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滔滔:从小镇青年到主编,杂志对我的影响比语文课本重要

文摘   2024-10-12 11:08   黑龙江  
看杂志,可以发现兴趣,扩展视野,增大格局,提高智商……好处可是真多!


 


小时候爱看杂志,让我在河南小城与众不同

我上小学的时候,开始看课外读物。

刚开始,是全家一份《广播电视报》,看得很认真,就是电视节目表,和一些电影电视的介绍。

然后,是看爸爸办公室里的《参考消息报》——我会背诵那个时期的很多领导人的名字,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柬埔寨首相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后来,就开始看杂志,《故事会》《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流行歌曲》《飞碟探索》《奥秘》……

很快,我就发现了更高级的一些的杂志《收获》《莽林》《当代》 《十月》《花城》《新华文摘》 ……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诗刊》,发现里面写的都是现代诗,而且,好像我也能写——

于是,我就写了大概四五首“现代诗”,按照地址,给《诗刊》编辑部寄去了——

那一年,是1989年,我初中一年级,14岁。

因为看了这些杂志,我胸怀天下,文如泉涌,觉得周围都是一些芸芸众生——而我注定是天命不凡,仗剑天涯的少年侠客。


大学被退学了,呆在图书馆里看《新青年》《论语》


我的大学,是化工部的部署工科院校,我上的是机械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结果呢,我就整天泡着图书馆里看闲书——我们一个工科院校,文史哲的书很少,我很快就看完了。

然后,就去市图、省图去看——果不其然,因为长期旷课,以及成绩太差,我被大学退学了——连补考的资格都没有。

干脆,我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早上吃了早点,带上一块干粮,就一直待到图书馆关门。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民国时期的杂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新青年》《论语》等杂志合订本。

我们从小学鲁迅的课文就知道《新青年》,可是,我敢说,我们老师,都没有看过原版的《新青年》。而我,如饥似渴地看民国的这些杂志。

震惊之极!

我看到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如雷贯耳的名字,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陈衡哲、陈独秀、林语堂、邵洵美、潘光旦、叶公超、郁达夫……就那么平常地出现在每期的杂志里。

而且,他们在杂志里写的那些文章,我从来都没有在课本上看到过!

我惊人地发现,里面充满着热血、大胆、叛逆的文章。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我记得是鲁迅还有很多名人,讨论废除汉字,用拼音替代中文的议题!

而另一篇,更令我下巴惊到地上,是一个叫张竞生写的关于“性解放”的文章——我反复核查了好多次,这怎么可能是民国时期的文章呢,尺度也太大了吧——而且,这个张竞生,居然还是个博士!

我如饥似渴地,从民国杂志里看各种新奇的观点,和当时的论战——不舍昼夜——我跟当时的时空错位了,觉得自己会在图书馆里遇到当临时工的毛泽东,和馆长李大钊。

我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一个机械系的退学生,以及,每天还蹭住在学校宿舍,靠着打零工度日。

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要迎来翻天覆地的巨浪,我要在这个潮头里翻滚


从实习记者到主编,我受益于杂志良多


我这么喜欢杂志,没想到,我也成为了杂志的一名实习记者。

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我25岁的时候,成为了一本中文核心期刊的编辑部主任。我的作者,是茅于轼、樊纲、魏杰、巴曙松、钟伟、易宪容等经济学家。

还发生过一个趣事,那是20多年前,当时,我想发掘一些青年作者,就邀请了深圳一位经济学爱好者写专栏,比如“火车票该不该涨价”“黄牛是合理的存在吗”;后来,我就鼓励他辞职去学习经济学,他就去了美国读书——多年之后,我在电视上看到,他已经成为了北大的经济学教授,他的名字叫做薛兆丰。

我从这些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后来,我来到了广州的新周刊,做社会和经济类的编辑;去了深圳报业集团,做《深圳周刊》的执行主编;在南方报业集团,参与创办了一份生活类的杂志,做执行主编和总经理。


“编辑”,就是导演、项目经理、企业家

来北京创业的时候,和读库的老六,做了邻居。

老六说,其实,编辑就是一个项目经理,就是一个导演;而总编,就是一个能够完成立项研发销售管理的企业家。

我这才领悟到,我从杂志的不同的岗位中,一直在不断地学习。

现在的孩子,看杂志有啥好处?

第一,提高智商。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文明以来,整体智商一直是在提升的。

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每几十年都会重新提高标准智商的基准——也就是说,人类整体,是越来越聪明的。

但是,手机时代之后,人类可检测的,首次发现整体智商,因为过于碎片的电子阅读和视频观看,导致了下降——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而杂志,具备新闻性和故事性,是引发孩子深入阅读的最好文本。

第二,发现兴趣。

很多人,你问他喜欢什么,他会说不知道。

其实,他可能是个音乐天才、运动好手,也可能是个科技奇才、恐龙专家……可惜的是,我们的学校学习,孩子根本无法发现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

而过于专业的书籍,又会吓跑孩子——所以,既专业,又轻松的杂志,是发现兴趣的非常好的引擎

第三,扩展视野。

这个是杂志最大的特点之一。

无论是《经济学人》,还是《纽约客》,无论是《国家地理》,还是《柳叶刀》……每一本杂志,都会打开一个全世界最专业最权威最具视野的领域。

尤其是孩子,面对杂志,其阅读的方式,并不是像书籍一样去整本书阅读,而是翻阅的方式——那么,就是看不懂,也可以获得很好的视野上的扩展。

第四,增大格局。

我们现在的孩子,因为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所以,很难有对家国世界的责任感。

而空洞的说教,是很难唤起孩子的“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的。

而一本杂志,既有非洲的经济问题,也有气候变暖的讨论,还会有国际争端的分析……那么,这些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息息相关的内容,是可以触动孩子的心灵的。

就像当初我在图书馆里,啃着干面包,看到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创刊词,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我顿时胸中澎湃起来,觉得眼前的困顿,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考验,而这一定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预示而已。

作为一个从杂志受益如此良多的人,我肯定会对杂志充满溢美之词——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字,都是我真诚的话语;我非常期望,现在的孩子,能够从杂志的阅读中也得到这些好处。



作者:白滔滔,童书妈妈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前南方报业杂志主编。幸福流全支持读写中心发起人。


图片编辑:林郁
(图源:pixabay/freepik/bigbigwork)‍‍‍‍‍‍‍


童书妈妈2025年杂志订阅专场盛大开启

点击下方链接

进入童书妈妈杂志专场



早订阅、早受益

加入童书妈妈杂志服务资讯群享福利



欢迎加入童书妈妈全支持社群
我们抱团取暖,共同成长!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使命:教育使人类更幸福。 愿景:让幸福教育成为时代主流。 擅长:以读写入道,用阅读写作做幸福的教育。目前已经带领6万名孩子幸福读写,培养5000名读写导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