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劳动模范 | 代伟:守护者的勋章

文摘   2025-01-22 18:56   山东  


榜样·劳动模范

八局四先进典型专栏

从军中劲旅,到建设先锋

四十余载,岁月峥嵘

一代代八局四人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敢为人先、事争一流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创业、兴业史诗

在这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中

总有一些榜样让人感动

总有一些故事产生共鸣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近日,公司表彰了2024年度劳动模范

公司微信开设【榜样·劳动模范】专栏

挖掘身边那些践行铁军作风

实干担当、敢打必胜的先进典型

讲述奋斗故事,传承铁军精神

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近

公司安全总监

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经理

代伟

 1983-2024   军魂匠心 · 勇立潮头  




—— 劳模表彰视频


劳动模范 颁奖词


寒来暑往,不远万里,责任的叩问你用实干回应

朝乾夕惕,不苟一丝,平安的考卷你以双零作答

兢兢业业,只因责无旁贷

功不唐捐,自是胸怀经纬









代伟:守护者的勋章

公司2024年度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道


从“秀才”到“铁军”


对于中建八局四公司来说,199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无限的荣光在这一年凝聚:青岛海关大厦揽获首个鲁班奖,时任国家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谭庆琏为公司题字“精心施工严格管理,为人民群众造福”。



但在这些荣光到来之前,一名工民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捷足先登”,来到了中建八局四公司。作为当年来的7名大学生之一,代伟来到了崂山区行政大厦项目,从一名施工员做起。


入职之初,公司尚处在艰苦创业阶段,代伟每月工资仅有365块钱,每到过年回家,就会囊中羞涩,“没钱了”。“回家都是借钱,第一年借了700块,第二年借了500块,连续借了两年”。那么钱都去哪了?“很多钱都买书了。”


“刚毕业什么也不会,但那时候就是愿意学习。”那时物资、资料匮乏,每个项目仅有一套施工规范、施工手册,由资料员保管在柜子里,“不是想看就能随时看到的”。为了更快弄懂施工细则,代伟自掏腰包去书店买了“厚厚的施工手册”“合订本的规范”。过年回家逛书店时,看到有建筑类的书,又将借来的700块钱倾囊而出。


在项目上让代伟学有所获的,除了书本,还有“老兵”们的经验。这些“老兵”全都来自基建工程兵22支队第212团。作为当时“稀有”的大学生,代伟常常被老兵们称作“秀才”。老兵们虽然经历丰富,但大多不太会写字,“像管电气的刘树军,搞水暖的彭成斌,放在现在来看都是专家”,但代伟却成为了这些老兵专家们的“笔杆子”。老兵们口述,代伟记录,用复写纸印三份,从手写各类技术交底到各类方案等材料,代伟从中学到了很多安装方面的知识,以及后续精装修阶段的工艺,包括墙地砖、门窗、顶棚吊顶的布设、打造等细部做法,“到现在还是鲁班奖的做法”。时至今日,代伟也常常感慨:“当土建的项目经理,不懂安装的一些专业知识,在施工组织设计上也好,在协调配合上也好,就是有欠缺”,这些经历也为他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老兵们的作风,现在很难再看到了。”20世纪末,商品混凝土尚未流通,施工方往往需要自行调配。在冬天,项目上经常在晚上组织混凝土浇筑,有人盯着后台“拌混凝土”,按照配比向料斗里“添几包灰、几车沙、几铲子石”,还有外加剂、混凝土泵送剂、膨胀剂,有人在前台盯着混凝土出来。明明是又冷又差的环境,但在老兵的带领下,现场却如火如荼、井井有条。他说,“其实现在讲的那些当兵的老同志,那时候不叫老兵,也就是30来岁”,项目部十一二个人在一间屋办公,一起住菱苦土板房,石棉瓦一遮就是一间宿舍,尽管板房又薄又漏风,但大家团结在一起仍是其乐融融。



临近竣工,代伟着手项目竣工资料整理,并配合财政局审计工作。为了做好资料整理,代伟专门跑去青岛市档案馆申请培训,取得了资料员证书。审计阶段,代伟就扎在财政局半年,所有的资料和项目的整体情况,他都如数家珍。扎实的准备工作为项目创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项目也凭着在建设中率先导入中建总公司CI形象管理,工地整齐美观,获得全市观摩学习,最终创获“国家优质工程”。


