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在中国编辑学会2024年年会上,嘉宾热议编辑工作的“变”与“不变”——编辑与新质生产力共舞于变革时代

文摘   2024-12-25 18:37   福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出版业的浩瀚星空中,编辑犹如璀璨星辰,引领行业方向。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编辑与这一新兴力量之间的互动愈发引人注目。中国编辑学会2024年年会暨“名编辑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学术论坛日前在海南海口举办,与会嘉宾聚焦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编辑工作的“变”与“不变”,分享思考与实践。


01


编辑的职责永恒不变




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出版业。其中,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等领域,深刻改变着出版业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
  
面对这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编辑的坚守值得吗?
  
在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岩的回忆里,他与诸多名家如漆侠、张舜徽、邓广铭、冯其庸、李国文、袁行霈、韩美林、阎崇年等发生的故事,正是编辑与优秀作者深度交往的生动写照。
  
李岩认为,优秀出版物的创作与生发来源于作者,而编辑的任务则是将这些成果传播传承出去,以最好的载体形式呈现给读者,这是出版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编辑需要恪守的永恒不变的职责。
  
编辑与作者的深度交往,不仅为出版社挖掘了丰富的作者资源,更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有温度、有情感的互动,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
  
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差异,还在于它只能模仿人类的理性思维,而无法触及感性思维的深邃与复杂。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于殿利对此表示,对于出版而言,AI能够生成新内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产生新知识,但局限性同样明显。比如,在自然科学学术出版中,AI不产生新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出版中,AI没有价值判断;在文学出版中,AI可以创作有趣的文学作品,但思想性有待考察。
  
编辑的核心价值是对内容的深度挖掘与精准把握,这也意味着编辑工作的含金量未被动摇。仅以图书的装帧设计、正文插图,以及绘制连环画读本为例,于殿利认为,AI虽然可以成为编辑的智能助手,但编辑独特且创新的思考与呈现依然关键,毕竟AI设计的套路化会使图书品牌形象面临难以识别的同质化风险。



02


具备驾驭技术的能力与勇气




直面新质生产力浪潮,勇立潮头的编辑深知,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出版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超分享的两组数据值得关注。其一是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9年,全球大语言模型的收入(包括来自人工智能版权授权内容的收入)将达到408亿美元。其二是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较第一季度增长14%,全部来自AI训练权收入。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刘超看到了数据是出版业智能时代的新赛道。他提出,出版业要深耕数据资产,自醒自觉完成从内容到数据服务的转型。刘超的见解,无疑为编辑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这样“破壳”的案例还有很多。
  
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编辑们走进直播间。今年,“宋刻大系”系列丛书第四辑《东观余论》发售时,创下了2个小时内销售额达15万码洋的纪录。
  
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钱丛运营的短视频账号“眉的说”,全网粉丝量超过300万。账号内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出多款10万+视频,实现了传统的编辑和新媒体达人的交互跨界成长。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饶虹飞担任责编的《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通过新媒体新渠道联合大V进行“二创”,图书半年销量突破200万册,释放了集团首席编辑的示范功能。
  
  
“未来需要具备新质文化力的编辑。”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芮宏表示,新时代的编辑要具有多维突破的创新能力、数字技术的集成能力、综合管理的统筹能力,抓住年青一代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加强技术应用,在跨界合作中发挥出版的关键作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爱梅也认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编辑要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内容把控力、熟知法律法规、提升数智技术能力、提高市场洞察力、提升职业素养、树立全球视野、终身学习实践。


03


有意识主导行业改革与发展




受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冲击的不仅是出版单位,出版人才培养机构同样需要迎接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提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有三:素养、知识和能力。其中,良好素养包括政治素养、业务素养、职业道德;必要知识包括出版内容知识、出版市场知识、出版技术知识;综合能力则包括区分美丑的能力、鉴别真伪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
  
“这几个结构和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体。”周蔚华综合几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出版人才培养的“八芒星模式”,令与会人士印象深刻。
  
数智时代,编辑的技术素养是生成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方卿分享的一份有4567位出版从业者作为数据样本的调研显示,图书出版单位对编辑使用AIGC工具的重视程度还应进一步提高。
  
“狼”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与之共舞的能力和勇气。
  
方卿建议编辑要克服技术忧虑、关注技术动态、学习技术要领,拓展内容来源、丰富产品形态、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精准服务销售。
  
“新型出版产业链集创新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于一体。其中,技术链是数字出版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首个环节。”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龙杰看来,技术链的成功建构不仅依赖于技术工具革新,更需要从业者对技术工具的清晰认知和科学选择,编辑人才在其中应发挥重要的主体作用。
  
“当下,各类智能技术不断出现在出版场域中,通过突破传统要素资源的限制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国教师》杂志编辑部主任李莎提出,编辑要不断接受新观念,有意识地主导变革,突破发展瓶颈,进行自下而上式改革。
  
改革为要,实干为先。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编辑和晨赟表示,名编辑培养策略应谨记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实践观点,注重集各家之所长。“编辑要主动吸收新事物并化而用之,才能引领出版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她进一步说道。

END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文慧芳

审核/刘君荣 黄雪敏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 关注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每本定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

可随时破月征订,欢迎订阅!

联系电话

0591-87522929

投稿邮箱

dncbtougao@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74/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579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杂志紧盯理论前沿,透析传播实践,热心服务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