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独具匠心的喷气品质涡桨机!(上),今天聊的这款飞机为教练机,最初来自上世纪70年代的联邦德国, 不过其“身世”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前期与美国格鲁曼公司有合作,数十年后还联姻了美国罗克韦尔公司,就是之前的北美航空。
即使今天来看Fanjet 600,还是一款不错的军用和民用教练机。能执行各种任务,含航空特技,即使经过了快半个世纪了,造型看着也很棒,在当年,前卫造型的存在。但命运之神爱捉弄这架飞机,而且公司也早已不在了,后面并入了德国航宇公司。
这款德国飞机,也有朋友调侃其为“风扇教练”机。前面写了500多篇,分享了4万多美图,德国装备相对聊得少了点,后续会加大力度,本文文字约1460字,附图约40幅,欢迎转载转发。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的超音速战机纷纷开始列装,军迷都知道,那个年代各国都特别迷恋和热衷于战机的高空高速,与之对应的高级飞行员培训就显得非常昂贵,各国空军需要更多的喷气式高级教练机,传统的螺旋桨教练机,虽然很经济,但通常只能承担初级教练机任务,由于其飞行特性差异较大,无法承担高教机的角色。
但一家公司想改变这一状况,这就是当时联邦德国的飞机制造公司莱茵飞机工业RFB(Rhein-Flugzeugbau),位于门兴格拉德巴赫,当下是一座百来万人口的小城,十几年前,笔者在此生活过一段时间,毗邻杜塞尔多夫,离科隆也不远,还有历史名城亚琛,离荷兰边境也不远。
该公司推出了独特造型的风扇推进涡桨教练机,看着像似一个大风扇镶嵌在机身的中后段,他们希望这款相对廉价的教练机能堪当重任,挑起喷气战机高级教练机的大梁。卖点就是提供具有喷气式飞机的飞行特性的教练机,而其成本又可以对垒传统的螺旋桨初级教练机。
也有传闻,他们当时和赫赫有名的格鲁曼美国公司在美国联合制造的双座轻型飞机。 机翼和尾翼与格鲁曼美国AA-5A/Cheetah相似,那就是飞机留有滑翔机的影子,但采用了全新的机身和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机身中部的“环形螺旋桨”。
当然RFB公司能推出这一构型飞机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他们有经验,早在1968年,该公司就推出了RFB Sirius,使用后置风扇推进的动力滑翔机,位于座舱后方的发动机驱动整合在后机身的大风扇,形成推力,外观造型很有特色。当然相对于其它动力滑翔机除造型外,其它方面表现基本无异。
说干就干,RFB公司在1970年推出了“风扇教练”机概念,6°前掠的中单翼和T尾,和最关键的就是机身中部的大风扇,后机身呈现十字形状便于风扇气流通过。直白些就是后续实体机的大致模样。飞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机头部分分军用模块和民用模块,可切换,也可根据需求作调整,可对对应战机进行一定匹配度调整。
公司信心满满,可德国军方对此并没有感冒,时代背景,当时服役的美国F-4鬼怪战机和F-104星式战机的协议中包含了大部分的飞行员培训。所以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不过还好,RFB公司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公司先行开发了民用版本,“风扇航线”Fanliner,1973年成功首飞。,有一说一,造型还是不错的,如果以当年的视角来看,线性流畅,并列双座驾驶舱,和全景风挡,看上去非常前卫,相当时尚。
实际民用版和军用版除开座舱外,其它外观基本相同,军用版风挡不一样,教官和学员坐席为串联布局,民用版则为并列,飞机都采用固定式起落架,气动方面更不用说了,毕竟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还别说,在民用版推出成功后,德国空军似乎也表现出了兴趣,1975年RFB公司收到联邦国防部的意向,建造两架军用“风扇教练”原型机,用于测试作为比亚乔P.149的继任者。看着似乎有转机啊,呵呵!
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未完待续,后续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