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华杯 | 广府文化美食篇之“靓仔靓女得闲饮茶!”

文化   2024-09-05 19:05   广东  


说到广府文化中的美食,大家应该还记得那只在广东省博物馆的白切鸡。老广们对美食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


▲广宁玉雕“金鸡报喜”,广东省博物馆藏


广府地区的菜系称为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广府菜作为广州最重要的城市形象为全世界所认知。在广州更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说法。


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


著名的广府菜有:白切鸡、豉油鸡、五柳炸蛋、煲仔饭、广式烧填鸭、姜撞奶、香芋扣肉、牛三星、猪脚姜……


(五柳炸蛋)

(香芋扣肉)

(牛三星)

(煲仔饭)

(姜撞奶)


(左右滑动查看多图)


今天,树小花就重点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广府文化美食篇中的广式早茶!


“一盅两件,你今日饮左茶未?”我们常从广府地区的市民口中听到“得闲饮茶”,“请早茶”是广府人民一种通常的社交方式。


比较常见的早茶美食有:干蒸、烧麦、糯米鸡、虾饺、凤爪、猪肠粉、及第粥、艇仔粥、干炒牛河……



(左右滑动查看多图)



01 一盅两件为何成为饮茶的代名词?


为什么广府人会如此钟情“得闲饮茶”?“饮茶”是粤港一带流行的生活方式。“一盅两件”是对“饮茶”更为形象的表达。


“一盅”,是泡茶的茶盅,一般为大耳粗嘴瓷壶配个瓦茶盅,茶叶常用“粗枝大叶”,涩而无茶味,只为解渴之用,“两件”就是随意的两笼点心。

“一盅两件”慢慢“叹”,几百年来的风俗民情酿造了广府特有的“茶楼文化”。


早茶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麦、叉烧包、蛋挞


2022年,广州市广府饮茶习俗入选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饮茶文化已然成为一张可勾勒城市品格和人文神韵的最佳名片。


02“叹”早茶是怎么来的?

将时间回拨到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

“饮茶”是另一番景象。


清末,盛夏。广州码头上,脚夫和工人头顶烈日,往返数次卸货搬货,如珠的汗水打湿了脚下的土地,喉咙干渴得直冒烟。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一口茶水。


“二厘馆”这类茶寮的出现,正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渴”。这是专为当时劳动者而设的休息交流处,因茶钱仅收二厘而得名。


《清稗类钞》中如是描述:“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


二厘馆”是广州早茶馆的雏形。开设馆子的店家很精明,他们很快发现,工人喝茶之余也有用餐需求,于是开始供应肉包、点心。树皮做顶,中间用竹木搭建,下面摆着几张木台木凳,厨房设在门口以招徕食客。


食物就大大咧咧地置于炉上,有松糕、芋头糕、大包、大粽等物美价廉又能果腹的茶点,客人自选取用,吃完埋单。这就是“一盅两件”最原始的样貌,散发着浓浓的草根气息。







03 广式早茶中的美学知识


据《中国饮食文化史》记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饮茶之风在广州大盛,

逐渐扩展到珠江三角洲各城镇,

乃至广东的其他地方。


广府饮茶习俗一方面以开设茶楼、师带徒和烹饪教育等方式实现群体传承;另一方面,传统制作工艺与当今生产科技的革新结合,促进了传统广式茶点的创新性发展,使广式茶点的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


广式点心品种相当丰富。据《中国饮食文化史》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广式点心已达到4000种以上。


这不是夸张,粤点的皮有30多种,馅料有40多种,排列组合,不断变化,上千种不在话下。无怪乎,广式点心被称为粤食中的“万花筒”。


早茶中也蕴含着许多美学知识,不仅喝茶的茶具精美讲究,连小小的茶点里,也有大大的乾坤。



就拿四大天王中的虾饺来说,虾饺前顶状如梳篦,后凸神似饱月,样子十分有特点。而且任工业化如何发达,虾饺都不能用工业生产,其玄妙就在于饺身的褶皱上。若是茶点师傅制作虾饺能达到13道褶纹,可谓手艺精湛,老板记得加工资啊!


树华美术正在举办“树华杯”大赛,以广府文化为创作主题,树学员们正在学习广府文化——美食篇,看看小学员们是否能画出薄如蝉翼的虾饺皮,包裹着嫣红的虾肉若隐若现的样子吧~





一起“叹”早茶
  Morning Tea


饮早茶的快乐

Guangfu Culture

树小花会持续带大家深入了解广府文化,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小画板老师

可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树华美术
🎁 点击关注,新朋友可领取0元绘画体验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