在项目一线打磨了三年,代伟逐渐从“老兵”身上习得了“铁军”作风。


1999年,公司领导审时度势,将总部搬迁至青岛东海国际大厦,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成为第一家在青岛注册的建筑央企。同年5月,公司抓住机遇,与中建地下工程公司合并重组成立了中建土木工程公司,为了稳定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市场,公司特设立了在青岛注册的中建土木四公司,按法人公司对接市场、承揽工程,管理施工。这一年,代伟走向了总工岗位,担任青岛华达公寓项目技术负责人,开始独立负责项目技术质量工作。


面对新的岗位,代伟压力很大:“毕竟没人带着指导,需要自己挑大梁了。”然而进场不久,现场便出现了“小状况”,支护桩施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基坑支护方案原定采用高压旋喷桩,通过钻机旋转喷射水泥浆固化周围的砂混凝成桩,完成后,代伟取芯发现成桩部位4至5米以下不见水泥。他火速找到多名专家,展开讨论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了问题所在:项目地处市南区香港中路附近,距海边直线距离仅有500米,受地质条件影响,地下水流非常丰富,“水泥浆大都被地下水冲走了”。重重困难席卷而来,代伟没有退缩,他一面查阅资料,一面请教专家,“当时没少去旁边的书城看书”。通过学习与现场实践,代伟总结出钻孔压浆灌注桩与定喷封水桩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以及梁式转换层结构及其下部结构分层施工与简化转换层结构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这两项成果也被评为中建八局第七届单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二、三等奖。


时间轮转,代伟经历了莱阳农学院青岛科教园、家乐福(南京路)改扩建项目总工,土木四公司青岛分公司技术科科长,青岛大学东部校区项目生产经理等多个岗位。


经过多年技术及生产岗位的沉淀,2004年,代伟出任青岛烟草物流中心项目经理。“干项目经理的责任感就完全不一样了”,代伟深知项目经理岗位与技术岗位的不同。他逐步改善工作的方式方法,与业主和监理保持良性的合作关系,同时重视各种签证资料的及时性。尽管项目管理人员仅有八人、合同额不到五千万,但最终项目管理成效远远超过领导预期,项目部获得了公司20万元奖励,促使代伟完成了从一名总工到项目经理的蜕变。


此后4年,代伟又陆续任职引黄济青水质监测中心项目、海协大厦项目经理。从青涩的“秀才”到能独当一面的“铁军”,职业生涯上半场,代伟始终坚持“将书读厚”。



“北上南下,说走就走”


2009年,公司承接唐山滨海大道项目。此时,公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人才经验较为匮乏,公司领导想到了平日酷爱学习钻研的代伟,任命代伟为项目书记。接到通知,代伟没说二话,“行李都没收拾”,就直接“倒火车赶到唐山”。“那个时候就不会考虑太多,说走就走。”


在此之前,代伟尚未接触过公路项目,施工工序、管理方法都与房建截然不同,代伟得扎在工地上“边干边学”。


然而一年之后,刚刚完成路基施工,代伟又接到通知:“去合肥。”代伟“家都没回”,直接上路,从唐山飞到了合肥。时值五月,河北天气微凉,代伟穿着加绒秋衣就匆忙上了飞机。在合肥落地后,代伟瞬间热到近乎晕厥,“一百个不适应”。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在代伟的认知里,工地宿舍都是只有风扇的,但到了合肥,劳务工友的宿舍也都配备空调,“没有空调片刻难待”。



二次创业之初,公司推动市场开拓,加大清欠力度,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安徽市场连续中标合芜蚌试验区创新大厦、蓝鼎国际酒店等重点工程。彼时,安徽分公司仅有2个项目、36名管理人员。尽管代伟前来任职安徽分公司党总支书记,但他却谢绝了分公司为他“租房”的待遇,他告诉大家:“我是来干项目的,我住工地就行。”



