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歌●精品荐读】2025年第5期(总第242期)

文化   文化   2025-02-01 06:00   安徽  


里尔克和杯子

余琳芳


里尔克的杯子里,装着生活、诗歌和祈祷书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有时候,我迷恋某个具象

比如:里尔克和杯子

铁线莲的三脚支架

或者玻璃广口瓶里插着,从不腐烂的黑色树枝

在黄昏到来之前,我坚持自己的怀疑

里尔克和杯子,这世界彼此呼应

他用命运写下被遮蔽的偶然性和短暂性

生活,是消失的假象

月亮的子宫里,住着两个人的身体

有时他是男人,有时他是诗人。


【诗歌鉴赏】做一只鸣响的杯子,在鸣响时破碎,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诗作常见被译,被寻觅探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被人们传诵。此诗以一种意象丰富和哲理性很强的意境,对里尔克进行了诗意的简析,与唐纳德.普拉特大部头写作《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不同,诗是灵魂的体现,是情感表达,是一种精神唤醒与前行的艺术,传递着内心世界价值观的东西,诗语在里尔克和杯子间寻觅着人物形象和物象之间的联系,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跳出了常态思维的框架,不一样的对人物认知,留给人哲思和想象的空间,以及诗意寻觅前行的动力。(/陈怀)



我坐在这里

张学宏


下午的运河水,在一刻不停地

为我弹奏琴声,接着

它们将要换乘波光的一叶小舟

去穿越黄昏的桥洞


我坐在这里,像是冬天的诱饵

需要抛出我的影子

才能垂钓夜色的安静


修剪过的草坪,是空出的一片天空

让回家的雪花,在大地的眼睛里

睡个安稳觉


【诗歌鉴赏】细腻的描绘,巧妙的比喻,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下,达到物我合一的诗歌艺术效果,呈现出来的意境空灵而唯美,在静中寻动,在动中更显静谧,动静平衡,诗意流淌,我坐在这里,观看,聆听,思悟,诗情画意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意义深邃的运河冬日景象。正如我坐在这里,像是冬天的诱饵/需要抛出我的影子/才能垂钓夜色的安静,来自诗作者心境中的空与静,完美地与意境相融合,垂钓夜色,寻觅诗意,别有一番风味!(/陈怀)



这个夜晚

阳光牧场


我在你照亮的路口,看到你

曼妙倩影,灯火阑珊处

你轮廓的美,点燃了我的追求


月光下,你像一朵紫樱拢起秀发

精致的轮廓如此优雅


记住这个夜晚,一叶轻舟

划向心的彼岸像渔火顺流而下


像蜜蜂撞进花朵,浪花

跌入漩涡。像一枚叶子举起泪水


如寒光一闪的剑刃,血色

没有尖锐的痛,迅速割裂懦弱

冷静只是故弄玄虚,热情


才是人间花树最美的时光,走吧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夜晚

不远地方就是破壳而出的黎明


【诗歌鉴赏】此诗情感饱满,语言优美而含蓄,意境空灵且有着一种薄纱的魅力,排比句式加上形象生动的比拟,将诗意延展并升华,推动这个夜晚诗意盎然,细笔勾勒下呈现一幅诗情画意的夜晚画卷,清新而内涵丰富的诗语,通过意象事物的构建,呈现出来的意象图美丽而雅致,一种向上的积极思想在夜晚里突围,显露着作者内心世界的澎湃与寻觅,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陈怀)



回家

张有亮


一条打满补丁的路上

蛇皮袋装满了城市的星星


人群如潮

一座城和一个村庄的温度忽冷忽热


一颗涨潮的心直奔远方的群山

雪还在山顶

藏在山脚下的一朵梨花

坐在摇摇晃晃的枝上已蓄满泪水


【诗歌鉴赏】作者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意象和乡愁诗的愁绪之笔触构建了一条“回家”之路。意象事物发展,诗意的前行,无不流露出归心似箭的情感。寥寥数语透露出作者复杂的心情,揭示了人生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也反映着当下多数人群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个生活的痛点所引起的触及,正如诗作的开首:一条打满补丁的路上/蛇皮袋装满了城市的星星,一条艰辛与希望并存的人生之路,让人感触颇深。(/陈怀)



水调歌头·晨访山寺

◎李先锐


朝谒鼓山寺,曙色伴晨钟。佛门清净,宝殿雄伟夺天工。多少天涯倦客,皆是善男信女,来也去无踪。殿前梅初发,不见老僧翁。
人世间,多少事,尽成空。修身在己,心有执念岂从容?谁把禅心参透,几个红尘看破?岁月太匆匆。精舍竹林下,笑看落花红。


【诗歌鉴赏】《水调歌头·晨访山寺》是一首充满禅意与哲思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清晨拜访山寺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和修身的深刻感悟。
“朝谒鼓山寺,曙色伴晨钟。”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清晨的曙色与钟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佛门清净,宝殿雄伟夺天工。”进一步描写山寺的清净与雄伟,展现出佛门的神圣与庄严。“多少天涯倦客,皆是善男信女,来也去无踪。”这几句写尽了世间众生,无论是天涯倦客还是善男信女,都在匆匆来去中寻找心灵的归宿,却往往无迹可寻。“殿前梅初发,不见老僧翁。”以梅花的初发象征新生与希望,而“不见老僧翁”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人世间,多少事,尽成空。”下阕转入对人生的思考,世间万事皆空,充满了佛家的空灵与超脱。“修身在己,心有执念岂从容?”提出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己,心有执念则难以从容,表达了对修心养性的深刻理解。“谁把禅心参透,几个红尘看破?岁月太匆匆。”这几句充满了对禅意的追问,红尘中的众生,真正能参透禅心、看破红尘的寥寥无几,而岁月却匆匆流逝,令人感慨。“精舍竹林下,笑看落花红。”结尾以竹林精舍和落花为意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笑看红尘的豁达与从容。
这首词通过对山寺晨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和修身的深刻感悟。词中充满了禅意与哲思,语言凝炼,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佛门清净与红尘纷扰的对比,表达了对修心养性的追求与对红尘的超脱。整首词既有对世事的感慨,也有对修身的自省,最终归于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与从容。

《安徽诗歌》编委会

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凡非子、王维勤、许  洁 、许三业
肖丁丁、陈   怀、高建国、晓   渡
靳   生、蔡   永、潘志远
校对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朱述云、朱浏德、张学党
赵兴军、程新立、潘德道
朗诵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   洱、小   荷、开心果子、石   头
沐   一、雨叶子、李白的李、张   青
邵   梅、周惠芳、青   禾、明   璜
秋   心、荀琼芳、梧   叶、笑   溪
惊鸿无妍、雪如玉、葛云松、葛   锋
瑞雪丰年

投稿邮箱:anhuishige@163.com 




民间性  独立性  时代性

安徽诗歌
安徽诗歌,立足安徽,面向华人;安徽诗歌,以诗歌为主,兼顾散文诗等体裁;安徽诗歌,以诗为媒,让诗意生活触手可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