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糖坊生意忙
胡利群
每逢寒冬腊月,家家户户过新年做米糖风俗在无为东乡已流传千年。童年时期,故乡东胡村糖坊小有名气,一到下半年八九月份开张营业,它是生产队集体小企业。在队领导组织下,社员们同心协力,办得红红火火,为周边广大村民春节饮食带来了便捷。
厂房设在村南边大龙塘孤洲独岛上,离庄子百米开外,既防污染又防火灾。四间草屋内大锅大灶、蒸笼、大缸、摊垫、案板、切刀、滚筒、箩筐等生产工具,原料产品,仓库里一应齐全。
糖坊师傅胡新木,是正规作坊学徒出身,带来了一手好技术,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湛,吃苦耐劳,工分是整工。其他轮流上班的男女工分都低于他的待遇,在他的带领下,确保了产品质量,出糖率高、效益好。
制糖工艺是流水作业,日夜三班不停,大锅大灶整天炊烟袅袅,雾气熏天,香气扑鼻。每个班需要八九个劳力,洗淘、出晒、蒸煮、熬糖、拉糖、切糖、烧大灶等工序繁杂。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技术要求,不能有一点儿马虎,糯米、籼米是制糖主要原料,大麦芽是催化剂,花生、芝麻、黄豆等小杂粮是产品辅助原料。腊月前的日子以生产糖稀为主,它是春节期间家家必备的米糖原料,糖坊每天派两付担子巡回周边村庄卖糖稀,稀的质量保证浓度、甜度才能卖出好价钱。
我的父母亲经常轮流出工,父亲力气大,肩挑糖稀叫卖是他的差事,母亲是辅助劳力,以烧大灶为主,有时我去看母亲,抢着替她干活。左手拉风箱,右手加燃料。风箱咯嗒咯嗒咯咯嗒,有情调有韵味,有节奏,确保火苗旺,温度高,心中愉悦地哼着童谣,乐趣无穷,拉风箱还带来了文化色彩呢!
寒假期间,我们几个发小组织卖糖饼、杠子糖,早上出发赊三斤货,晚间回来交账,一天能挣五角一块的。一个寒假能把开春学费挣到手,东边跑到赵坝,西边走到周家巷,北边直至大王蒋。顶着寒风,冒着雪花,小孩屁股三把火,只要一天能赚到一点学费,再难再累都不在话下。特别有的村庄狗子多,体大凶猛,跟着我们狂吠,恨不得能吃人,童年的回忆现在还感到毛骨悚然,挣钱太艰难了!
岁末年尾,春节将至,糖坊生意特别忙,挨家挨户争先恐后前来加工、购买米糖,男女老少欢天喜地,笑逐颜开,整个作坊弥漫着年味的浓浓气息,产品花色多样,拼糖、杠子糖、花生糖、芝麻糖、黄豆糖、炒米糖等。色香味俱全,赏心悦目,不带任何添加剂,酥、香、甜、美,纯属安全食品,健康食品。
米糖不仅是过新年祭祖祈福的礼品,也是农户家常备食品,有些殷实大户,年底加工上百斤花色不同品种,年头吃到年尾,平常招待客人,农忙季节早晚茶,孩子零食等。它是农家饮食文化无可代替的美味佳肴!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赓续着炎黄子孙的人文基因,在民族文化谱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每当此时,常在心中萦绕天真烂漫的过年记忆,如同十五的月亮在脑海里闪烁,对家乡的眷恋,对故土的情怀,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每每品尝到香、酥、甜的米糖,都感到是一份满满的家乡味,浓浓的故乡情!
作者简介:胡利群,1938年出生,安徽无为人,退休干部,曾在党政机关和企业工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