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解析 | P2P行业为何走向灭亡?

文摘   科技互联网   2022-01-24 13:42  
本篇原定,继《P2P为例,通过数据进行业务洞察与问题分析》《P2P为例,通过数据运营驱动产品迭代》《P2P为例,通过数据运营推动战略与经营》的下一篇为——《构建精细化产品运营体系》,然而,在文章未完结的两年多时间里P2P平台中早已烟消云散,从超5000家如今已到清零的惨境,由此,我想分析一下:

  • 一、P2P商业模式有没有问题

  • 二、什么导致P2P行业消亡


【银保监会刘福寿: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到2020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2021#上表示,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的扭转,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了大概20万亿元。金融违法腐败行为受到了严厉的惩治,一系列的非法重大集资案件、不法金融集团和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得到了稳妥的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我们逐渐压降,到今年(2020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P2P商业模式有没有问题?

1、首先,从P2P的定义来看,我想说P2P的商业模式是没有问题的。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或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属于民间小额借贷, 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

补充:据2020年11月,澎湃政经发布的《反思P2P商业模式:从遍地开花到完全归零》文中论述,美国P2P行业发展规模不大、增长乏力,也折射出商业模式缺陷。信息中介无法兼顾资金的稳定、大规模和低成本以及较低的坏账率,国外网贷业务已出现模式创新尝试,如部分大型网贷平台向银行业务转型,获取银行牌照优势,Zopa、Lending club、SoFi等已布局数字银行业务,变相说明网贷平台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而银行牌照更具有模式优势

P2P网贷在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的提供担保机制,有的引入了线下模式,有的已经介入到了借贷双方债权债务关系中去,成为借贷资金流转的中转站。P2P网贷平台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即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第一个维度,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一、纯线上平台模式
保留了欧美传入的P2P网贷本来面貌,平台帮助资金借贷双方进行信息匹配资金匹配,即出借人根据需求在平台上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平台不介入交易,只负责信用审核、展示及招标,以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为收益来源。

二、债权转让模式
又称“多对多”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交易结构分为两步:

首先,公司内部第三方作为第一出借人,将个人自有资金借给需要借款的用户,并签署《借款协议》,这样公司内部第三方就获得取得了大笔债权,所有的债务债权关系都集中在自然人身上,规避了我国禁止企业放贷的相关规定。

然后,将公司内部第三方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组合产品,以组合产品的形式销售给投资者,但实质上是债权转让的过程。公司内部第三方的债权进行了两个层面的拆分,金额拆分和期限拆分,经过这两个拆分之后,一笔大额债权就划分为多笔小额、短期的债权。与将一笔债权整体出售相比,金额拆分和期限拆分后的销售难度就大幅度降低。

模式优势:可以提高P2P平台成交效益,实现规模化的快速扩展;
模式劣势:对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充分,存在风险很大;很容易出现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错配的问题,容易出现资金池、涉及非法集资。

在中国,P2P经过债权转让拆包、资金期限错配、资金池、自动投标等发展异化,使得P2P平台逐渐偏离信息中介定位,演变为依靠新投资人补偿旧投资人的庞氏骗局形态


第二个维度,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一、无担保模式
保留了P2P网贷模式的原始面貌,平台仅发挥信用认定和信息撮合的功能,提供的所有借款均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由出借人根据自己的借款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自主选择借款金额和借款期限。贷款逾期和坏账风险完全由出借人自己承担,网站不进行本金保障承诺,也未设立专门的风险准备金以弥补出借人可能发生的损失。

二、有担保模式
保障出借人借出的款项能够及时收回,至少保障本金的偿还。根据担保机构的不同,有担保模式又可分为第三方担保模式和平台自身担保模式,平台自身担保模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平台利用自由资金收购出借人已逾期债权,二是通过设立风险准备金的方式来填补出借人的本金损失。

1.第三方担保模式
P2P网贷平台作为中介,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此类平台交易模式多为“1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出借人投资。采用这一担保模式的P2P网贷公司有陆金所、有利网以及开鑫贷,在这种模式中,P2P网贷平台的互联网属性被弱化,平台仅作为信息渠道存在,类似于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布局的手段

