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说SIP30+ | 雕塑创作者亲身讲解,一起细听园区雕塑背后的故事

文化   2024-11-03 09:01   江苏  

说起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共雕塑,最先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的是哪些?是中央公园前标志着“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建成的《合作》?还是在独墅湖边画出两道靓丽风景线的《升华》?抑或是每年毕业季爆款打卡的《未来》?



这几件雕塑作品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人熟悉,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伊始,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陪伴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个又一个春秋。而它们都出自同一位雕塑家——沈建国。


《未来》


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沈建国不仅是思考如何创作的雕塑家,更是一位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的市民。他把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用雕塑的形、神、色、意去表达他对园区的赞美,留住时代的记忆。



沈建国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探寻不同文化的魅力,丰富的经历使得沈建国具备了国际性和前瞻性的视野,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巧妙的构思和过目不忘的视觉冲击力。

《狂想曲》


这次,我们采访了雕塑艺术家沈建国,听他讲一讲园区那些城市雕塑背后的故事。




Q:您什么时候来到苏州的?

A:我是1980年到苏州的,当时正值改革开放过后的高考,我从南通考学到了苏州,到今天也40多年了。园区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一片农田,是个种水稻、养鱼、养珍珠的地方。后来大兴土木,建设公路、社区……一直到五周年的时候才刚刚有一个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艺术的融入,于是园区开始有了雕塑。


《狂想曲》


Q:园区的首座公共雕塑《合作》是由您创作的,请问背后有什么样故事?

A:《合作》是园区的第一件雕塑。当时园区成立五周年,要举办一场庆典。那拿什么来庆典呢?总不能拿新修的几条路、几栋楼来庆祝吧。那会儿来园区会经过干将路,于是想到在干将路的荒地上建一个公园,再做一个雕塑,也就有了今天的中央公园。


《合作》

摄影师:查正风


当时这件雕塑是命题创作,以“合作”为题,面向全国招标,我的方案被选中了。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标志就是一个菱形,那个时候苏州重要的三个区域——工业园区、姑苏区、新区,开头字母都是S,当时建设园区的口号 “生存(survival)、安全(safety)、成功(success)”首字母也是三个S,所以我就把三个S和菱形紧紧地扣在一起,让它从各个角度都有一个紧密相连的空间感。《合作》就此成为了苏州园区一件标志性的雕塑。


《合作》


Q:《升华》是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标志性雕塑,它的设计灵感是什么?

A:五周年以后就是六周年、八周年、十周年……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当中,都要奉献一些精神上的、文化上的东西。园区发展到10周年的时候,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了。当时这里都还是一片低洼的农田,我们来考察的时候正好下着雨,穿的套鞋上堆了二三十公分的泥。


《升华》
摄影师:查正风


那个时候园区规划的是一个开放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不要有围墙,也不要有任何地碑牌楼的标识,但又要让人们知道自己进入了科创区。当时我们设计了好几套方案,在第二轮的时候选中了这个方案,它由一大一小两个圆组成,分别向两侧倾斜,由斜拉索连接,道路从中间通过,组成一个放大的隧道。当人们进入这个区域,视野变得宽阔,就好像走进了一扇向世界开放的大门。


《升华》


应该说,在2004年的时候,《升华》在国内外还是引起了很大反响的。当时美国雕塑协会的卢伯特来到苏州,我陪他站在雕塑下面,他感叹只有中国能够做这样一个48米的雕塑,这个才是真正的21世纪的艺术,是一个跨越时代的作品。


《升华》


Q:关于毕业季爆款雕塑《未来》

A:圆规是一个设计师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设计师规划出理想的作品,当我们的学生进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时候,他的未来也在自己手中,要去规划自己的明天。所以那个时候我去了文具店,买好几种圆规,选了一个等比例放大,再加上一个红色的圆环,在大地上形成一个倾斜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当中,我还放置了4个黑色花岗岩柱,就好像图纸上的标记,大家也可以坐在上面畅谈未来。本来这个石头是很重的,没想到年轻学生们两三个人一起,把它们挪来挪去,说明大家很喜欢这个雕塑,愿意与它产生互动。


《未来》
摄影师:查正风


直到现在,毕业季的时候我路过这里,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在雕塑前把帽子扔向天空,合影留念。公共艺术不一定要有多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一个大众的艺术,能有公众参与,能与周边景观以及地域文化相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Q:您认为公共雕塑对于一座城市有什么意义?

A:我觉得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需要一种文化内涵。当艺术注入其中,就让这个城市有了亮点。上下班的路上,市民路过雕塑,会感受自己与这座城市的一个连接。那么公共艺术的关键就是要和城市融合,而不是从哪个地方照搬一件东西,它需要和老百姓、和地域有关联。在园区建设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当中,雕塑就是一种精神的连接,像苏州的很多宣传片,都会拍到我们的城市雕塑,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城市会少了很多亮点。


《狂想曲》


Q:作为园区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园区建成30周年之际有怎样的感悟?
A:园区这30年,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市民,还参与了园区的发展建设。从一开始的一片荒地,到30后繁华的今天,你去看这个城市的天际线,5周年、10周年的照片,与今天对比,你就知道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

在这些城市建筑之中,我们加入了文化与艺术,有了雕塑,有了公共文化中心,市民可以看展览听音乐会,现在还将再添一座苏州当代美术馆,城市文化生活会越来越丰富。


Q:苏州工业园区三十周年,您有什么感想和寄语?

希望苏州的未来更要开放、更要国际化,希望我们的城市雕塑有更多风格和内容。前面30年可能更重视公共性,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那么之后我们需要引进更多大师的作品,引领观众走上国际视野,这是我觉得很关键的。







沈建国

1959年生于上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研究员,苏州雕塑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雕塑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油画雕塑院特聘雕塑创作研究员,苏州基业艺术馆馆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现代公共环境艺术的研究,追求公共艺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公共艺术与大众的互动。沈建国城市雕塑作品,在中国二十多个城市创作了五十多件。


初心不改三十载,一路拼搏一路歌
30年来,园区创辉煌、写传奇
一座活力四射的魅力之城迅速崛起
城市雕塑和城市居民一起
见证了其日新月异的发展

三十而立,三十而已
园区建设一直在路上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期待!



责编:徐晓燕

审核:毛薇薇

审签:戚瑶亮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