此时的合芜蚌试验区项目已经换过两任项目经理,然而工期紧迫,代伟进场后便全身心地扑在工地上,进入抢工状态,“每天都满满当当的,一晃三个月过去都没顾上回过一次家”。受环境影响,项目存在各种“先天因素”,导致存在亏损,代伟一方面组织抢工,一方面通过多方沟通协调,组织了十多次专家论证,最终扭转了项目亏损的局面。项目最终获评安徽省标准化示范工地、“黄山杯”优质工程奖,代伟也被评为合肥市高新区建筑企业“先进个人”、青岛市“工人先锋”荣誉称号。



合芜蚌试验区项目的胜利打开了安徽市场的局面,公司顺势承揽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新营业办公楼,代伟兼任项目经理。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清包工程”,钢筋、模板、砼均采用大班组施工,没有成建制劳务分包,班组长均是项目管理人员,从施工计划、物资采购到现场放线、施工管理等全环节均由项目管理人员亲自组织完成。代伟高举高打,带领项目团队跑步进场,从2011年冬到2012年冬,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主体封顶。


尽管由于后期业主设计变更,安装、装饰方案调整等问题致使工期延误,代伟仍然严格把控项目设计、质量、科技创新、绿色建造等方面,项目最终获评“国家优质工程”,代伟也创获了2015年上海市建设工程优秀管理成果三等奖,获评 “四优”共产党员。


在离开项目经理岗位后,代伟仍然将心思扑在项目管理上,“围着项目转,对接业主,协调现场的施工生产”。与此同时,代伟主动联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业主等单位组织一系列党工团活动,把项目打造成政府开展观摩、重大活动的载体,极大提升了公司在安徽区域的影响力。


2016年,代伟被评为中建八局先进工作者。此时,距离代伟离家已有8年之久。“为将者,受命忘家”,离开的时候,代伟的孩子不到三岁,再次返回青岛时,孩子都要小学毕业了。



“什么时候都要争先进位”


2014年开始,公司进入跨越发展阶段,市场营销连战连捷,承接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一汽大众PPP等重点工程,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快车道”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伴随着规模的扩张和业态的增加,公司安全管理的压力也日益凸显。


2017年9月,公司承揽上合峰会主会场——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团队需要在六个月内,建成一座承载“中国外交主场”使命的大型国际会议场馆。任务难、工期紧,安全形势严峻。在这样的档口下,远征安徽的代伟回到了青岛,担任公司安全总监。


工作节奏在变,工作城市在变,工作岗位在变。唯独不变的,是代伟做好工作的初心。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他清楚眼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发展就像足球运动一样,有冲锋陷阵的,就有幕后坚守的,代伟这次的使命是,在幕后当好“守门员”。


接手安全工作之初,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首先就是总部人员问题。尽管局要求公司总部安监部配置8名管理人员,实际包含代伟在内仅有5人,分公司和项目安监体系更是没有形成,仅有4家二级单位配备了安全总监,并且安监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尽管人员配置不足,但代伟在选人用人上依旧标准不降。他看中的安监人员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排在第一位”,代伟很坚定,第二要敢说敢做、不怕得罪人,第三要会说会讲,表达能力强,“我们就是婆婆嘴,要反复说教”。并且他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岗位,致力于发挥人员合力。在分公司安全总监配备问题上,“一定要经过总部历练”,代伟也有底线要求,他还联动人力资源部,在校招人员、转岗等方面争取最大“优惠”。从2017年到现在,公司安监人员数量从109人增长到346人,项目安全总监配置率从22%提升至100%。



