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明珠系列:等米下锅的中国石油工业

文摘   科技   2024-08-05 22:09   福建  

Who controls the food supply controls the people ; who controls the energy can control whole continents ; who controls money can control the world.

“谁控制了粮食供应,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能源,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美国老牌政客前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这样说过,实际上美国人也完完全全地践行了这句话的力量。如果说钢铁是工业之躯的骨骼,那么石油是工业之躯的血肉一点也不为过!石油除了作为燃料,更重要的是各类产品的基础材料。

石油工业技术大致的可以分成勘探、开采和炼制三大类,而我国在这三方面虽说不是顶尖的存在,也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水平。1000年前的北宋科技狂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个中文名词,并且描述了其产出和特性。但是,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推进,石油一度成了我国最大的进口商品,而咱们家中真没矿(当然是相对来说)啊!这就是空有屠龙技,而无米来炊啊!现在我们只好满世界去找矿!

01
石油成为“商品之王”


1823年,俄国的杜比宁三兄弟在北高加索的莫斯多克附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釜式蒸馏工厂,开始炼制石油。

1846年,加拿大人亚伯拉罕·格斯纳在美国申请了煤制备“煤油”的专利,而后改进为从石油蒸馏提取,价格更低廉。煤油用于夜间照明没有异味,迅速取代动物油脂,成为北美和欧洲的灯具主要燃料。

1859年8月27日,美国人艾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的石油溪旁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掀起全美寻找和开采石油的热潮,标志着人类新纪元的开始。

19世纪末汽、柴油内燃机发明后,石油产品迅速成为了工业动力的来源。1911年英国皇家海军由烧煤改成烧油,实现动力燃料的换代,英国舰队因此在一战中相对德国舰队取得显著优势。其后,石油化工迅速发展,1940年实现了催化重整、加氢技术,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炼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现代的石油炼制工业。

而如今,人类生活中处处可见石油的影子,石油衍生产品广泛用于能源、高分子材料、纺织服装、机械等工业各个领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同时,石油也是当下最主要的全球贸易商品,如果说白银是“全球贸易之匙”,从16世纪开始,作为主要通货链接欧亚美三洲贸往来,石油就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贸易 “商品之王”。

02
可歌可泣的中国石油人


1878年台湾苗栗采用蒸汽动力的顿钻钻机打出中国第一口油井,开启了中国石油工业。随后成立第一个石油管理机构——苗栗矿油局。虽离1859年美国人开采的世界第一口油井不到20年时间,但是,清朝统治者们正忙着四处赔款割地。

同期世界石油格局:

1.1870年美国石油年产量72万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0.7%。到1974年的百余年间,除3年被俄国短暂超越外,始终位居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2.1873年俄国巴库地区打出高产井,推动俄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1898至1901年,俄国连续3年石油产量突破千万吨,超越美国。1975至1991年再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3.然而,1905年巴库油田发生火灾,俄国国内政治和社会进入动乱期,迫使当时控制巴库油田的神秘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诺贝尔家族离开俄国。

4.1882年标准石油托拉斯在美国成立,石油工业从自由竞争步入寡头垄断时代,成为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显著特征,1911年,标准石油托拉斯被强行解体为34家独立的地区公司。此后的100多年中,美国的托拉斯实际上牢牢的控制着整个世界的“黑色血液”。

5.1908年英国在伊朗发现马斯杰德苏莱曼油田,开启中东石油工业。之后几十年,外国公司蜂拥而至,中东逐步成为大国争夺石油控制权的“战场”。

1907年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完钻,井深120米,日产油1.5吨,并提炼出灯用煤油,结束中国陆上没有工业产油和石油产品历史,随后建成陆上第一个油矿延长油矿。但是,据1905—1906的海关贸易资料统计,当时的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达30—40万吨,需要支付白银1500万两以上。煤油也因此叫“洋油”,一直叫到上世纪80年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时共和出现危机,国民党公开酝酿发动反袁运动,而袁政府也想向美国借款,获取美国支持。终于在1914年2月10日和纽约美孚公司签订了《中美陕直二省石油合同》,该合同使美孚独家取得了陕西60年的石油开采权。由于该合同的巨大不平等,袁政府和继任的北洋政府都对条款秘而不宣,只是后来部分条款泄露,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

后面,美孚在执行合同时,派出工程师对陕西进行地质调查和钻探。两年后地质师阿世德于1916年2月撰写了《陕西地质调查最后报告》肯定了美孚地质师马栋臣撰写的《陕西地质调查总报告》中的三点:(1)陕西确产油;(2)油质极佳;(3)分布极广。但是阿世德否定了马栋臣“产量足够供商业需要”的结论。这个报告直接影响到美孚的决策者,认为陕北钻探“所得油量甚属稀少”,“没有一口井的产量有工业价值”,兼以双方定“中美合资公司章程遂无成议”等因,决定地质、钻探人员全部回国,标志着中美陕北石油勘探失败。

而这次中美国合作的失败,助推了中国“贫油论”产生。

其后,侵入中国的日本为了日后的战争,偷偷储备了可维持2年的石油,这些石油90%进口自美国。但如果不尽快找到新的石油资源,日本的战争机器将后继无力。日本疯狂地在中国东北进行钻探,钻探深度达到2000多米,但是得出结论“满洲国已经很难找到石油,还是马上到‘南方’寻找油田吧”!所谓的“南方”就是东南亚。

孚也从地质条件在理论上指出中国不产石油,当然美国可能是出于两点推出中国“贫油论”的:1)为了让日本继续从美国进口石油,甚至让中国人也只买美国石油,以维持其石油霸权,2)考虑二战美日阵营不同不告诉日本。(这是老郭个人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虽然1939年在甘肃玉门发现并投入开发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田,但是“贫油论”还是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阻挠,一直到建国后,我国还深受其影响。

