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剧烈运动,还是安静休息,我们的心脏都在一刻不停地泵血。因此,心脏本身对血氧的需求非常大。正常情况下,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使血液供需平衡,保证心脏正常工作。但在某些情况下,心脏血液供需会失去平衡,引起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大,冠脉就越窄,患者在活动后、劳累或情绪波动等诱因下,会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医学上称为稳定型心绞痛。如果冠脉病变进一步狭窄,或斑块变得不稳定,即使没有明确诱因,患者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医学上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就意味着出现局部或广泛心肌坏死,症状将会加重。
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以下5种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意味着疲惫的心脏正在发出求助信号。
突然心动过缓。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可能出现突然性心动过缓或者血压降低的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这些症状没有规律性,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出现。
心前区疼痛。当患者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心前区可能有隐痛,有时也会出现剧烈疼痛、紧缩感或沉重感。这种疼痛可能会辐射到肩膀,并持续几分钟,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出现疲劳感。由于心脏泵血功能有所下降,身体各个器官得不到及时的血液供应,患者容易出现疲惫无力、精力不足等情况,还可能出现体能下降情况,表现为运动耐力变差,在轻微活动后,心率就会加快,甚至感觉呼吸不畅。
突发心悸、憋闷。心肌缺血患者容易在睡觉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的情况,甚至出现呼吸困难,需要立刻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同时,患者在饱餐后、排便时、精神紧张或气温较低时,也可能突然出现胸部闷痛、心慌、呼吸困难症状,经过静坐可恢复正常,这些症状需引起重视。
不明原因胃部不适。运动后,患者胃部出现憋闷、胀满的感觉,但没有反酸或嗳气,且症状与饮食无直接关系,需考虑是否为心脏问题。还有些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咽喉部、下颌骨、牙周区或左侧多颗牙齿疼痛,也需警惕心脏问题。
近年来,心肌缺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已不再是老人的“专利”。年轻人由于生活习惯不健康,也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心脏发出的上述5种求助信号,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医生将根据症状、检查结果判断心肌缺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于生命时报,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删除。
医药汇通
每一次分享都想与你同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