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一轮院士增选即将开启。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一图读懂: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其中在“重点工作安排”部分提到:全面落实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各项任务,认真做好院士增选工作。这意味着,院士制度改革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为解决学术造假、评审专家被“打招呼”等顽瘴痼疾,近年来,院士制度从严把遴选流程到建立退出制度,再到学风作风监督等多方面改革。
一年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文透露,在候选人公示阶段取消存在违规问题的5名候选人资格,在院士大会期间处置涉及22名有效候选人的突发重大举报线索,保障院士增选风清气正。
![]()
图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利剑已出鞘,当“严选”成为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词,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指日可待。
以1955年中国科学院设立学部为标志,我国的院士制度已走过70年历程,近十年内,院士制度历经2014年和2023年两次关键改革。2014年的改革中,饱受诟病的“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退出提名渠道,且处级以上官员不得候选院士,同时增加了“终选”机制。在此基础上,2023年的院士制度改革全面深入,涉及增选的各个环节。根据两院章程,院士增选实行推荐制,过去每位院士手握三个推荐名额,而新一轮改革中,院士手中的“推荐票”降为一票,通过限制名额,院士在推荐候选人时将更慎重,提名的含金量得以提高,避免了“凑数”现象。最核心的评选环节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往,学部和院士内部评审为主导,2023年首次引入外部同行评价机制,在召开院士大会前,以一定比例随机抽取不同学科的外部同行专家,在有效候选人名单中进行评选。据悉,两院都建立了外部专家数据库,未参评的长江学者、杰青等更广的学术专家群体被纳入其中。打破了“院士评院士”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评审的客观性,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院士的权利,增选靠“打招呼、找关系”行不通了。与之前相比,两院院士增选的领域学科导向也更加明确,院士增选名额从只分配到学部,到名额直接落到具体学科方向上,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倾斜。如《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中给出了详细的名额分配方案,且每个学部都为包括化学生物学和重大药物创制、地球系统建模及人工智能、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医工融合等在内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留出一个名额。作为改革后的首次增选工作,2023年的增选结果上可以窥见改革的初步成效。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79名,实际当选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不超过90名,实际当选74人,计划名额与当选人数缺口是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的一次。独自评审、独立投票、成立评审监督小组、实行推荐回避制度、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不再单列增选院士……在新制度下,两院院士评选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完善院士退出机制,打破“院士头衔终身制”,也是改革中的核心课题。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到2014年在原来“撤销院士称号”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增加“院士劝退”制度;再到2023年两院章程进一步明确,当院士有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等损害院士群体和学部声誉的行为,且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应撤销其院士称号。一系列措施是打破学术荣誉“铁饭碗”,让学术回归本质的有力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名院士被撤销院士称号。此外,附着在“院士”这一荣誉称号上的杂质,也在一层层地被剥除。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规定“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兼职要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在2023年新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寄语,绝不能让院士称号承载过多非学术的、功利的东西,绝不能让院士头衔与物质利益挂钩。要杜绝院士称号滥用,规范自身兼职,杜绝“双聘院士”,杜绝以“院士”冠名非学术活动场所。除了严把出口,在候选人阶段保持队伍纯洁性同样重要。2023年院士增选中,首次明文禁止说情打招呼,违规者将永久取消其参选资格。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无论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突破,还是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院院士展现出的专业与风骨,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院士制度改革不仅对将要迈入院士殿堂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更高要求,也为院士制度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术回归学术,使院士标杆更加挺立!评论区预测2025谁会当选?🏅 我们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我们的理论计算服务,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