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录会 | 桃李无言,蹊径自开——付兴奎老师《陇东之东》读后感

文摘   2024-12-16 17:30   甘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桃李无言,蹊径自开

——付兴奎老师《陇东之东》读后感

贾录会(镇原)

上次拜读付兴奎老师《纸上的村庄》,感觉老师笔下的村庄广博而深邃,浩渺而悠远。前段时间, 他又寄来新作《陇东之东》十几天地潜心阅读,突然有了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感叹。付老师的作品让我读出许多新思想同时也读出了文学根部一脉相承东西   

开篇《在陇之东》作者把甘肃比着如意,把庆阳比于灵芝,这种诗意地表达,让我看到大美庆阳背后所深含的文化底蕴。从西汉的傅介子西域刺杀安归庆阳英雄人物和众多文化名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新政策的实施,作者娓娓道来,让故乡闪现出一曲慷慨激昂的颂歌成为岁月时空下盛开的咏叹。这禅意的文字扬起了故乡漫天彩霞必将山长水远,地老天荒。

庆阳,不光是红色的革命老区,还有高天厚土下的农耕文化,既是一座新兴的年轻城市,也是旅游胜地。在作者笔下更有一种对故土的亲情、难舍的依恋、温馨的回忆和无尽的相思。文集中有说不完的大庆阳,忆不尽的美故乡,讲不完的庆阳故事。每一章节都饱含深情地讲叙着熟悉的庆阳和心中留恋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环县的苍远寥廓,西峰的年轻有为,茹河的风雨沧桑…… 

周国平曾说过:“好作家的感官一定是活跃的,眼睛一定是睁开的,鼻子一定是灵敏的,耳朵也一定是竖起来的”。读文集里的作品,既可体会到许多细微的声响,又能感受到斑斓绚烂的色彩。讲述的故事,刻画的情节,描写的细节,抒发的情感以及在叙事时的处理,都有着明显细化的时代特征。作品集里有四篇写环县的,但篇篇都不一样的交替着尽显庄稼的拔节,山川的鸿蒙辽阔环县在与时俱进时所构织成的灵与魂。如《大环县》里:“山一高,天就被推远了,人一稀,路自然就伸长了许多。环县的大超过了很多人有限的想象,也超出了造物主的耐心。于是,那些本该独立的小山头被整合成眼前的一座座大山。”这些段落里文字照耀出经典并揽入乡村民谣,阅读中心不由跟随着文字幸福地享受环县阳光的温暖,感受环县迎面扑来的独有气息。

大篇幅记叙《牛皮灯影里的环县》中,把皮影在环县的影响和产生的文化效益,写得极有耐心。把环县皮影这门艺术如何浸润到农家人的生活中,写的是精彩无比,用一颗颗灵动的字词,不但写出了黄土大源的壮阔,更是把皮影艺术对环县的滋养做了进一步的详述和认真细致的介绍,使读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作者既善于细腻描摹,也能粗线条的勾勒,还特别能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去捕捉形象,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字里行间,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把见闻、知识、情感连缀于全文,播洒于字里行间。纵横捭阖,谈吐自如,驳杂而有序。全篇中心内容突出,没有当下一些作品的游离散乱之感,充分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艺术写作风格。如第一段:“在与朔为邻的环县,最早醒来的是毛驴的蹄子。五更过了,报晓的鸡还在架上张嘴打哈欠,驮水的毛驴已经行走在又窄又陡的山路上了。山里人的生活,每天都是这样,从踢踢踏踏叮叮当当的拓水声中开始,在黄酒一样又浓又烈的道情唱词里结束……。”读起来不但特别有美感,而且画面感超强!其实散文的表叙就是起于善,源于真,成于美的一种语言架构。   

这是作者漫游了环县的大片遗址,观了环县每一个细小角落后,才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才有了悦耳的蝉鸣和荞麦花尽情的绽放。面对着新环县热气腾腾的生活,大山上新长起来的绿,羊群和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民。作者感受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后,又让赞歌枕着环县的臂弯一同在阳光下绽放!阅读后留给我们的则是一茬茬割不完的庄稼,还有与幸福美好一起生长的梦想。使人强烈地感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环县正在走向更加的繁荣昌盛。

