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篇文言文,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粗读起来觉得自己懂了,但是真正一做题就错漏百出,问题就出在底子没有打牢上。
有些同学对文言文学习要求的精度认识不清,总觉得大致能懂就行。所以对于实词学习不肯下大功夫。
实际上差之毫厘,可能谬以千里。
例如老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左右欲刃相如”,“刃”注释为“用刀杀”。为什么要这么啰嗦,直接解释为“杀”不行吗?
因为“刃”的本义是刀刃,注释要尽量关联本义。“杀”可能用棍子敲死,也可能用绳子勒死,不一定是用刀杀。
上海市高考有一年考“晋侯觞客于柳溪”中的“觞”,标准答案给的是“以酒款待”,这是因为“觞”的本意是酒器。
严格说起来,写“宴请”不算对,因为没有直接体现出“酒”的意思;写“款待”更不对,离得更远;写“请喝酒”不算对,因为后面无法直接加“客”做宾语……
对文言文学来说,实词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个就相当于英语学习当中的单词。一定要非常重视,而且要做到准确记忆。
实词的学习必定要从课内开始。道理非常简单。如果有同学英语课文当中的单词都不背,家长老师肯定都会觉得很有问题,那么现在很多同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学完,下面的注释却没有掌握,为什么大家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呢?
连课文当中的实词都没有掌握,难道还能指望通过课外阅读进行积累吗?
要学好文言实词,我建议首先要把学过的课文的注释反复复习,直到滚瓜烂熟,而且最好原样背出,不要替换为同义词。
接下来第二步,要总结重要实词的常见义项。
但是这里存在一种困难。英语的词汇手册比较编写。是因为义项比较少。但是文言文就不行,每个词的义项太多了。
而且高考根本就没有范围。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按照传统的300实词来准备。
实词必须放在语境当中才能准确判断意义。比如课文《促织》中,同样是“发”,“探石发穴”就是“挖开”,“窃发盆”就是“打开”。
所以分义项整理的资料必须跟例句。而如果例句来自课外,脱离了原文段篇语境,作用就非常有限。假如限制在课内就没有这个问题。
只用课文中的例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限制义项数量,如果抄词典就实在不知道该扩充到什么程度,编出来的资料可能会无限膨胀,长篇累牍。
总之,我觉得一份理想的实词学习资料是这样的:把课文中所有的义项一网打尽,附有课文中的典型例句。
先把这个事情做好,之后才谈得上课外的扩充。
2019年上海开始使用统编教材。用老教材例句的300实词使用起来不方便,我就组织复旦附中几个校区的老师协同,编写了基于统编教材的课内300实词,内部使用,成为届届相传的基本学习资料。
之后经过了校内22届,23届,24届的使用,又改正了一些错误。
到了今天,市面上仍旧找不到一本课内文言文300实词。
出于想赚点稿费的强烈愿望,加上出版社的不断怂恿,取得了全体编写者的同意之后,我终于答应拿出来出版。
出版社又坚持要我署上大名,硬要说这样会有助于销售。我只好答应,不搞什么“本书编写组”的古怪。
目前京东当当都没有铺货。只在淘宝以及线下销售。原价36元,全网统一打折价30元左右。
出版社给了我一个图片,说是团购价,比别的地方都稍微便宜一点。附在后面,需要的可以长按识别小程序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