度互动的特点,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了海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显而易见,短视频将“共情”作为其传播的核心要素,这种“共情”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中得到体现。短视频通过将宏大的国家叙事转化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表达,改变了以往不分内外的“内宣化”观念,确立了“传播”理念。
  
这种目的明确的传播方式表现为短视频创作者更加注重受众视角,对需要旁白或字幕的地方进行补充,特别是在可能产生文化差异的部分提供适当的信息支持。同时,根据海外文化语境调整表达习惯,使得语言逻辑和思维模式更贴近海外受众。正是在视频创作中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做出的细致调整,使短视频能更有效地冲破文化隔阂,让不同用户在情感上建立共鸣。
  
以李子柒短视频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为例,其不仅展示了中国民俗风情,还因它呈现的东方田园生活之宁静与自得,满足了世界对东方浪漫的向往,从而激发了情感共鸣。李子柒的短视频通过共情传播策略,如情绪渲染、共情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价值,赢得了受众认同。通过展示真实性、描绘细节、强化和促进共通性等手段,与观众建立了情感联系。
  
共情与文化认同,已经成为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一方面,短视频确定其传播内容的主要目标受众后,制作内容以“求同以共鸣、显异以吸睛”为原则,唤起受众群体对内容的共鸣与共情。另一方面,短视频也在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资源,并将共情思维贯穿于短视频制作、社群互动、线下交流等各个环节,以不同文化视角推动情感共情向认知共情转变,最终将情感共情转化为共情行动。
  
短视频的共情思维倾向于构建一种“沉浸式”的传播策略,旨在激发观众产生感官共鸣。它通过视听技术对感官的直接刺激来实现,从而产生一种高度真实和同步的感官体验。短视频创作体现了个体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角色。短视频通过情感丰富、充满温度的微观叙事,跨越国界、心理距离和文化障碍,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引人入胜的视听符号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03


协同叙事增强国际传播聚合力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充分展现了社会公众多元主体的协同叙事能力。这种叙事方式更擅长通过个体的微观叙事,从日常生活出发,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激发多元主体的潜力,从多个角度向海外受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主体包括“China travel”旅游热这样的形式,外国朋友或在华留学生以“他者”视角叙述中国故事,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增强叙事话语的可信度,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传播障碍,从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实际上,随着短视频行业生态的不断优化,大量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优质短视频被创作出来,这些短视频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科技创新、智慧生活以及风土人情,持续吸引国内外关注,成为现象级爆款。这种全民参与创作、分享的全球传播新业态迅速发展,大量高品质短视频讲述了现代化中国的多彩生活,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短视频为多元主体参与文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文化交流与互鉴。短视频的出现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通过平民化的视听内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以日常化的叙述和个体微观视角搭起跨文化传播对话的桥梁,消解了传统媒体宏大叙事产生的距离感。
  
在短视频叙事中,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和重构媒体内容的发布者。他们能够利用现有的文化产品素材,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和创作,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实际上,受众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集体智慧的发挥,不断丰富和拓展叙事空间,形成新的文化生产动力。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并挖掘受众的潜在创造力和传播力,聚合民间话语主体力量,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立体化叙事网络,从而提升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通过改变视听文化内容,实现了从“被看见”“被传播”到“被认同”文化传播功能的转变,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END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文慧芳

审核/刘君荣 黄雪敏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 关注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每本定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

可随时破月征订,欢迎订阅!

联系电话

0591-87522929

投稿邮箱

dncbtougao@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74/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579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杂志紧盯理论前沿,透析传播实践,热心服务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