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考古 | 锦绣文明,跨越千年的华夏衣冠之美!

文化   2024-11-06 16:38   江苏  


 趣读考古

以全新的方式

打开考古世界的大门

认识宝藏文物

分享精选书籍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近年来,汉服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谁能想到

如此绚丽的华服

竟起源于“一棵草”?

原来中华衣裳的前身

竟如此朴实无华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的第10层,发现了3块炭化纺织物残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葛纺织品实物。





💡

6000年前,某位草鞋山的先民突然灵光一闪,发现将葛藤放入水中煮烂,去除外皮后,就能逐渐分离出纤维。再经过手捻成线、上工具纺织,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植物便华丽丽变身成布啦!


也许苏州人擅长纺织的基因

就是在煮葛制衣的过程中觉醒的


“葛”插图(选自《诗经名物图解》)


当地上草变为了身上衣,古人制衣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进化开挂,历朝历代诞生了无数华服美衣,成为名副其实的“衣冠上国”!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这是曲裾式素纱单衣的典型特征。它没有花纹,没有染色,却代表着汉代纺织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当时真正的高级定制



素纱单衣的主人是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辛追夫人,一位走在时尚尖端的西汉贵妇。可以想象,辛追夫人将这袭素纱单衣轻轻披于色彩斑斓的华裳之上,衣下的繁复纹饰若隐若现,交织出一种含蓄朦胧之美,低调奢华,这不就是最早的“老钱风”穿搭🤩~



也许是这件衣服承载了辛追夫人太多美好的回忆,在百年之后,她选择将它以及直裾式素纱单衣等衣物一同带入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这些文物重现人间,依旧惊艳世人,真不愧是西汉“网红穿搭博主”辛追夫人严选!






黄缎地柿蒂孔雀纹织成襕袍是苏州丝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馆藏一级文物。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一座明代的墓葬中发现了它。即使深埋黄土之下400余年,这件衣服还是非常耀眼,金光闪闪,如此土豪金的配色想来也非一般人能拥有。



所谓襕袍,就是一种古代官服。此襕袍的主人名叫范惟一,是一位三品文官,同时也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十六世孙。作为范仲淹的后代,范惟一也是一名妥妥的学霸,考中了进士,做官行事都颇有先祖遗风。



古籍有“衣金缕”的记载,此襕袍采用了织金工艺,费工费时,用料昂贵。看完这件衣服,想必大家都对“穿金戴银”这个成语直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服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

不仅仅是一件衣裳

更是穿在身上的文明

文明没有声音,却有痕迹

当我们看见、穿上它们时

历史的火种便重新点燃了



天子冕服有什么讲究、新娘凤冠霞帔的传说、旗袍的“现代化”演进……本书的作者顾凡颖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她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衣柜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用通俗易懂的笔触,配以精美的古画、出土文物等资料,解锁中华上下五千年服饰的发展史。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

打开历史的衣橱

在衣袂飘飘间

窥见华夏文明浸润于

历史深处的瑰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岸,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江南文化的源头,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集合时空之门、夷陵山、主题展、古水稻田场景复原、考古工作站等功能空间,以考古成果为依据,再现草鞋山遗址的风貌和魅力,解密江南文化的源头与脉络。先后获评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首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趣读考古”系列 

探寻考古世界

解读文明密码





责编:吴协文

审核:毛薇薇

审签:戚瑶亮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