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暮,露成霜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
我们踏上了
一场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我们在人文校园里追寻非遗学问
在民俗潮礼与非遗再创课堂里
亲手体验剪纸云肩的精妙
在非遗种草官的活动里揭开发绣的神秘面纱
霜降之后的这个周末
非遗种草官们又将齐聚文化馆
一同走进苏州仿古铜炉的世界
探寻古老的技艺
如何在现代的视野中焕发新生
PART ONE
非遗种草官——
融古铸今,铜炉探秘
近年来国潮兴起,汉服、茶道、香道等传统文化也渐渐成为备受当代年轻人追捧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作为承载香的器物——仿古铜炉也慢慢走到大众面前。
一鼎铜炉,彰显的是历久弥新的技艺,凝聚的是百年一日的坚持,焚出的是匠心独运的璀璨。
苏州仿古铜炉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宣德年间,称之为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明清时期全国已有多地专仿宣炉,著名的有京师的“北铸”,金陵的“南铸”,以及苏州的“苏铸”,只有“苏铸”延续至今。
而当清雅的“香”融入千锤百炼的铜炉,便是耐人寻味的炉韵。本周末,我们就将一起探秘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随后体验香丸制作,在氤氲的香气间感受融古铸今的技艺之美。
炉缘阁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由明宣德炉督造官吴邦佐后裔创立,以制作仿宣德炉名动天下。作为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的市级保护单位,炉缘阁一直致力于将苏式古法铸炉工艺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研发具有时代气息的仿古铜炉。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26日9:30-11:00
活动地点:苏州工业园区文化馆(苏州工业园区观枫街一号苏州文化艺术中心1F)
招募人数:30组【亲子家庭,9周岁以上儿童参加(2015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传统文化爱好者;一大一小为一组】
注:
1.为了让更多市民有机会参与活动,本系列活动同一人一个月内最多可以参加【2】次!
2.请提前10分钟到场签到,如迟到且未提前告知则视为主动放弃活动名额。
3.若报名者不能及时参加活动,须提前在预约系统取消活动预约。若连续3次报名成功却未参加活动,该用户本年度将不能再报名馆内活动。
PART TWO
精彩回顾
01
怀揣着求知热情,学问少年再出发,一同走进西郊利物浦大学。在西浦艺术中心社团的学问青年们,精心策划的路线引领下,开启探索体验之旅。
和“苏州利物鸟号”运河船合影,再到“先哲的对话”雕塑,穿过南北涂鸦通道,大家分享着彼此对所见所闻的感悟,不断向学问青年们提问,思想的火花在对话中不断闪现,交流带来心灵的触动与成长。
参观校园不仅让我们对大学生活与学习氛围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让我们在探索与体验中,不断发现自我,为未来的学习与人生旅程种下梦想的种子。
02
非遗民俗课堂上,学问少年们和苏州剪刻纸传承人倪婉文老师一起,了解了历史悠久的云肩服饰文化,巧妙地将云肩文化融入了剪刻纸技艺中,让我们在动手实践之余,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服饰的独特魅力。
在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基础的刻画到逐步的细节完善,再到拿起剪刀剪裁出云肩的形状,点燃了我们对传统剪刻纸艺术的热情。学问少年们在传统云肩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巧思,创造出既富有民俗韵味又不失童趣的作品,让每一件云肩剪纸作品都跃动着独特的生命力和故事感。
每一张宣纸,每一道剪印,都承载着我们对美的追求与对传统的尊重,让我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
03
如果说刺绣是苏州非遗的典范,那么发绣就是其中最江南的一抹亮色。这门技艺最早起源于唐朝上元年间,是以人的头发丝为原料,画绣结合而作的艺术品。
“发绣的生产制作过程十分严谨,从搜集头发到筛发、选发、分档、分色、软化、退脂、加工处理等,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处理程序。”在这期非遗种草官的课堂上,青年发绣艺术家郭晓琪从发绣的流传、特点、制作过程及鉴赏等多方面入手,为大家上了一堂详细、生动的传统技艺课。
自2022年开始,她着手收集55个少数民族的女性的头发进行创作,目前完成了独龙族、白族和基诺族、畲族和彝族的发绣作品。活动现场她带来了其中一幅长卷展示,让大家一饱眼福。
在随后的体验中,郭晓琪老师带来了原创的十二生肖主题发绣盲盒,并耐心教授发绣的滚针针法及如何打结、起针、接发等,带领参与者一起感受非遗的潮趣。
我们金鸡湖畔集结,自定义传承力
焕新60+场文化传承方式等你来链接
用时光累积100+的匠心民艺等你来体验
开启N+【潮非遗·元气集】
凝聚生活中的艺术以及艺术中的生活
我们以丰富多元的传承活动作为邀请函
给你带来无尽的惊喜
在这里总能找到你的热爱
让我们一起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好伙伴
用我们的热情和智慧传承文化
用我们的行动和创新推动文化前行
加入我们
一同开启传承新篇章
责编:徐晓燕
审核:毛薇薇
审签:戚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