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

学术   2024-11-22 00:03   北京  





理论前沿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要点及指向——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张夏恒  4


习近平地方工作时期的改革思想和实践研究/王朋伟  孙晓莉  15


数字政治学专题研究


“政务算法”运行机制特征与监督制度建构/褚尔康  牟聪达 25


颉颃与再造:数字政府的行政程序简化与趋向/高莹  叶茂  35


党的建设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主题教育的政治逻辑、实践经验与完善路径/王立峰  周强伟  46


在探索发展中创新深化: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主题演化——基于LDA模型的分析/吴金群  徐梦滢  56


政治学研究


破解“一针穿千线”新矛盾——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回顾与展望/陈念平  66


社会心理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民粹主义新叙事及其风险应对/孙悦  杨嵘均  82


公共行政管理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写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诞生二十周年之际/熊兢  卢福营  94


生态扶贫的制度融合机制——基于Q县贫困治理案例分析/尹月香  郭圣莉  102


民意诉求表达与基层政府回应型治理逻辑——以湖北H镇“政务热线督办件处理”为例/吴春来  113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要点及指向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张夏恒

张夏恒,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经历四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尤其进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演进逻辑的探究。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进行文本梳理,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全面深化改革的萌芽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期探索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形成期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期,这也表明改革开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存在历史的纵深;同时,通过总结与借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发现,改革与“四个坚持”存在统一性与连续性。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历程,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前与提出后,改革的关注要点虽有共同点,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尤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与方向。基于此,依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七个聚焦”,提出一系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及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带来启示。


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



习近平地方工作时期的改革思想和实践研究

王朋伟  孙晓莉

王朋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孙晓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馆长、教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其在地方工作期间的思考和实践一脉相承。寻迹溯源,梳理习近平从正定时期改革思路的初步体现,到福建时期改革方法的逐渐成熟,再到浙江时期改革思维的系统展现,最后上海时期对改革大局的总体部署,不仅可以全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萌发与发展过程,而且其中蕴含的对改革作用和目的的重要认识,以及改革需坚持的重要原则和方法的宝贵探索,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主政一方;改革足迹


“政务算法”运行机制特征与监督制度建构

褚尔康  牟聪达

褚尔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牟聪达,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这为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随着数字政府 “算法行政”范式和“政务算法”模式的不断发展,“算法监督”问题日益凸显。而相关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把握政务算法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即从实体到数据“管理对象”、从场景到模型“运行方式”、从规范到代码“权力模式”体系转向,深入剖析算法监督与算法监管“衔接性”、算法实现与算法实施“关联性”、算法构成与算法价值“耦合性”等基础性理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以“预设性”为重点的事前监督、以“合规性”为重点的事中监督和以“价值性”为重点的事后监督等系统性监督制度体系。


关键词:电子政务;算法行政;政务算法;监督机制


颉颃与再造:数字政府的行政程序简化与趋向

高莹  叶茂

高莹,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叶茂,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讲师,博士。


摘要:数字政府下行政程序正趋于简化,逐渐形成行政程序的新面向。此不仅契合简约治理的精神,而且蕴含了提高行政效能、保障行政相对人与契合法律规范的多维动因。基于自动化行政处罚与自动化行政许可的具体行政行为实例,证成数字政府行政程序简化的运作机理与应用场域。然而,简化趋向与技术范式的结合却呈现出其系统性风险,集中表现为挑战传统二元治理、扩张算法行政权力、限制公民既有权利及扰乱效率公正位阶的价值颉颃。鉴于此,应对数字政府的行政程序简化作趋向评定与依法再造,尝试分别以算法程序正义、权力监督机制与数字权利束为进路,依法、合理且科学地简化数字政府行政程序,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简化趋向。


关键词:自动化行政;行政程序简化;数字权利;程序正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主题教育的政治逻辑、实践经验与完善路径

王立峰  周强伟

王立峰,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周强伟,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主题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学习教育的新模式,其内在的政治逻辑清晰而鲜明,深刻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贯彻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效能,并创新性地融合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政治形态,从而凸显了鲜明的制度优势。从实践经验来看,新时代主题教育坚持全面覆盖与关键主体并重,兼顾政治时效与长远发展,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结合,以问题导向丰富主题内涵。未来在深化主题教育过程中,可持续完善党内法规,丰富教育内容,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成果转化,以确保其持续发挥实效并焕发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主题教育;政治逻辑;全面从严治党


在探索发展中创新深化: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主题演化

——基于LDA模型的分析

吴金群  徐梦滢

吴金群,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梦滢(通讯作者),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颁布了8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基于LDA主题模型,对文本内容进行主题聚类。根据5个主题的强度变化,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划分为3个时期。在奠基夯实时期,以科学化和本土化为核心,注重科学系统建构;在稳步发展时期,本土化和多元化逐渐强化并达到峰值,指标化同步兴起,开始逐渐成熟;在创新深化时期,指标化和创新化凸显,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多维度创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既坚持核心内容,又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持续优化,实现了系统性整合,中国特色日益彰显。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规划;LDA模型;主题演化