2. 平台担保模式
出借人与借款人达成的借贷协议中一般都会包括这样的本金保障条款“贷款到期时,如果出借人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可以将债权转让给平台,平台会先行垫付本金给出借人,然后将此笔坏账划入平台自己名下,再由平台对贷款人进行追偿。”这种保本模式最先来自红岭创投。

无担保模式与有担保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无担保模式平台不参与借贷,出借人需要自行衡量风向并承担风险;而担保模式,是基于中国国情衍生出的P2P网贷新模式,但不管是第三方担保模式还是平台担保模式,都只是转移了风险,而不是降低风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来约束借款人,增加其违约成本,P2P网贷的逾期率和坏账率依然会维持在原有水平,不会从根本上提高其运营效益。

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征信系统后,P2P网贷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将是无担保模式,平台仅作为借贷双方之间的中介,而不介入借贷双方的交易。


第三个维度,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一、纯线上模式
即用户开发、信用审核、合同签订到贷款催收等整个业务主要在线上完成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P2P网贷公司将借贷交易环节主要放在线上;而国内征信体系不健全,部分 P2P 网贷平台对用户获取、信用审核及筹资过程由线上转向线下;主要的借款审查和贷后管理的环节放在线下,按照传统的审核及管理方式进行。

可见,在中国,P2P的原始模式——无担保纯线上的平台模式已经异化了,变为了有担保、(且允许债权转让拆包、资金期限错配、资金池及自动投标)的债权转让模式



什么导致P2P行业消亡

一、刚性兑付是P2P消亡的主因

为什么国外P2P发展近20年平稳发展,而中国P2P互金行业的以“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无一幸免纷纷触礁呢?我认为根源还是在于P2P在中国发展中的异变之一——平台担保模式,即“刚性兑付”导致的

欧美P2P公司更多地强调了互联网背景,他们有一个特别的称谓叫做“另类金融”“市场借贷”,其存在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种补充。P2P起源于英国,兴起于美国,P2P的创世鼻祖是英国的Zopa,ZOPA是中介平台+担保模式,盈利模式是每笔0.5%的手续费+出借人年借款额0.5%的服务费;美国的Prosper,是中介平台模式,帮双方找到自己的需求,盈利模式是每笔1-3%的手续费。

可见,国外P2P平台,只是提供一个撮合双方交易的信息平台;而中国的P2P平台,多强调金融属性,很多都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包括银行背景进军P2P投资理财平台,把P2P包装成一个投资理财业。国内P2P主流商业模式是——由担保方担保代偿,其盈利来源主要为借贷利差、债权转让手续费、助贷佣金,其中借贷利差为最大收入来源

而借贷与投资的差别非常大——贷款是出借,投资是出资,贷款是让渡资金使用权,是债权人,以归还为前提;投资是购买资本增值权,是业主或合伙人,以最大化回报为目的。

借贷难免有逾期,有坏账,假如平台是纯信息中介,出借人就会对逾期、坏账有感;而投资关系讲的是风险自担、公平对待、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法则,这就是股权、基金、信托等投资,国家规定不得刚性兑付,严禁兜底,盈亏自负的原由。

理论上,如果是一个纯信息中介的P2P平台,即使平台停业,出借人也可以找借款人要账,因为债权真实、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纯撮合交易的信息平台,依然会产生逾期和坏账,但平台不是债务人和担保人,没有偿付的法律义务。平台有可能欠员工工资、欠供应商费用,但不可能欠用户钱,毕竟借款、还款都是点对点的。

例如:出借人投资100万元,期限1年,年化利率20%,平台匹配了100个借款人,每人1万元。每笔借款成交,平台收10%服务费,借款人实际到手0.9万元。借款到期,100人全部按时足额还款不太可能,如果90人还款,则回款金额为108万元,实际收益率为8%

何为逾期和坏账?
催收压力之下,逾期借款人会慢慢还款,出借人会慢慢收到回款。逾期后的一两个月,回款率较高;难免有些借款人会遇到特殊情况,越往后回款率越低,半年、一年都未回款,基本上就成为坏账了

