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你好,我是夹心
中国是钢琴大国。对于钢琴曲大家一定能说出许多耳熟能详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们,以及他们很多精彩作品。
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是准确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条件。
前苏联钢琴家费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认为:
“演绎应该像一面透明的镜子,一扇玻璃窗,作曲家的音乐通过它而照见,不可以随心所欲。”
到底什么是音乐品味呢?
什么是不同的音乐风格呢?
很多听上去艰涩的作品,为何被称为经典呢?
同样的作品同样的音符,为什么不同的演奏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呢?
成千上万的人都在演奏贝多芬、肖邦、莫扎特,他们跟演奏大师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音乐不仅仅是作曲家本身的灵魂和个性的反射,也是艺术家民族性的体现,更是他所处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折射。
所以,欣赏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走进历史,走进作曲家的生活,感受他的世界,才能与他的音乐产生共鸣。
而在这些作品的背后,黑白键上跳跃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文密码呢?
我专门建立了一个系列#黑白键后的人文密码 方便开启属于我们的音乐之旅。
我们将从17世纪开始讲起,和你一起贯穿古典和浪漫派的经典作品,为大家介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们。用我的教学经验,来讲述经典钢琴音乐的聆听之道。
比如我们很多人听过巴赫的音乐,可太多朋友说:巴赫很难懂
然而,如果你听到演奏家古尔德-图雷克-兰多夫斯卡 在现代钢琴和大键琴上的演奏后,你可能会对巴赫的风格豁然开朗。
对于莫扎特为什么会有演奏起来“对大人太难,对小孩太容易”的说法,肖邦的浪漫和同龄舒曼的浪漫有什么不一样呢?
在这个系列里,我将会分享从地中海温暖的阳光海岸开始,穿越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波兰和奥地利;在11座音乐之城间停留,我们从巴洛克时代的键盘大师开始,带您一位位欣赏:
斯卡拉蒂、巴赫、肖邦、海顿、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
一位位音乐大师的作品,这趟旅程绝不仅是音乐之旅,他更是一趟人文之旅,是一次蕴含伟人哲思的智慧之旅。
他会告诉您,了解了巴洛克时期宗教情怀,就会离巴赫更近了。
写在最后:
当你走出宗教,看到人类觉醒和对命运抗争,你就仿佛听懂了贝多芬;
当你了解到肖邦的民族性和波兰的历史后,你就更能了解肖邦的作品了;
同时,这次旅程也是通过音乐展现的西方文化之旅;它诠释了从地中海到日耳曼再到斯拉夫,各个不同民族在音乐中所展现的精神特质;
也体现了各个民族的作曲家在音符中隐藏的人文情感和与这些人文情感中密切关联的个人经历民族特点和时代背景。
音乐,是一场一生的修行。
MUSIC
♬..♩~ ♫. ♪..
关于学钢琴的那些事儿,我都分享在朋友圈。
扫码加我本人微信了解课程👇🏻,记得备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