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ical articles(点击即可查看)
影像解剖 | 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段、小脑供血动脉及范围;上、下肢动静脉解剖及CTA;肝分段、肺分段、颈部淋巴结分区、腹盆壁肌肉解剖等
骨关节变异系列01 | 四肢 | 认识一下肱骨髁上突(少见)
骨关节变异系列02 | 四肢 | 肱骨滑车上孔与肱骨滑车上孔小骨
肱骨上切迹是一种双侧对称的、新月形且不规则的溶骨性病变,累及肱骨近端皮质,与肩关节囊的附着点有关,并被认为是儿童的一种正常变异。然而,这种骨皮质不规则性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病因中,如糖原贮积病、黏多糖病、骨髓炎或肿瘤。
肱骨上切迹的病理生理学存在争议,文献中报道了多种关于肱骨切迹起源的假说。例如,包括正常细胞对关节囊附着处或骨膜下区域的浸润,或肌腱插入处的良性解剖变异。然而,大多数关于皮质改变的假说认为,这些改变是由慢性或亚急性撕脱伤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外伤后拍片时发现。
三、影像学表现
肱骨近端不规则的半月形凹陷,边缘可能表现为模糊、针状、锐利或不清晰,沿着肱骨近端骨皮质。它主要涉及背阔肌和大圆肌在肱骨近端的前内侧附着点,也可能位于前外侧,对应于胸大肌的附着点。当这些发现涉及对侧肱骨肌腱附着点时,最能提示和表明这种解剖变异。
五个月大的患者,因持续咳嗽和烦躁不安且外院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而就诊于急诊室。图1:(A). 正位胸片显示右肱骨近端干骺端有细微的皮质透亮区,伴有不规则的骨膜反应(绿色箭头),未见其他明确的骨病变。(B). 放大后的肱骨图像显示皮质不规则,边界不清。
图2:右肱骨的正面和外旋视图(A和B)显示右肱骨近端干骺端持续存在细微的皮质基底透亮区,伴有不规则的骨膜反应(橙色箭头)。
图3:轴位(A-F)和冠状位(G-I)磁共振成像序列。(A)T1加权成像;(B)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C)质子密度成像;(D)增强后T1加权成像;(E)弥散加权成像;(F)表观弥散系数成像;(G)脂肪抑制T1加权成像;(H)短时反转恢复成像;(I)增强后减影序列。这些多序列磁共振成像显示右侧肱骨近端内侧干骺端皮质和骨膜有凹陷波状改变,未见明确病灶、异常强化、扩散受限、骨髓或软组织异常,与之前的X线片结果相符。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