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

学术   2024-11-29 00:03   北京  



目录



统一战线学研究前沿专题

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研究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缘由、定性和功能

——陈喜庆(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优势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

——杨志平  刘金华(10)


统一战线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样态构成、作用机制与行动路向

——李昱丰(23)


团结与改革的交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重机制与动力保障

——王艺腾(34)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历史、经验与路径

——杨玉文(44)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华民族大团结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共同”意涵与建设要求

——高永久  冯辉(56)


“合一共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特征

——牛汝极(70)


日常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欧阳彬  魏莹(82)


流动与融居:交往现代化推进边疆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路径考察

——程中兴(94)


舌尖上的家国:以饮食象征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李波  宋聪(103)


游戏作为媒介赋能中华文化创新传播的实践探索——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许丹荔  王炳涵(114)


“一国两制”实践回顾与展望专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研究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对香港国安制度体系的续建与完善

——王英津  于顺(124)


涉港国家安全治理中的域外刑事管辖制度:基于比较视野的考察

——韩碧舟(138)


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的建构、成效与完善——基于《香港国安法》的分析

——徐天骄(152)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进国民教育的历程、突破与展望

——曹宇轩(167)

国际热点事件的统战观察专题

全球超级选举年与世界政党政治新动向研究


2024年总统大选与美式选举政治例外论的危机

——张春满(182)

研究现状与动态

中国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图谱:维度、特征与展望——基于2020年以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分析

——龚静阳(194)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年总目次




统一战线学研究前沿专题

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研究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

缘由、定性和功能

陈喜庆

 

摘要: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重大定位,需要回答“统一战线为什么一般都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什么人民政协一直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在巩固发展统一战线中具有哪些功能”等三个主要问题。从缘由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涉及党的坚强领导、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政治基础、一定的组织形式等关键因素,其中一定的组织形式起着重要作用。从定性看,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集中体现。从功能看,人民政协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渠道,是统一战线成员学习提高、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组织,是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加强团结的重要场所,是协调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促进稳定和谐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成员团结合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性质定位;团结;民主


作者简介:陈喜庆,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优势重要论述的

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

 杨志平  刘金华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优势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优势重要论述,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优势的规律性认识。从生成理路来看,这一重要论述坚持“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从理论意涵来看,这一重要论述围绕领导优势论、理论优势论、精神优势论、宣传优势论、组织优势论、群众优势论、统战优势论、制度优势论、执行优势论、道义优势论等十个方面展开,推动了党对于自身政治优势的认识更加深入。从实践要求来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优势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制度自信,不断巩固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作者简介:杨志平,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金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



统一战线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

样态构成、作用机制与行动路向

李昱丰 


摘要:统一战线与党的政治优势之间存在共生互促的逻辑关系,有必要运用统一战线视域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以党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为依据,可以从制度、组织、理论和文化四个维度来理解党的政治优势。从政治优势赋能统一战线的作用机制看,中国共产党能够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优势提升统战效能,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优势释放统战动能,以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优势挖掘统战潜能,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文化优势凝聚统战势能,以此发挥合力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从统一战线巩固政治优势的行动路向看,要在统一战线实践中全面把握党的政治优势,以统一战线的制度创新不断夯实政治优势的持久根基,以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明确政治优势的方向牵引,以统战文化建设强化政治优势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党的全面领导;统一战线;大统战工作格局


作者简介:李昱丰,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



团结与改革的交响:

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重机制与动力保障

 王艺腾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底层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正确认识并处理了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团结与改革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寓改革于团结,可筑牢团结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最大限度凝心聚力;也可通过改革为团结扫清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制度层面供给团结的上层建筑因素,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创造良好秩序。另一方面,以团结促改革,可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创造更公正的发展环境、更完备的治理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党的生机活力、人民创造活力、市场主体活力、体制机制活力、文明发展活力。团结为改革提供人心和力量支撑,也在改革的深化中不断增强和巩固。团结与改革的同构与互嵌,内蕴了维护秩序与激发活力的旨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经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应继续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人民至上结合起来,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在团结与改革共奏的交响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保障。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团结;改革;活力;秩序;双重机制;动力保障


