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陈先俊
望眼欲穿,思念蔓延
仿佛总是在同一时间里等待
花朵,凌晨绽放
双手,放下昨天接纳明天
一地的红纸屑
随风和福字一同飞起
落在堆满喜悦的眉梢上
抱拳恭喜
亲情、爱情与友情之声在此刻响起
开瓶岁月酝酿的老酒
让一根根白发浸泡在红润里
品尝饺子里温暖的团圆
今宵难忘,醉了人间
过年
◎程东升
年 是一抹绯红的色彩
在春联与灯笼间跳跃
喜庆的氛围 弥漫街巷
烟花璀璨 绽放夜的梦
爆竹声中 旧岁渐远
新的时光 轻轻敲门
团圆饭的香气 缠绕心头
亲人间的笑语 温暖寒空
岁月的酒杯 斟满了情浓
守岁的灯火 照亮憧憬
新年的钟声 敲响希望
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
心 开始飞翔
雪落在我的故乡
◎郭利
我的故乡下雪了
给隆冬添冷
风衔着雪
漫天穿越
当雪花落满故乡的墙
窗凌花开满窗
乡愁一点一点被拉长
掏出岁月
晕染耳鬓成霜
腊月,故乡
炊烟袅袅
炉火的火苗烧得很旺
梅花睡得很香
唯有路边的小草瘦了又瘦
尽管被雪覆盖
仍慢慢嚼出春天的模样
没有了母亲的新年
◎鲁庆
没有了母亲的第一个新年
新年,不再是新的
年味,也没有了年的味道
怎么也抹不去
记忆中那些年的年味
哥哥放鞭炮,妹妹点灯笼
母亲系上了花布围裙
做豆腐、炸圆子,热气腾腾
瓜子花生,压岁的红包
总是装满蓝布新棉袄的荷包
还有那耳边不停地响彻着
大人们“早点回家”的唠叨
如今,鞭炮无声,灯笼已息
我们也从懵懂少年,渐渐
做上了父亲,又成为了爷爷
四世同堂,而我却没有了妈妈
唯有那龙眠山凄冷的风
始终还是携带着,孤独的寒
不停地把九天上的魂灵,呼喊
年味的褪色
◎卢先社
红纸上的墨迹
在风中褪色
对联的边角
卷起 像一封未寄出的信
鞭炮的碎屑
被扫进记忆的角落
孩子们忙着低头
屏幕的光
照亮了他们的脸
年夜饭的蒸汽
在玻璃上凝结
模糊了
窗外
最后一盏灯笼
我站在时间的门槛
回望
年味
像一缕轻烟
消散在
数字化的夜空
除夕夜
转眼成了旧闻
电视
复制着昨天的快乐
黎明,太阳升起
年轻人
望着窗外梅花
寒风里瑟瑟发抖
而春天
依然会来
带着
新的仪式
和
旧的期盼
冬天无绝唱
◎溪山渔樵
允许我飞天爆开欢乐
献出的热烈不仅只有夜空接受
其实,春晚锁在房间里
走出空旷去
享受寒冷的开放,烟花疯狂
接地气的散落
那怕楼间山后响起震撼
让警言劝语,无力
自发地众兴八方掀起迎春高潮
除夕展现倔强的自由
春节
◎周玉梅
扯一缕晨风
捻一根柔情
再裁一束霞光
缝补昨夜的空白
没来得及细品夕阳
星星已缀满半空
寒风刚把季节推向冬季
年,就迈着优雅的步子而来
今年
包裹了深深的内涵
让我们隔空
高举一杯:春暖花开
除夕纪事
◎卢合枝
钟声掰开,年轮的第十二道
裂隙。瓦檐上记忆的霜
正替月亮称量,酒饼的香
小花猫用尾巴钓起,灶台的
香灰。数只小生灵,像长大的
书虫,在木窗的内侧游动
想起祖母,她蓝头巾裹住整座
山峦的雪
灶火,舔舐铁锅的腹部
年糕的糖,在蒸汽里膨胀成云
父亲用竹竿,挑落陈旧蛛网
星子就簌簌落满腌菜瓮
老屋的木钟,吞下最后一粒银沙
炮竹声划破夜空,灯光正用金线
缝合,所有通向黎明的裂痕
雪别
◎文龙
在那片雪黯然之时
必须在除夕的门口送别
谢谢你的寒冷与洁白
一片叶子的四季
有它的虫洞与青青
叶子间的碰撞,温柔或伤害
不执着于一朵梅的眼泪
我的诗,向你找一堆柴火
却,忍不住尖叫出声
我也曾是你狰狞的凶手吧
去吧,好好养伤
让春风汹涌稀薄的温度
我也是黯然的雪
再会,让我们更加小心
只带红色的桃花来
心灯
◎余光之瞳
除夕,人们会在这天
观佛舍利、点灯敬佛
佛法中点灯,燃烧的是自己
照亮别人,破暗为明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
白昼总会来到
除夕赏灯、放灯、玩灯
灯是地上的星
星是天上的灯
燃一支细小红烛
放进纸扎的灯笼里
透过灯下的烟
想象情人的模样
新春,更像一场盛大的仪式
冬去春来,新年伊始
五光十色的灯影下
心的念想,必有回响
因为有灯,心中就会有人
家训
◎正行
父亲萃取家训之精华
将自己打磨成镜
引领我在镜前正衣理冠
邻居们夸赞道
——这孩子像他爸
后来,我也仿效父亲
将自己打磨成镜
匡扶儿子在镜中正步前行
师长们称赞道
——这孩子像他爸
如今,儿子也在跟随我
将自己打磨成镜
陪伴孙子在镜前茁壮成长
老友们由衷感叹
——这孩子越来越像他爸
家训是一座不朽的精神家园
代代相传的镜子
承载着生生不息的血脉
特别提醒:
《每日好诗》作品,采取微信群内选稿的方式产生,想进群请文后留言。
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凡非子、王维勤、许 洁 、许三业
肖丁丁、陈 怀、高建国、晓 渡
靳 生、蔡 永、潘志远
校对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朱述云、朱浏德、张学党
赵兴军、程新立、潘德道
朗诵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民间性 独立性 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