何为刚性兑付?
按照上例,除非100个借款人最终都还款了,否则出借人实际收益率达不到20%。这时,为了留住出借人,利息不能随便下调,否则无人愿意出借,于是平台采取让利——降低服务费率、提高利率、风险准备金之间的比例——这就是刚性兑付

在刚性兑付中,平台需承担更多贷前信用审核和贷后管理等相关职责。借款人只关心到手多少钱,不会在乎到手多出的一部分的是利息、服务费还是风险准备金。对平台来说,风险准备金留少了,无法覆盖坏账,留多了又减少了平台收入。

对于逾期,每批交易到期,平台都可能用后几批借款人交的风险准备金垫付,然后用催收回款填补亏空。理论上,即使一家风控极其糟糕的平台,只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也能维持刚性兑付,风险准备金账户余额只要不断增加就可以,但这不可持续,当亏空不断累积、新增交易放缓时,风险准备金账户迟早会被掏空

因此,刚性兑付就像一把双刃剑。从平台的角度,承诺刚性兑付和坏账兜底,相当于承担了所有风险,一旦坏账率陡增,风险准备金难以覆盖,平台丧失的将是整个“生命”!尤其在行业恐慌形成、遭遇集中挤兑后,将使整个行业进入恶性循环,走向毁灭。

二、P2P平台为何出现跑路现象

首先,从上面可以看到,即便是一个纯撮合交易的信息平台,如果平台承诺了担保(即刚性兑付和坏账兜底,就必然把企业管理置身于风控难这个悬崖边,当风控不过关时,便会随时把自己推向深渊。

其次,P2P在国内的异变,出现了“债权转让模式”,相当于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是通过第三方个人(一般是平台内部核心人员)先行放款给资金需求者,再由第三方个人将债权转让给投资者,平台则通过对第三方个人债权进行金额拆分和期限错配,将其打包成类似于理财产品的债权包,供出借人选择。这种模式实质就是利用债权拆分和转让进行了资产证券化,进而实现流通。

债权转让模式和刚性兑付、担保本金利息模式,相当于P2P平台做起了等同银行的业务。当数千家P2P平台通过高息吸收存款、争夺资产等方式无序竞争时,无疑更增添了风控管理的难度,可以说,风险控制能力是金融业的生命线,风控能力强弱也代表了其核心竞争力

目前公认信贷管理较严谨的美国富国银行的贷款全流程,其管理可以简要归纳为“五个维度”,即透明度、可信度、及时性、针对性、系统性和“44个流程环节”——贷前调查流程,包括8项;贷中审查和贷款发放流程,包括21项;贷后管理流程,包括15项——且每个环节都必须形成完整记录(书面记录或系统记录),并对内部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内审部门和外部的审计机构、监管机构完全开放。P2P风控囿于成本、人力和资源等因素,虽然无法一一做到像银行风控这样的全面步骤,但也应该在关键环节加强风控。

风控水平的高低显著影响着网贷平台的坏账率。一家P2P平台如果缺乏风控环节或者是风控水平过低,直接的结果就是坏账率大幅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平台如果没有足够资金填补漏洞,就会造成资金链中断,投资者提现困难等问题,甚至是平台倒闭跑路的后果

所有的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都是建立在违约坏账会发生的前提下的,理论上,只要违约坏账可控,借款利差高于运营成本,则这个借贷平台就能继续运转。上文讲过,即使是一家风控极其糟糕的平台,只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也能维持刚性兑付,也就是说需要风险准备金账户余额不断增加、永远覆盖坏账。但是,这并不能本质上解决坏账这个问题。

三、当P2P=银行时,如何解决风控问题

前文说道,国内P2P平台的异化,相当于P2P做起了银行的业务,面向的对象也基本是同一批客户群体,虽然P2P具有小额、便利、快速的特点,可以满足客户应急的经营性资金需求;而借贷业务的本质是做好风控和贷后管理,因此,无论在规模、人才、运营、经验、资金等各方面,P2P都是无法与银行抗衡

那么,P2P平台如何做好风控呢?P2P平台的风控手段有哪些,能否解决问题呢?