破解“一针穿千线”新矛盾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回顾与展望

陈念平

陈念平,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江西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摘要:各地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涌现出多种实践模式,但也出现了权责能失配、行为偏差及权力协调困境等与制度设计初衷相悖离的现象。在执法权的配置上,存在授权主体不适格、决定程序单向度、授权内容不适配等问题。而在授权程序上忽略基层意见表达,授权内容上未能契合基层实际情况、执法需求及执法能力,往往是点燃实践困境的导火索。在结构维度上,改革致力于通过纵向层级间事权调整来提高政府回应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效率,但事权下沉也引发了条块矛盾下沉,使条块矛盾从县域层级的横向碎片化矛盾向基层“一对多”逆向协调难题转向。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结构维度即为横向执法权力或机构的综合集中与纵向下沉,核心是条块关系调整。未来仍需从条块关系入手,从一体化执法界面与专业化分工后台的条块互动关系,解释分流程(界面与后台)、分环节(审批、监管与执法)与分专业(职能部门)交叉的组织形态变化,及其引发的一针穿千线矛盾的新形态、新内容与新行为表现,探索化解机制。


关键词:基层综合执法;行政改革;条块矛盾;一针穿千线;职责同构


社会心理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民粹主义新叙事及其风险应对

孙悦  杨嵘均

孙悦,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嵘均,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特聘教授。


摘要:社会群体心理为网络民粹主义叙事提供了解释框架和动员策略。网络民粹主义源于技术和社会的结构性原因,但没有改变民粹主义固有的反精英、反建制、反理性的意识形态特质。在网络民粹主义实践生成过程中,社会群体心理折射为“弱者式道德”“技术式滥用”“引导式偏见”和“噱头式狂欢”的叙事方式。若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看,网络空间民粹群体中存在的对抗心理、猎奇心理、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心理,是现实社会心理在虚拟网络中的投射和反映,它们在网络民粹主义叙事中起到前提隐喻、扩大传播、聚合意见、推动实践的作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叙事的社会风险是一项复杂工程,需从深化利益认同、法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治理认同等方面综合施策,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潜在风险加以规制和引导。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网络化集聚;社会心理;叙事方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写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诞生二十周年之际

熊兢  卢福营

熊兢,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后陈经验”与地方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卢福营(通讯作者),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后陈经验”与地方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摘要:理论在制度变迁中具有导向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在民主自治理论指导下创新的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制度,在实践中呈现较强生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提出后,迅即被确立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理论,意味着需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引领新时代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新认识、新发展。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审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民主价值和制度优势,但存在监督主体不够广泛、监督对象不够全面、监督程序不够系统等局限,离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民主监督尚有差距。应当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取向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再创新,坚持以“村民”为中心,重构新时代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坚持全覆盖、全链条原则,拓展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工作。


关键词: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监督;农村基层民主


生态扶贫的制度融合机制

——基于Q县贫困治理案例分析

尹月香  郭圣莉

尹月香,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讲师;郭圣莉,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中国生态扶贫不仅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而且在反贫困治理中取得了重大的减贫成效。已有的研究聚焦于生态扶贫的内涵、类型、成效等方面,但对生态扶贫中的具体逻辑深入分析不足。通过个案研究发现,中国式生态扶贫突出特色在于国家整体政策与地方性的有效结合,其核心在于地方在国家扶贫强政策框架下将生态扶贫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融合,形成了有效的扶贫治理方式。其中国家正式制度是生态扶贫实施的刚性约束和保障,并与传统文化中自然敬畏和扶贫济困意识主动融合,促进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互动下的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形成的目标导向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提高了我国生态扶贫治理效能。


关键词:生态扶贫;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融合机制


民意诉求表达与基层政府回应型治理逻辑

——以湖北H镇“政务热线督办件处理”为例

吴春来

吴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摘要:在12345政务热线落地中,多元且个体化的民意诉求与整体性的乡镇属地政府之间存在责任分配和精确回应的张力。这导致乡镇的常规治理机制需要进行调适,以匹配诉求回应带来的属地压力。在H镇“政务热线督办件处理”案例中发现:(1)乡镇对诉求事务的类型化处理,使其能够匹配到乡镇常规权责分配方式和治理机制,包括条线专责制、归口负责制和中心工作制;(2)乡镇围绕诉求回应优化行政过程,确立起诉求分拨、回应预警和定向追踪等行政环节,属地回应压力促进了基层行政过程的规范化。以诉求精准分流和督办促进回应的方式,体现出基层体制的组织资源能够围绕治理事务和民意诉求进行适配。基层政府对民意诉求的回应速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性回应效果仍然受制于有限的乡镇体制注意力。


关键词:12345政务热线制度;乡镇治理;民意诉求;政府回应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
原名“政治青年说”,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论文专著、会议资讯等),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供平台,以期共同进步!联系方式:politicalyouth2020@163.com(投稿荐文、推广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