他虽然已在城市生活,但从《食野之苹》等文章里仍然能发现他陇原农民的诚挚朴实的性格。作品里总洋溢着厚道的乡土气息,这种朴素的艺术美在于文笔疏朗,言语坦率,在深沉中显丰腴,素淡中含情思,使之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如《抵达或即将抵达》篇段里“蓝暖男”抵达的时候,现场很多围观的人都哭了,这哭充分体现了时代变化与进步,人们才激动地流出了喜悦的热泪。是啊,地方的进步,城市的文明,不但得有“软实力”,更得有“硬指标”那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幅图腾。还有《西峰年味》《味走南梁》《我哩泾川》等篇章,不仅构思精巧,皆透出宁静、淳朴、真诚,充满神性的光辉,用白描的文笔唤醒着这些地域里的一草一木。并以独到的视角,采撷着放逐的思想,充满着对故乡执着的爱。

还有《时光书》章节里的内容,读出了他的思考更沉静内在,表达更具灵性,文字更具有弹性和活力。在我看来,写文章就是一种修行和精神现实,一种心灵体验。这时,我突然想起《论语•子张》里“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经典句子。作者坚守着一个文化人对社会负责的底线立场,严肃正直的写作态度,温暖中又透视出粗砺豪放和万劫不灭的精神。有思想的地域性作品能深受广大读者充分肯定和喜欢,那是因为作者“眼睛没离开泥土和根,没忘记生活的另一个侧面”。从《城乡纪事》《吾乡吾土》到《纸上的村庄》和近作《陇东之东》等都融合进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手法用更为娴熟,简洁凝练、优雅而有不失力度的语言碰撞出故乡想象的画面,显示出作者对地域写作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如《怀念一组文具》从半瓶墨水到几支旧笔,读时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让人不由联想感怀。在回忆以前苦难时和见证如今用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说明社会发展之快不但出乎意料,更是让人有了更多思考。多有思考的句子大家都能在文集中看到如:《老西环路和它的那些日子》里:“像手机替代固定电话,电灯替代煤油灯,老西环路被另一条位置更西面的大路替代了……”这些被替代的不是岁月的变迁。是作者灵性的文字表达    

这本文集里写回忆的篇章,每一章都让人思绪万千,都能让我们跟着文字的路标一次次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像《莲花池之忆》《有关西峰的非线性记忆》《怀念一组文具》《元宵忆趣》《老西环路和它的那些日子》《最忆是柴火》等这些格调高雅的怀念性文章,不仅让我想起陈世骧在《中国的抒情传统》一文中“中国文学的荣耀并不在史诗;它的光荣在别处,在抒情的传统里。好的散文,它的本质是散的,但也须具有诗的圆满,完整如珍珠,也须具有小说的严密,紧凑如建筑,这才是散文的躯体和光芒!

付老师在庆阳,甘肃文坛都算是有影响的作家。他总能用最精炼的语言将自己眼中的世界呈现给我们。其语言朴素,叙事简洁,情感真挚,却又清新悠远,情怀浪漫,意境纷呈。他一直在追求文章极致的美感,遵从以美为原则,坚守艺术对社会负责的立场,全身心地守望着让他牵挂一生的庆阳。我们能读到这么一集情系故乡,用心抒情的好文,是读者之幸,也是故乡之幸也,更是我之幸也!

笔墨将止,最后真诚地感谢付老师的《陇东之东》,让我在大雪纷飞的工棚户里,感受到了故乡之温暖!

贾录会于1211号兰州耕耘阁




主管:中共环县委宣传部  

环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环县作家协会
法律顾问:甘肃银汉律师事务所胡世银律师
主编:孙鸿岐
编辑:苏雯雯
投稿邮箱:1107389442@qq.com

陇原风
沐陇原风 圆文学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