手段一:设立风险保证金。
很多平台均设立了风险保证金,比例一般为贷款金额的1%,一旦投资人无法收回投资,由风险保证金提供先行赔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大部分介于2-3%之间。P2P投放的贷款由于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金融机构,其客户质量及保证措施却不大可能优于金融机构,P2P平台1%的风险准备金很难覆盖;另外,更高的融资成本,从本质上加大了贷款的风险。

手段二:小额分散,将一笔资金分散到若干个借款标的。
通过小额分散来解决风险的做法,其实本身并不是分散了投资风险的绝对值,而是将损失平摊到每一个投资人身上,它仅仅能减少一个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机会以及延伸带来的对P2P平台的压力,在宏观层面上并没有改变风险本身

另外,P2P行业平均损失率还不仅仅是贷款不良率造成的损失,还有平台操作与道德风险产生的损失,这一点,P2P与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不可比的。

手段三:由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第三方提供担保,由担保公司及小贷公司承担尽职调查成本及代偿风险。
据悉,担保公司及小贷公司贷款不良率不低于10%。另外,相当一部分P2P平台合作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主管部门授予的融资担保资质,仅是名称上有个担保字样而已,或者直接就是P2P平台关联人成立的皮包公司。

手段四:由P2P平台运营方提供代偿保证。
大部分P2P平台实收资本与P2P贷款余额比例低于1%,有的甚至早已亏损为负数,根本无法承担代偿责任。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如果说三两家平台依靠资源、技术或运气可能会成为另类的风险控制佼佼者还有可能,那么整个行业是无法打破这个规律的。

手段五:由房产提供抵押,所有借款人必须提供房产抵押。
如果风控就依靠简单的房产抵押能解决的话,那银行完全可以坐在房产登记处放贷款就行了。银行做房地产抵押贷款相对可靠,因为它利率低,可以优选客户,拥有房产的优质客户除了银行,也没有其它的选择。

众所周知,当下银行对房产抵押贷款的认可度极高,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自然人拿房产去银行抵押都拿不到贷款的话,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借款人的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的拒贷。这其中包括借款人没有可靠的还款来源、借款人用途有风险或抵押房产存在纠纷等。

而P2P做房地产抵押贷款,那么高的利率首先就将优质客户全部排除在外,剩下的大都是风险客户,等于捡了一地垃圾。相对安全的房产抵押项目如果不是借款人存在较大的风险,基本上跑一两家银行完全可以借得到贷款。一个经营良好的人会放弃银行的8%左右的利率,而去选择18%左右成本的P2P资金吗?愿意拿房产抵押到网上融入资金的个人与企业,有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其贷款逾期的比例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另外,投资人的一个认识误区是,大家普遍认为,一旦借款人贷款逾期,就可以获得他的房子或将其变现,是零风险的,这种误解在民间信贷机构从业人员中也普遍存在。事实上,在中国当前的司法环境下,一个违约的房产抵押贷款,从起诉到能拿到房产变现的过程,一般没有一至两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其中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执行费、拍卖费众多,最大的减值还是国家计征的各项税费

简单列举一下处置成本,因部分费率为区别征收且全国还存在一些地区差别,我们只能按50-100万元的案值平均计算一个大概成本(以江苏某地为例)。司法处置抵押的房地产的,总费用约占全部拍卖所得的20%-43%之间,再计算两年的资金成本,其损失可谓极大。这还是能够拿到资产顺利拍卖的。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约30-40%的抵押贷款诉讼最终因各种原因(如先刑后民、抵押不过租赁、产权纠纷、弱势群体居住、维稳等)最后无法执行。大家可以看到,仅仅依靠房地产抵押就视为零风险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另外,P2P借贷与一般面对面的借款还不一样,它面临着多个投资人对一个借款人、跨区域、诉讼主体不清晰、中间环节过多、P2P平台倒闭无法举证及执行、诉讼成本过高等诸多难点,远非投资人想的那么简单。

手段六:建立风险控制模型,以大数据及网上供应链信息为支撑,来分析借款人信用、控制信贷风险。
阿里系的支付宝系统提供的商家应收款变相质押是其风控的核心关键,同时,阿里小贷的线上、线下风控调查手段,与传统银行的小微企业风控调查手段相比大同小异,依靠大数据建立的风控模型在此其中真正发挥的作用远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大上