作者简介:王艺腾,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发展和安全:

历史、经验与路径

 杨玉文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明确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伴随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也经历了实践策略渐进式演变:从改革开放初期更加注重发展,到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时期注重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相统一,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最后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沉淀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践经验,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坚持“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兼顾,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坚持系统观念为思维方法,坚持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坚持以统一战线维护国家安全为重要路径,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安全


作者简介:杨玉文,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统一战线学研究前沿专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华民族大团结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

“共同”意涵与建设要求

 高永久  冯辉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性意味着中华各民族所共创共有共享并且持续认同的带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共同要素,以及表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整体规范,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现实建设的核心关切。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共同”意涵表现为“关系基础—实践过程—现实表征—未来走向”的逻辑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讲清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建设要求,形成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中,“五个‘相’”的共生关联、“五个共同”的共创实践和“四个共有”的共同归属等论断,是全面描绘中华民族共同性在联系、实践、归属、命运等方面的整体性表达,进一步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呈现协同推进的现实逻辑,形成增进、强化、发展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现实要求。为此,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新的历史背景下强化各民族的共生关联、共在实践、共有归属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更高程度的团结统一。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性;中国式现代化;团结统一;五个共同


作者简介:高永久,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冯辉,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助理,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合一共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特征

 牛汝极 


摘要:正确阐明中国历史,必须坚持中华民族历史观总纲和原则。“五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总纲,把握处理好“四个关系”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基本原则。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合一共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合一”与“共命”。中华民族共同体“合一共命”的本质特征具体包括实体性、融合性、统一性、共生性,以及在一统多彩结构中的相互依存和有机整体中的共担共享。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合一共命”指向政治团结统一、经济相依互补、文化兼容并蓄、通语流行普及、精神相亲共振等,其理论渊源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合一共命”的本质特征,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人民团结与社会和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合一共命;“两个结合”;“五个共同”;团结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日常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欧阳彬  魏莹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统一,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日常生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根基,塑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空场域和活动图式。从逻辑理路讲,全国各族人民应遵循“知—情—意—行”的逻辑脉络,以常识经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认知、以符号表征激发中华民族共同情感、以利益驱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意志、以交往互动引导中华民族共同行为。从实践向度看,要从日常生活话语、日常生活情境、日常生活规约、日常榜样典型四重维度探索具体路径,通过把政治话语转变为生活话语、理论灌输转变为氛围感染、外在监督转变为内在修为、示范效能转变为身体力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各族人民生活全过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日常生活;逻辑理路;实践向度


作者简介:欧阳彬,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魏莹,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流动与融居:交往现代化

推进边疆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路径考察

 程中兴 


摘要:边疆地区的独特性在于交往不便、民族众多。本文从交往现代化出发,探讨如何推进多民族社区互嵌式建设,构建了以族际交往为切入点的现代性分析框架,并从“具身性—离身性”两个维度考察云南入选国家民委命名的8个“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研究发现,交往现代化虽然带来了“大流动”,但并不意味着必然带来“大融居”,多民族社区建设中的“有区无社”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族际交往的抽离,是“具身性”因素(交往身份、交往语言、交往意愿)与“离身性”因素(代步交通、数字媒介)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交往现代化,增强边疆地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元人力资本”效用,提升族际通婚意愿以及重建社区步行交往体系,顺应数字时代媒介变革,是当前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直面的关键议题之一。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多民族社区;互嵌式;交往抽离