解决人员问题的同时,代伟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他表示,“培训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作为一个安全监管部门,“如果管理人员、工人的安全意识都有了,我们就不用监督了”。为推动各岗位人员履职,代伟要求所有新开项目关键岗位人员任职前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他善于探索信息化手段,推行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每日安全交底或报告机制,有效识别项目安全管控风险;组织制定项目24个岗位安全履职“口袋书”,明确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安全教育视频资源库,制作安全教育微视频,以视频培训的形式促进作业工人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学不会就要反复学,直到学会为止”。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全员安全履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检查中,代伟也意识到,除了培训之外,还需要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和考核办法,来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抓手。在制度建设方面,代伟一直本着“精简、抓主要矛盾”的原则。“一个制度手册就厚厚一大本,有几个人真正能看下来”,他认为制度要想落地见效,就要精炼、总结。结合公司实际,代伟组织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十个强条”、安全“三项典型做法”、“责任工程师六必查”、大型机械安拆顶升9项管控要点等,其中,“三项典型做法”及“责任工程师六必查”两度入选局“安全管理最佳实践”。越“简单直接”的要求,越能真正发挥实效。在考核方面,他认为,对关键岗位人员包括责任工程师、劳务工程师等的考核,目的是发挥基层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全员安全履职,而对于不履职人员的处罚,他“基本上不讲情面”,坚持“严管源自厚爱”,在当前安全生产严峻形势下,重奖重罚的导向“并不是为了处罚而处罚”,而是为了实现“处罚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真正做到破患除棘,营造全员安全的氛围。



此外,在隐患整改上,代伟也下了大功夫。他组织每个分公司建立隐患整改群,要求项目经理每天在群内上传整改视频,实时掌握隐患整改进展,项目经理正确积极履行岗位安全职责有效推动了项目全员履职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抓整改他也绝不手软,“发现问题不盯着改等于做无用功”,对于屡教不改的项目,代伟就用钉钉子的精神钉着不放,他发动安全管理人员举报拒不整改的项目和问题,像青岛、武汉、上海等几个重点项目,临边防护、高处作业等零容忍隐患反复出现,项目经理整改力度不够,代伟便亲自到项目推动整改,项目也在接下来的上级检查中收获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所以代伟从来就坚信“只要想办法干没有干不好的”。


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代伟先行先试,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在机械设备管控方面,2018年就出台了公司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大型机械月检16处重点部位,制定维保“8字”作业流程,狠抓租赁单位维保服务;在流动式起重机械管控上,推广应用作业前安全环境确认贴,规范前置作业环境排查,保障设备使用安全;在分包管理方面,联动法律部完善两轮分包安全生产协议条款,对分包安全生产条件开展专项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消除风险;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方面,对管理人员和分包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全覆盖项目现场管理区域,明确各网格单元生产、安全责任人,提升现场实时、动态监管效能;在研判风险方面,代伟早在24版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发布之前,就将管沟槽管控要点等纳入公司“十个强条”进行管理,不断提升本质安全建设水平。



自2017年至今,公司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上海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118个项目获全国及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120人在省、市、局级安全讲师大赛及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此期间,代伟参与编制省、市标准规范10余项,牵头编制的《青岛市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简明手册》荣获山东省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标杆,多年连续担任青岛市应急专家、青岛市住建系统安全专家及山东省应急专家。




提到安全生产,大家的认知就是“不出事就行”,只有代伟清楚地知道,安全生产是个“良心活”,“不去管、不去抓就想不出事是不可能的”。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安全生产成绩不仅仅是没有事故,还要通过“争先进位”来提高管理标准。在局考核中,从最初的排名倒数,到全年获评1次A、3次A,到今天的6次A以及年度排名第2、局“平安单位”,代伟从来没有停下过争先进位的脚步。“A不一定能代表什么,但重要的是争先进位的这个过程,是我们安全人主动作为的体现”。因为这是对工作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


近年来,不苟言笑的“铁腕”作风让代伟“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吐槽”他过于苛刻,有人抱怨他过于严格,但代伟始终坚持着“宁愿被人骂,也不要出事看人哭”的原则。“生命安全不是开玩笑的,个人的委屈算不上什么。”因为代伟始终知道,他守护的是什么。他守护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无数工友、同事,无数家庭,无数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的幸福。他守护的,是鳞次栉比的繁华,更是万家灯火的温暖。


面对责任的叩问,代伟用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


打开代伟手机上的“航旅纵横”APP,数据统计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代伟共有166265km航程。165次飞行记录、26个城市、蜘蛛网般密密麻麻的航线图,他说,“这就是安全人最好的勋章”。



责编:刘艳梅、李源

校对:田晓鹏、牟俊烨、刘强

审核:代伟、刘玉龙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八局四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关于八局四你还想了解


中建八局四公司
守正创新 蓄势稳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