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日常与记忆中找寻散文写作的资源

文摘   2024-09-19 12:00   北京  

在日常与记忆中找寻散文写作的资源

——读肖复兴《疏灯细语人家》

吴冬||北京


退休后闲赋在家,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散文。写了一段时间,似乎遇到了“瓶颈”,经常不知写什么好?终于有了一个选题,又不知从哪里开始下笔。常常有了一点构思,在电脑上敲出几行字,无法继续如何展开,感觉题材空洞,没有鲜活力,陷入了写作资源“枯竭”的境地。迷茫之中,购得作家肖复兴新近出版的散文集《疏灯细语人家》,所收录的文字均是作者写于2023年的新作。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全书,给了我不少的启示,令我豁然开朗。

全书分五个大的篇目,分别反映的是作者曾经长期生活的北京胡同与四合院,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友人与友谊,儿时的记忆,读书有关的事。书中的文字,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与我曾经比较熟悉,并甚为追崇模仿的散文风格有显著的不同。作家呈现的叙事场景多样化、简单化、小型化,或是一个小院、一间小屋,或是荒原的夜色、社区的早晨,或是胡同口的小店、路边的小酒馆,或是家门口的老槐树,或是一次游园的经历,也有关于读书的笔记与写作的思考。

人们日常的生活大多是散乱的、琐碎的。作家却从独特的视角,运用奇妙的文字,把它们点点滴滴串起来,呈现给读者,令读者感到的是完整地、最抚人心的烟火气,以及文字的温暖和力量。

本书的第一辑有九篇作品,以“一个叫诺伊泽伦的地方”为题,讲述每一处地理空间为场景地方的事情。如《海河边那间小屋》,作家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一篇报告文学时,与主人公孙淑云相遇和撰写文稿的经历,以及若干年后再到天津,回到曾经小屋处,已是物是人非,作家借用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词句,有一番感慨: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惆怅之中,作者设问:狮子林桥还在,海河依旧缓缓流淌,孙淑云大姐,你现在好吗?芸芸众生中的孙淑云大姐,曾经给了作家写报告文学的灵感和素材,以及内心的触动,正如大作家罗曼-罗兰说过的话:“对普通的人就得表现普通的生活;它比海洋还要深,还要广。我们之中最渺小的人也包藏着无穷的世界”。我想,时隔四十余年,作家肖复兴还能想起海河边的那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为孙淑云大姐写一些文字,原因就在此吧。

第二辑的六篇文章,以“梦里垃圾能变星星吗”为题,出自肖复兴读过的一首短诗《一个清洁工的梦》,写的是刚刚与丈夫短暂相聚又再次别离的女清洁工,想起了丈夫,想起了儿子和女儿,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将扫帚下的垃圾梦成天上的星星,这是诗的梦,童话的梦,在本文的结尾,作家点题:我们做不了清洁工把垃圾当星星的梦也罢了,就是别把星星做成垃圾的梦。作家以诗说梦,以诗说情,谈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感情。还一篇谈到在北大荒农场的战友情,虽尽是小事,但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作家所说,在回忆中,友情更加美好,时间,为友情磨出了包浆。

“故人谁共一樽开”是第三辑的题目,这一部分有十三篇作品。题目出自陆游的一句诗:“往事已成孤枕梦,故人谁共一樽开”,缘由是一位从国外归来的老友,早已发出回国后与朋友们相聚的邀约,众人在长时间的等待与期盼中,得知老友已告别京城,回到他国。错失了相聚的作家本人与朋友们,都是接近八张的人了,为此,不由感慨人已老了,青春不再,大把的时间不多了,感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本辑是一个作家以在暮年时节的视角,对社会的观察与体验,以及相应的感触。“社区的早晨”一文描绘了在酷暑炎热的早晨,社区附近的超市、邮局、银行中,进进出出的人们,马路上的三轮车、电动车,川流不息的快递小哥。小区在年轻人上班之后,基本是老人的天下,其场景都是你我日常所见,非常接地气,极具生活的味道,作者概括为“繁花暮落蜂蝶远,小市晨归烟火长”。

第四辑有十四个篇目,作家用了“给朋友写首哪怕再烂的诗”为题,引子是作家在多年以后,遇到一位已经病逝老友的妹妹,让他看一本很旧的笔记本上有一首诗,作家本人都已经忘了,是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抄录在朋友的笔记本上的。作家由此想起也是一位作家的一段话:“艺术是一种非常人性的方式,能够让你的生命,让你的灵魂成长。比如,你给朋友写首诗,哪怕写的再烂”。作家在文中最后感叹:“抄在朋友笔记本上的我写的诗,写的再烂,即使不能让我的生命和灵魂成长,却能够慰藉我的心,还能够拾起那些被自己遗忘的友情和记忆”。本辑恰恰体现了作家这样一种情怀,用文字抒写友情和记忆,有儿时的,有成年的,有成名作家后的,有对女孩子的喜欢,有朦胧的初恋,有童年的游戏,有对老师的怀念。

最后一辑,也是本书的第五辑,题目“谁能追逐到另一个人的影子”,是选自一本小说的一句话。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小说《另一个女孩》,作家说这篇小说是中性写作,是一篇关于回忆的书,一本关于内疚的书。看了作家介绍的小说故事梗概,以及对小说的解读,安妮-埃尔诺写的是她在两岁时因患病去世的姐姐,这几乎是一个影子式的存在。写一个对你来说,几乎不存在的人,着实是困难的,但安妮-埃尔诺却做到了,并且得到了最高的褒奖。实在说,我还没有读过这本小说,从肖复兴读书笔记的有限文字中,我没有完全领悟安妮-埃尔诺要表达的东西,以后,找来原著再仔细品读吧。

第五辑中还有关于作家孙犁的几篇文章,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尤其是关于写作读书,特别是如何写好散文的经验与提示。孙犁先生特别强调散文要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要写小事,最好是多记写无关紧要的小事,从中表现出他为人做事的个性来。最好多写人不经心的小事,避免去写人所共知的大事。关于小事,孙犁先生说:“是所见者大,而取材者微。微并非微不足道,而是具体而微的事物”。我曾经读过一些孙犁先生的散文作品,去白洋淀旅游时,还买过孙犁先生的散文集《白洋淀》,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以后的,他的作品经常会有戛然而止,但留有余味,读后令人感动和思考。对散文写作,他言简意赅地提出:质、情、文字这样三点,是支撑散文写作的三脚架。以上各点,对我今后的散文写作受益匪浅。

 总之,作家肖复兴以温情的笔触,书写平凡世间万物,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温暖的琐碎,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那些事,那些人好似都是在你周边的生活中,一切都是熟悉的。千家万户的疏灯细语,有逝去的光阴,有你我共同向往的图景,也有大家共同的希冀。我想,在日常与记忆中不断挖掘写作的资源,把如同泥留虫迹、枝挂鸟痕般的那些过往,一条一条梳理出来,在纸面上再现一丝一丝的痕迹,凭借文字的神奇,让其散发出光与热,彼此照亮前行的路,彼此温暖平凡的内心,这才是散文应有的样子。豁然间,“写作资源枯竭”的难题,似乎有了答案。众里寻他千百度,其实散文写作的资源就蕴含在日常与记忆中。

 

2024年6月28日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吴春复,笔名 吴冬,湖北黄陂人,现定居北京。曾供职于中央企业,董事会秘书。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文学爱好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冬歌文苑
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带着您的梦想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