作者简介:程中兴,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



舌尖上的家国:以饮食象征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价值、逻辑与路径

 李波  宋聪 


摘要: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国家的记忆。饮食象征文化承载着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节祀俗制,凝缩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和集体记忆,是规范个体国族认同的关键环节,在助益民族融聚、唤醒集体记忆、确立身份认同、积聚复兴伟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饮食象征文化的本质是精神写照的可视化和易感化,饮食通过采拾、烹煮、命名和复现等途径,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特色美食符号,为增强各族群众归属意识与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助力。饮食通过符号感知织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之网,通过转义生成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意空间,通过象征互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之场,通过价值认同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土壤。对此,要在深挖象征资源和搭载智媒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有形有意的饮食符号供给、有声有色的饮食叙事体系、有理有据的饮食内容矩阵、有滋有味的饮食周期实践,开辟出一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舌尖认同之路”,为深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能。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饮食象征文化


作者简介:李波,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宋聪,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游戏作为媒介赋能中华文化创新传播

的实践探索——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许丹荔  王炳涵

 

摘要:伴随数智技术的革新,数字游戏的兴起成为推进中华文化创新传播的重要抓手,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开辟了可行路径。首先,以《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实践为例,从游戏的本质与特点出发,揭示其赋能中华文化创新传播所彰显的独特魅力。其次,从深挖游戏内核、创新文化表达、雕琢话语内容、打破固有思维四个方面,全面审视游戏作为媒介促进文化创新传播的重要因素。最后,立足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刻把握“游戏+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多样化转出与多元化融合,为实现文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与价值参考。


关键词:文化强国;中华文化;文化叙事;游戏;《黑神话:悟空》


作者简介:许丹荔,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炳涵,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国两制”实践回顾

与展望专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研究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

对香港国安制度体系的续建与完善

 王英津  于顺 


摘要:香港特别行政区于2024年3月正式颁布《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这是完成《香港基本法》赋予香港特区宪制责任的需要,健全和完善香港国安制度体系的需要,应对国家安全风险从公开化走向隐蔽化的需要。《条例》内容兼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保障人权、自由的平衡,完善或吸纳了香港本地既有法律文件的相关条款,参考普通法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而对接国际通例。在《香港国安法》基础上,《条例》对相关罪行细节作了增补与完善,对法律程序作了兼容与补充,对公务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与保护权益。面对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多、美西方涉港干涉制裁增多等新情势、新挑战,香港特区应与时俱进地修订和优化《条例》,进一步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关键词:《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香港基本法》第23条;宪制责任;“一国两制”


作者简介: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于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涉港国家安全治理中的

域外刑事管辖制度:

基于比较视野的考察

 韩碧舟 


摘要:《香港国安法》《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二者都规定了域外刑事管辖内容。无论哪一国的公民在哪一国境内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要接受《香港国安法》的管辖。《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中的域外刑事管辖规定不仅普遍适用于各类参与相关犯罪活动的外逃人员,还在特定条件下对来自或位于任何国家的个人或组织发生效力。在比较视野下,国家安全治理中的域外刑事管辖制度呈现法律因素与政治因素相互交织的鲜明特点,实施管辖的国家需要克服重重阻力,在有限范围内寻求解决之道。我国在涉港国家安全治理中推行域外刑事管辖,面临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难以实现、国内不同法律有关域外刑事管辖权规定不够匹配等挑战。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主导性力量推动制度运行。在制度的完善路径方面,我国要采取内紧外松的策略,将罪名中性化推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通过惩治与威慑相结合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还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多方共赢的域外刑事管辖国际规则。


关键词:“一国两制”;国家安全;香港国安法;域外刑事管辖;引渡;“长臂管辖”


作者简介:韩碧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的

建构、成效与完善

——基于《香港国安法》的分析

 徐天骄 


摘要:《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之前,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存在漏洞,激进反对派人士和外部干涉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难以及时得到惩治,香港的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构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制定《香港国安法》。该法补全了香港长期存在的国家安全漏洞,打击了激进反对派人士及其背后的外部干涉势力,促进了香港政治生态的根本性好转,实现了香港社会由乱及治的转折,并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但是,《香港国安法》的部分特殊安排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新问题,如尚未覆盖所有的安全风险,法律落实的具体安排有待清晰化,香港行政和司法机关面临权力限制及目标平衡难题,抵御外部势力干涉的手段需要及时更新,香港部分人士对中央管治权威的理解有待深化等。为更好完善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确保《香港国安法》准确实施,需不断健全《香港国安法》实施机制,依据实践新情况完善扩充和解释工作,细化对香港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履职指导,扩充惩治违法活动的制度工具箱。


