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ical articles(点击即可查看)
影像解剖 | 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段、小脑供血动脉及范围;上、下肢动静脉解剖及CTA;肝分段、肺分段、颈部淋巴结分区、腹盆壁肌肉解剖等
内耳解剖及水成像、钆造影成像
按组织学迷路分为:骨迷路、膜迷路。内淋巴液位于膜迷路内;外淋巴液位于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二者不相通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的一系列骨腔。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内部被骨质螺旋板和基底膜分隔成上、下两半,上半称前庭阶,下半称鼓室阶前庭阶通向中耳的小孔,即前庭窗;鼓室阶通向中耳的另一个小孔,即蜗窗;前庭阶、鼓室阶均含外淋巴液,在蜗顶处经蜗孔相通,蜗孔是前庭阶、鼓室阶唯一通道。
膜迷路:是由充满内淋巴的连续管道系统组成。它位于骨迷路内,周围被外淋巴包围。它由蜗管、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构成。
在内耳中,有两种类型的液体——内淋巴(内液)和外淋巴(外液),它们被一层膜分隔开。就像“气球内有气球”的结构,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内耳水成像(主要用于识别畸形)
利用水分子T2驰豫值长呈高信号,周围组织T2驰豫值短呈低信号的特点,用重T2权重的T2WI来区分液体与周围组织结构,使得长T2驰豫时间的静态或者缓慢流动的液体为高信号,实质性组织或流速较快的液体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而衰减为低信号。
膜迷路中的内淋巴液、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外淋巴液、内耳道内的脑脊液在图像上成高信号,神经等呈低信号。
钆造影剂成像(主要用于识别内淋巴积水)
钆对比剂具有顺磁性,其进人组织后能够改变局部磁化率,缩短T1弛豫时间,从而改变组织的信号强度,提高不同组织间信号差异。由于在生理状态下内耳存在血-迷路屏障,钆对比剂仅能进入外淋巴间隙、不能进入内淋巴间隙,在MR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three dimensional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3D-FLAIR)或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real inversion recovery,3 D real IR)序列上外淋巴强化(呈高信号)、内淋巴不强化(呈低信号),从而使MR图像能够区分内、外淋巴间隙。
成像原理
内耳MRI造影是利用圆窗膜的通透性,使对比剂在外淋巴液内显影,内外淋巴不交通,因此内淋巴液不显影,而梅尼埃病的病理基础就是膜迷路积水,即内淋巴扩张、积液。
检查方法
常见的给药途径有三种:经鼓室、静脉、咽鼓管给药。
鼓室给药相对简单,迷路较易显影,全身不易出现副作用,但给药后二次扫描需时较长,约24h。经鼓膜穿刺,双侧鼓室各注射约0.8ml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嘱咐患者向对侧偏头45°,避免吞咽,先注射健侧,后注射患侧。在鼓室注射对比剂 24h后行MRI检查。
内淋巴积水在内耳MR钆造影图像上主要表现为内淋巴间隙普遍扩大,即蜗管、球囊及椭圆囊呈低信号,且范围增大,前庭池、半规管及耳蜗内的外淋巴间隙因含有钆对比剂呈高信号,范围减小。
前庭、耳蜗积水分级
前庭
1:轻度:球囊与椭圆囊大小相等或更大,但并不相连。
2:中度:半规管和椭圆囊汇合处包含了大约50%的前庭部位
3:重度:前庭内淋巴间隙完全消失
耳蜗
1:中度:蜗管扩张伴前庭阶部分闭塞
2:重度:完全消失的前庭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有优惠!!常年有效、欢迎咨询)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入交流群等联系 |
微信cdl27182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