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半月板在各个序列中均呈低信号
矢状面:半月板前、后角分开2个尖端相对的三角形
冠状面:一尖端指向髁间窝的三角形低信号影,宽度一般不超过15mm
横断面:5mm层厚对于半月板病变显示的作用不大
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大小相仿
内侧半月板后角较前角大
内侧半月板的“C”形结构大,与内侧副韧带的深层(囊韧带)粘连,更容易受到损伤
外侧半月板活动度较内侧大。
MRI分级:根据信号的形态及其与半月板关节面间的相对关系来确定。
半月板损伤的MR分级:
0级:正常半月板,均匀的低信号,形态规则
I级: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信号增高影
II级:半月板内线性信号增高,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是I级信号改变的继续,范围更广
III级: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代表半月板的撕裂
IV级:半月板破碎成多块并向关节腔内移位
分级 | MRI表现 | 病理表现 |
Ⅰ级 | 半月板内局限性信号升高 | 局限性早期黏液样变性 |
Ⅱ级 | 板内出现水平的略高信号线,可从半月板的囊缘直达游离缘,但不影响到关节缘 | 黏液样变性范围较Ⅰ级大,虽无明显的肉眼可见的裂隙,显微镜下见纤维断裂 |
Ⅲ级 | 板内略高信号线累及半月板的关节缘 | 纤维软骨撕裂 |
0级
I级
II级
盘状半月板伴水平撕裂II级
III级
IV级
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碎片位于髁间嵴处
外侧半月板环状垂直撕裂,倾向桶柄状。矢状面T2*(图A)和关节腔Gd-DTPA造影T1WI(图B)揭示半月板分割成三段。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双交叉韧带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