手段七:银行或国家信用支撑。
这个应该是当前最可靠的P2P投资人风险保证措施了。据不完全统计,由银行发起或有银行背景的P2P平台,全国已经不止八家,虽然管理架构、业务形式均有一些区别,一些平台在法律上讲与母体没有直接关系,也是独立运行的,但事实上仍是用其银行及国家信用做了隐形背书。因为在当前这种政治格局与金融体制下,母体公司肯定会保障平台安全,出现兑付风险及倒闭风险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对于当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P2P如果不能高效率提供给他安全、稳定的信贷客户来源,又不能承担风控成本,仅是能高息吸收存款,根本没有太多意义,当然金融机构对不能预测的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期盼并不在我们讨论之中,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现在的投入是否值得。当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不缺乏(从同业间资金拆借利率越来越低可见一斑),缺乏的不是高息存款,而是更低利率的存款及更安全的信贷客户。

P2P无法提供大中型信贷客户,只能提供杂乱无章、信息复杂、鉴别困难、风险较大的小微企业备选客群,银行还要使用线下的风控体系及客户资源来消化线上的高息资金,实在不够经济。对银行而言,如果吸收低息存款、收集安全信贷客户这两个最直接的需求均无法满足,银行系P2P只能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尝试

手段八:传统的类银行尽职调查,或使用各种专业风控手段(包括间接利用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自建团队等)从线下解决风控问题。

从风控角度讲,现在众多P2P平台也在仿效传统银行对中小企业、自然人借款各种风险甄别手段,包括大量线下的调查工作。部分平台的风控技术及内部控制水平还优于一些区域小银行,相比而言还比较可靠。

但是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那就是风控成本应如何控制?谁来承担?信贷作为一个简单的盈利模式,这一公式非常直观: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含不良拨备及损失)=信贷利润


P2P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由于规模及初创的原因,如果要达到或接近一般银行的风控水平,其信贷投放管理成本(含风险识别成本、IT技术支撑及人力资源成本)是肯定要高于当下大部分银行的

按照一般市场法则,高利率对应高风险(那些认为小微、小额、分散就能做到高利率低风险的幻想者肯定是忽视了这种模式带来的极高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那么我们大概可以将贷款利率与风控成本的差值定为一个相对恒定值,剩下来只要对比P2P与传统金融机构在资金成本、运营成本上的优劣就行。

理论上,P2P的优势在于脱媒及互联网效率与成本的优势,但运用线下及传统的风控手段,就完全把自己的优势变为了劣势。我不反对线下调查,甚至极其强调线下调查的重要性,但是P2P在此情况下如何盈利与发展?(如果说P2P平台只需要圈定用户及交易量,然后大把地圈风投的钱也算盈利的话,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P2P如果要发展,必须从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方面努力挖掘,从产品设计、差异化经营创新上入手,真正找到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P2P平台所谓的脱媒不但没有脱掉,反而增加了更多参与方,导致交易成本更高、操作风险加大,无形中拉低了它的市场价值。P2P集聚的高成本资金又如何能够找到足够多的安全边际内的信贷产品去消化?无论从风险准备金制度、人才储备、风控制度设计,还是在尽职调查、贷后管理、不良清收方式等各个方面,P2P机构都没有表现出互联网应该有的特性来

因此,以上八种常用的风控手段,依然解决不了国内P2P金融的问题。当下的P2P平台更多只是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工具,本质还是资金来源、营销手段层面的创新,风控的创新和优质借款人来源根本无从谈起。P2P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线下金融的线上化而已


据说,某些针对小微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平台,利用流程引擎驱动、以决策引擎代替纯人工作业判断模式,实现快速、高效流转和自动决策的小微金融业务审批处理,并通过一站式整合电商平台和征信机构等3000+维度的信息数据,以及对接多家评分建模机构等,依据不同维度不同种类建立的风险控制模型,这种大数据授信机制的建立为实现精准化和批量化风险定价提供了可能,打破了一直以来单纯依靠线下审核成本过高、时效性差以及客观性不足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引入,征信行业正在发生快速变革。


