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慢性盆腔痛如何治疗?来看中国专家共识怎么说!

文摘   2025-01-18 20:00   四川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病因繁复、诊治棘手,涉及到包括妇科在内的多个相关学科,国内缺乏相关的诊治指南,为此国内相关领域的妇科、泌尿科、消化科、疼痛科、影像科、心理学以及基础神经生物学专家经过讨论,并参考研究证据、国际指南以及中国的临床实际,制定了《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以及实际工作指导。




定义





迄今为止,CPP尚无国际通用的统一定义,尤其是在疼痛部位、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具有周期性等问题上。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标准为:定位于盆腔的,包括腹壁、盆腔器官、会阴区域、腰骶部、臀部,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如果周期性疼痛对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也归为CPP范畴。

需要强调的是,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即使检查未见异常并不能否定CPP的诊断。按上述定义,女性CPP的发病率为5.7%~26.6%,影响人群广泛,且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大。


病因及分类





2020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共识将CPP的病因分为器官疾病、神经肌肉骨骼异常及心理社会因素三大类。本共识主要采用此分类,同时结合了2015年国际妇产科心身医学会(ISPOG)CPP共识的病因分类,具体见表1。

表1 慢性盆腔痛病因分类(参考2020年ACOG共识及2015年ISPOG共识)

器官疾病产生的疼痛主要为内脏神经痛,其特点包括:疼痛弥散、定位不准、界限不清;对牵拉、缺血、炎症敏感;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包括出汗、生命体征异常或胃肠道症状。

器官疾病的分类包括女性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既包括炎症、肿瘤、结石等特定疾病,也包括病因不明、需排他性诊断的综合征,需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最易引起CPP的器官疾病、综合征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性膀胱炎及所致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肠易激综合征(IBS)。

神经肌肉疼痛与长期微损伤、姿势不良、手术创伤造成肌肉筋膜产生扳机点或神经血管卡压有关,其特点为查体触及相关肌肉群可复现的疼痛。精神社会因素在各种疼痛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疼痛的严重程度及预后。需要强调的是器官疾病可以同时合并神经肌肉疼痛及精神社会因素。


评估流程





CPP需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全面的查体以及有的放矢的辅助检查进行临床评估,从而确定发病器官及病因

1.临床病史采集

因CPP病史复杂且特殊,临床病史采集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认真倾听并引导患者陈述。

推荐采用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得完整病史,推荐国际盆腔痛学会(IPPS)在其网站(www.pelvicpain.org)公布的盆腔疼痛评估问卷。在问卷的基础上,还要再次详细补充询问病史,以获得更翔实的记录。

参考表2作为CPP问诊提纲进行初筛。

表2 慢性盆腔痛初步问诊提纲

2.查体

目的是了解疼痛的部位及特征,为进一步诊断CPP的可能原因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因CPP病因可能涉及盆腔以外器官,查体需包括站立位、坐位、卧位及膀胱截石位等不同体位且应为多系统的全面查体。最好在疼痛发作的时候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疼痛及压痛位置复现疼痛,描绘疼痛“地图”。

3.辅助检查

在填写问卷、问诊、全面查体后,初步判断CPP的病因,再有的放矢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CT、MRI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尚存争议。见表3。

表3 慢性盆腔痛辅助检查推荐

4.疼痛、心理状态评估

除了问诊、查体外,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需要进行疼痛、心理状态的评估。

有关疼痛强度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等;综合评估疼痛性质及强度的评估量表常用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另外,对生命质量的评估较常采用的是健康调查简表(SF-36)。

CPP可引起心理疾患,同时,其共存的心理问题也影响疼痛的感知及促进慢性疼痛的发展。在CPP患者中,常伴有焦虑及抑郁情绪。可借鉴一些心理筛查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如: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进行筛查,若可疑有焦虑抑郁问题或怀疑焦虑抑郁引起躯体化症状,需要专业精神心理医生会诊。


治疗推荐意见汇总





1.A级推荐:

(1)不推荐阿片类药物作为治疗CPP的一线药物(1/A)。

(2)不推荐常规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用于治疗CPP(1/A)。

(3)解痉剂可改善IBS症状,对腹痛有效(1/A)。

2.B级推荐:

(1)推荐多学科综合治疗用于CPP(2/B)。

(2)推荐针灸用于治疗CPP(2/B)。

(3)戊聚糖多硫酸盐用于治疗IC/BPS(2/B)。

(4)推荐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用于治疗IC/BPS(2/B)。

(5)推荐钙离子通道α2δ配体药物加巴喷丁用于治疗IC/BPS所致CPP(2/B)。

(6)膀胱灌注(“鸡尾酒”法)用于治疗IC/BPS引起的CPP(2/B)。

(7)膀胱镜下水扩张术用于诊断治疗IC/BPS(3/B)。

(8)扳机点注射麻醉药和激素等的混合制剂可用于治疗肌肉筋膜源性CPP(2/B)。

(9)肌肉筋膜手法治疗可用于治疗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MPPS)(2/B)。

(10)盆底神经电刺激疗法可用于治疗MPPS(2/B)。

(11)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3/B)。

(12)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孕激素及其衍生物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但GnRH-a不宜长期使用(2/B)。

(13)促分泌剂如利那洛肽可改善便秘型IBS腹痛症状(2/B)。

3.C级推荐:

(1)推荐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选择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NRI;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筋膜相关的CPP,其中文拉法辛安慰剂效应较强(4/C)。

(2)益生菌可改善IBS疼痛症状(4/C)。

(3)骶神经调节用于治疗IC/BPS(4/C)。

来源:贺豪杰, 陈娟, 侯征, 等. 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4, 59(10):747-756.
 转载声明
本篇内容转载于医脉通疼痛科如需加入社群、加入团队、合作转载、领取文献请联系平台管家Doctor张

疼痛之声
疼痛之声专注于疼痛医学领域,是一个学习交流、信息发布、经验分享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