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吕良暖办报

文摘   2024-09-11 12:00   北京  

吕良暖办报

洪和胜||浙江


吕良暖是灯塔村村委会主任,又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事业有成,令许多人羡慕。

忽一日,吕良暖心血来潮,说要创办全国第一家村级党报。对此,手下人和家里人都深感不解,说如今除了主流媒体,绝大多数的传统纸媒都在走下坡路,你办报纸给谁看?他笑笑说,我自己心里有数。

吕良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干就干,只用了半个来月时间,编辑部的人马就搭起来了,共13人。总编是他花高薪聘请来的,叫金传胜,系当地一家党报的资深记者,刚退休不久。其余的编辑、记者、较对全由金传胜组建而成。

报纸以灯塔村为名,叫《灯塔报》,寓意灯塔报能像灯塔一样,永远引领灯塔村一路前行。报纸对开4版大报,每周出版一期。

《灯塔报》虽为村级党报,但审批过程漫长、复杂而艰难,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没有正式刊号。吕良暖说,我们就不用报批了,反正这属于内部报刊的性质。

既然是党报,吕良暖说,就要出台硬性政策,每家每户和员工都必须订。

怎么订呢?这一点,吕良暖早就想好了。灯塔村有875户人家,加上他有3家企业,员工总数近2900人。考虑到有些村民本来就是他的企业员工,而企业员工中有些是夫妻或父子、母女,为避免重复订阅,经过仔细统计,确定每期报纸发行量为3100份。这其中,有300来份是给自己厂里和免费送给兄弟单位、企业的。

“每份报纸订价50元。订一份报纸送100元。”这样的订报政策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村民和员工们订报的积极性高涨,只两天时间,该订的,都订了,不该订的,还争着要订。

有的村民说,我儿子在外地读书,我得替他订一份。还有的村民说,我老婆在外面打工,我也要订一份寄给她。有的员工到厂部反映说,我们虽是夫妻,同为一家,但我们俩平时都非常好学,关心大事,关注新闻,我们想订两份,人手一份。

编辑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吕良暖对金传胜说,为了办这份报纸,我个人亏这么多钱都不计较,就是想为村民、为员工们做点好事。至于怎样办报,我是外行,你是总编,今后由你说了算。我只定个基调,就是一定要围绕中心,紧跟大势,把这份报纸办出特色。

何为中心?何为大势?有着丰富报业经验的金传胜心里清楚得很。他对编辑部的同志说,就地域来说,《灯塔报》新闻来源很少,我们不可能靠新闻取胜。怎么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在学习、借鉴主流大报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另辟蹊径,创出特色。

很快,第一期散着油墨香的报纸与读者见面了,有关新闻方面的报道果然很少。但有一点却很抢眼,在4个版面中,都开设一个栏目。在随后的几期报纸中,这些栏目固定不变。

比如第一版倒头条的栏目以吕良暖的名字为名,叫“良言暖心”,是编辑们将吕良暖这些年在不同场合的讲话精心摘录,整理成金句,再结合吕良暖的所思所悟和感人事例,编辑而成。

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头条固定栏目全与吕良暖有关,分别叫“吕良暖的发展观”“吕良暖的世界观”和“跟着吕村长学治村理政”。

起先几期的报纸,一些村民和员工怀着好奇心,也浏览了一下。大概五六期后,新鲜感没有了,这些报纸就成了废纸,除了吕良暖自己,几乎没一个读者了。有些村民吃过饭后,拿《灯塔报》擦桌子。更有甚者,一些员工内急上厕所,竟然用这个报纸擦屁股。

少数知道底细的人说,金传胜这帮人太可悲了,明知道是别人的喉舌,还要主动充当别人的喉舌。

吕良暖是个十分聪明的人。《灯塔报》变成这样,是他没有办报前就预料到的事。可他非但不后悔,还乐此不彼,对金传胜说:“报纸办得很好,继续加油。”

金传胜说:“好的,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因为他知道吕良暖不在乎钱,他在乎的是一种感觉,换句话说,他在乎的是有一个只为他服务的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洪和胜,早年摆过地摊,做过流浪汉,教过书,也当过农民和白衣天使,但从事时间最久的,是新闻工作,系当地有名的首席记者,迄今,有800多万字作品发表。为了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前些年跳出体制,开始了打工仔生涯。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冬歌文苑
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带着您的梦想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