四、资本成为行业猝死的助推器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快速催熟了行业也加速了灭亡

P2P无疑是所有创业项目中离钱最近,站在金字塔尖上的行业,因此一直属于被资本蜂拥,IDG、红杉资本、软银中国、春晓资本等等,互联网金融最黄金的几年,许多风投机构都赚翻了,在P2P纷纷暴雷之际,难以避免被风险反噬。由于资本的加持,出现了一系列P2P在互联网诸多行业中反常态的存在

首先,资本的注入,极速拔苗助长了许多根本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企业何况这是对风控管理体系要求极高的金融行业,就像把一个未经过翻坐爬历练的小孩子,直接拉入了跑场。

其次,P2P鼎盛期,P2P从业者(产品经理、技术研发、运营,甚至行政人员都要比互联网其他行业的同岗位人员高出一倍的工资,有的甚至高出2-3倍我们曾招聘一个毕业仅2年的品牌主管,在2018年已经能要价到税后34k以上月薪的offer(在前公司薪酬已经拿到27k以上的月薪中国大多P2P企业采取人海战术,千人员工以上的P2P平台不在少数,有些知名平台员工总数甚至超过了万人。

然后,P2P企业由于迅速在短短几个月便聚集了海量资金,许多管理者便把这些资金投入到豪华的享用中,动辄上千平的CBD七星级写字间,极尽奢华之势。

最后,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及品牌公关,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及资金成本。

以上这些,成为了加速行业灭亡的助推器。

总结:

除了国家监管制度、征信体制待完善等外部因素,国式P2P的异化(P2P平台做起了银行业务,尤其是刚性兑付是国内P2P消亡的主因。在刚性兑付的模式下,风控能力才是借贷业务的生命线,然而国内P2P平台的风控能力,均无法与银行匹敌、且成本极高。最终资本的涌入,助推其迅速崛起与灭亡。


此文之外,可扩展阅读泽平宏观的《反思P2P商业模式:从遍地开花到完全归零》

注:本文参考了百度百科、百度文库,《解密p2p网贷发展历程》《P2P平台出事,存管银行真能免责吗?》《中国式P2P骗局全解密》《美国富国银行的贷款全流程详解》《详解P2P八大风控手段》《 深度解析P2P平台五种风控模式》等文章

下一篇预告:《个人P2P管理生涯的复盘》


(持续关注「产品经 创业经(DreamerDaisyLiu)」可获取更多产品运营干货)


往期回顾

行业分析 | 家政行业的经营痛点及如何破解?
初创企业的COO\运营总监,每天忙什么?| 家政平台
P2P行业为例,通过数据运营推动战略与经营 | 数据运营③
通过数据进行业务洞察与问题分析 | 数据运营①
通过数据运营驱动产品迭代 | 数据运营②
互联网初创公司BOSS的九个段位 | 谈创业
《传统企业转基因,做互联网转型,是否注定失败?| 谈创业
合伙创业就像谈恋爱,不断找到自己的位置 | 谈创业
《我为什么不想创业 | 谈创业》
90%以上小企业的命门 | 谈管理
员工如何聪明地工作? | 谈职场
产品经理攻略<上> | PM概述篇
产品立项 | PM工作流程①
互联网+房产平台的立项分析 | 产品立项实例
从企业战略到产品战略 | 产品流程②
产品需求分析及关键任务 | 产品流程③
产品设计,如何快速构建V1.0 | 产品流程④
产品运营全攻略(上)(下)
品牌经理实战必备(上)(下)
新媒体运营必备实战手册
应用市场排名优化 | 渠道推广攻略①
企业职业经理人战略必读
如何挑战市场鸡、运营喵和产品汪三种角色 》


300天的工作实践,30个小时的绞尽脑汁

才能晾成一篇,3000字的干货好文

这里都是原创,感谢以转发来表达赞美



文心智库
(原名梦想小记 \ 产品经 创业经) 资深互联网职业经理人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顾问,不定期分享【原创】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行业分析、产品攻略、运营攻略、商业计划书、管理心得……好货拿走不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