到解放前,玉门油田累计产油52万吨,占当时国民政府全国产量的95%以上。而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石油职工只有1.1万人,其中石油地质工作者仅有20多人,钻井工程师10余人。

当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李四光在仔细分析了中国地质条件后,深信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他提出应当打开局限于西北一隅找油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不是找一个而是要找出几个希望大、面积广的可能含油区。他找油的指导思想是,先找油区、后找油田。

1952年,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上,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我们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不怕死,更不怕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做逃兵。”

甘肃玉门油田也成了中国石油的“黄埔军校”,大批的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向玉门汇集。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8%。当年12月,新华社发布消息: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场、大研究场所,玉门油田担负起了“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一批批玉门人南下四川,北上大庆,东去庆阳,西进吐鲁番。

日本在东北找油时,一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日本和中国主要还是用钻探方法来找油;另一个是当时日本公 认 的 石 油 权 威 日本东 北 帝国 大 学 的 高 桥 纯 一 的 石 油 生 成 理 论 是所谓 的 “ 海 底 腐 泥 起 源 说”。为啥说天佑中华,就是日本人和下面漫画的打井人一样,在东北只钻了2000多米,而在日本钻探过的辽河油田其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6000米处。

随后,在李四光等人的新理论指导下,在不怕死不怕累精神的激荡之下,中国人在西北大沙漠、东北松嫩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

由于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差,苏联又从老大哥变成社会大哥。我们在发现的各个油田上,都上演着一幕幕铁人王进喜式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以人定胜天的精神为中国石油做奉献。

白茫茫盐碱地上,钻井队工人靠人拉肩扛,把生产设备运送到井场

铁人王进喜用身体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

03
从“胜利”走向胜利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周总理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原油产量大增,基础薄弱的炼油工业,发展迫在眉睫。1972年,杭州湾北岸的上海金山卫,中国石化的前身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在这片“潮来一片水汪汪,潮去一片白茫茫”的盐碱沙滩上迅速崛起。此后,中国的炼油工业在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地新建了7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上世纪70年代后又陆续兴建了茂名、大庆、南京、胜利、东方红、荆门、长岭等7个大型炼油厂。其他地方的大中型炼油厂,多达十余个。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至此,中国用实际行动,从“贫油”一直到了“石油大国”。

如果说,前30年的石油工业,是一个浴血创业连团,之后的30多年,石油行业逐步变身为一艘现代企业的航母。1978年底,改革开放开始,石油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中国原油产量巨增,而资源利用的效率却不高,即使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原油利用率也只有26%,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印度。当时部门和地方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1亿吨石油的加工企业由3个部门,20个省、市、自治区分头管理,不能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要消除这些障碍,必须打破管理体制的分割状况。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被划归总公司领导。1988年8月,石油部撤销,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同时,1982年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直属国务院领导。30年来的石油工业领导格局、管理体制,有了第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中国石油工业也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石化三大公司为基础、各自独立经营的格局。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这一年,中国的石油企业第一次走出国门,中石油中标泰国邦亚区块,首次获得海外开采权益。

2000年,中石化股票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香港三地同时成功上市。中石油、中海油紧随其后。至此,我国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20年后的2013年,中海油对加拿大尼克森的151亿美元收购完美收官。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新中国石油工业短短65年的发展历程,和世界石油工业史相比,相差近百年。但它却创造了诸多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如今中国通过信息化将油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应用北斗对勘探数据进行集成;应用人工智能配合电器自动化设备做出自动处理方案和处理手段。中国越来越多高科技技术运用在了石油工业。

04
写在最后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种花家中真的没矿了。我们不得不全世界去运油回来,然而看下我们从中东的航线,多少人恨不得亲自上阵,自掏腰包到泰国克拉去挖条运河出来。

中国从中东的石油航线被人扼着咽喉

如今,中国的能源总体战略布局是在油气方面,北接俄罗斯,西通巴铁,谋划缅甸,以破马六甲扼喉之局。而更深层次的高瞻远瞩则是以太阳能、风电、核能、核聚变等新能源技术破美国石油霸权!

不知道老郭是否看懂了国家的能源战略?你认为呢?

下一篇,将介绍击溃日本自尊心的中国大飞机,敬请关注!

本文主要参考了: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走过一甲子,一个油田的“胜利”之路》

延长青年《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第一口油井)》

《一文搞懂中国石油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石油百科》

薅明珠系列(老郭原创)


薅明珠系列:几十年来,我们在各种皇冠上薅了多少明珠?
薅明珠系列:绝去工业化发展之路的中国火电技术
薅明珠系列:中国钢铁技术筑就世界最强工业体系
薅明珠系列:“谁也打不过”的中国移动通讯技术
薅明珠系列:等米下锅的中国石油工业
薅明珠系列:击溃日本自信心的中国大飞机
薅明珠系列:世界上最成功的“市场换技术”之中国高铁
薅明珠系列:急死美国人的中国登月计划
薅明珠系列:中国飞机发动机“心病”一朝去,海阔天空任翱翔
薅明珠系列:中国“基建狂魔”炼成记
薅明珠系列:遥遥领先的中国智慧化港口
薅明珠系列:大国金箍棒,中国的“五年计划”
薅明珠系列:只有中文说明书的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
薅明珠系列:有“北斗”走夜路再也不怕偏了
薅明珠系列:中国的大国重器,美印蒙过羞,让欧美好日子成过去!


老郭的封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老郭用通俗的语言带你了解中国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