关键词:“一国两制”;国家安全;《香港国安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


作者简介:徐天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进国民教育的

历程、突破与展望

 曹宇轩 


摘要:香港回归以来,国民教育经历了1997—2007年的无形淡化阶段,2007—2012年的初步推进阶段,2012—2020年的遭受挫折阶段。2020年后,《香港国安法》推行、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特区政府得以不受干扰地全力推进国民教育。措施包括整治香港教育界乱象、增设推行机构、调整课程指引、优化教材监管、完善教师培训、改革课程内容、增强教学管理、丰富实践活动。至此,特区政府推进国民教育取得突破,香港初步构建起较为系统且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下,香港特区国民教育工作还面临制度、师资、课程、监管等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完善教材评审制度、设定阶段性清晰目标,以此探索适合香港的国民教育模式、构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关键词:香港特区;国民教育;国家认同;《香港国安法》;由治及兴


作者简介:曹宇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际热点事件的统战观察专题

全球超级选举年与世界政党政治新动向研究


2024年总统大选

与美式选举政治例外论的危机

 张春满 


摘要:从举行第一场美国总统选举以来,美国的政界精英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构建美国选举政治的例外论。构建美国选举政治例外论的目的,一开始是为了对抗欧洲的政治传统和建立本土制度自信,后逐步发展为建立和维护霸权以及巩固和发展软实力。在历史上,每一个大选周期的隐形政治任务就是努力建构和维持美国选举政治例外论。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周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它是过去几十年来最具不确定性的选举、最具暴力威胁性的选举、最受关注的选举、最具科技性的选举。在这样一个过去几十年里最具特殊性的美国总统大选周期,美国选举政治的独特性、合理性、优越性遭受严重质疑。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是基于编织谎言而不是客观事实的大选,是基于分裂而不是团结的大选,是基于暴力威胁而不是和平稳定的大选,是基于破坏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的大选,是基于党派恶斗而不是国家利益的大选,是基于掏空民主而不是增强民主的大选。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不仅会继续强化特朗普双击效应进而造成美式选举政治例外论的危机,而且会对西方的制度自信产生前所未有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美国总统大选;选举政治;美式民主;例外论的危机;政治极化


作者简介:张春满,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研究现状与动态


中国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图谱:

维度、特征与展望

——基于2020年以来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分析

 龚静阳 


摘要:中国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对内是指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经验、提炼出的理论规律及其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对外是指在充满多样性的时代为构建国际社会秩序、探索更好社会制度和治理方式、引导人类走向团结提供新方案的思维方式和政治智慧。本文以2020年以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为主要样本,分析我国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图谱。研究发现,学界主要从国家建构和治理维度、制度安排维度、文化文明维度、技术前景维度、思维方式维度绘制了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的轮廓图。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形成了注重现实问题导向;基于“多学科交叉”,观照中国实践;坚持“两个结合”,深化理论视野;使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范式等典型特征。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立场和学术研究的主体性,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基于狭义理解的统战研究多,基于广义理解的统战研究少;统战研究对单一学科依赖多,交叉学科运用少;对具体问题研究多,对整体性问题研究少;国内传播路径多,国外发声平台少。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从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视野、学科范式、融通整合、对话交流等方面协同发力。


关键词:统一战线;自主知识体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两个大局”;“两个结合”


作者简介:龚静阳,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编辑。



AI写作 小程序

👇👇👇







欢迎关注↓↓






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
原名“政治青年说”,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论文专著、会议资讯等),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供平台,以期共同进步!联系方式:politicalyouth2020@163.com(投稿荐文、推广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