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年味最浓的10首新春诗词

文化   2025-01-30 06:00   安徽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人们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每一次新一年的开启,都如同给予我们一张崭新的画布,让我们有机会抛却过往的烦恼与遗憾,重新勾勒生活的蓝图。
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新的一年都充满着无限可能,怀揣希望,便能开启美好的新篇章。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四更天初至,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上天有意让这祥瑞之雪在除夕飘落。我还没来得及举起那半盏屠苏酒,就在灯前铺开小草纸,书写桃符。
北风携雪纷扬,古人视雪为祥瑞,一场雪在特殊时刻,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对来年丰收、平安的期盼。
雪落岁除,让人感慨时光飞逝。陆游在这一夜,以写桃符、饮屠苏酒迎接新年,体现对岁月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许。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迓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团圆是这首诗的温暖底色。新年之际,“一樽岁酒拜庭除”,我于庭院敬拜,以酒迎新,身旁稚子牵衣,母亲在侧,一家人共迎新年,这般场景满是团圆的温馨。
团圆是岁月里的坚守,是生活中的平凡相伴。它让我们在忙碌奔波后,有了温暖的归处。我们应珍惜每一次相聚,将这团圆的美好融入日常,让亲情与乡情在岁月中愈发醇厚。

《新春》

宋·詹初

岁月新更又一春,迎春还是旧年人。

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


岁月更替,新的一年春天又至,迎接新春的还是去年那些人。希望能除去往日的虚妄,生发全新的意趣,真切地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每天都能有新的气象。
新的一年春天到来,迎接春天的还是去年的那些人,在新旧交替中,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星辰的位移悄然拉开新年的帷幕,仿佛时间的齿轮在这一刻重新转动,带着万象更新的蓬勃生机。
在桑野田间,诗人与耕父亲切交谈,那是一种跨越年龄与身份的共鸣,恰似家人围坐时的温暖畅聊。
众人围坐一起,谈论着新年的气候与收成,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场景就像一家人在新年期许美好生活,洋溢着团圆的喜悦与对未来的希望。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过年是一场温馨的团聚,于这首诗中尽显无遗。屋内,炉火正旺,映照着一家人的面庞。老人白发稀疏,却难掩眼中笑意。
屋外爆竹声声,那清脆的声响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童心。老人虽已年迈,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也不禁像孩子般兴奋。看那桃符更换,新的一年便有了新的气象,老人兴致格外高昂,或许是想起了往昔岁月,又或许是对新一年阖家团圆的美好憧憬。

《新年呈友》

唐·许棠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


每个月之间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呈现出一种相似的循环和重复,每个月都有月初到月末,都有相似的时间流逝节奏等。但是每一年和每一年相比,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尘世中奔波,想要寻得清闲实在不易,但在这新年,一切都慢了下来。没有琐事缠身,没有烦恼萦绕,我可以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人生如此短暂,何必辜负这新年的美好时光。在这迎新年的时刻,让身心在清闲中得到滋养,感受生活本真的美好。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正值新春佳节,酒香四溢,人们欢声笑语,举杯共饮。那欢快的歌声带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满含对新春的期待。
街头巷尾,繁花似锦,似在应和着人们的喜悦,随风舞动,迎接新春的到来。红的花、绿的叶,交相辉映,将整个世界装点得五彩斑斓,处处洋溢着欢快的过年氛围。
让这份新春的喜悦与生机成为生活永恒的底色,伴随着岁月的流转,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人们心中最温暖、最美好的期待。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过年是一场盛大而璀璨的狂欢,处处洋溢着欢快与热闹,尽显世间繁华美丽。
那五彩斑斓的烟火将漆黑的夜空装点得如同白昼,又似春天盛开的繁花争奇斗艳,引得众人欢呼连连。
每一朵烟花的绽放都伴随着惊叹与欢笑,仿佛是新年最热烈的祝福在夜空中绚烂书写。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在岁末的最后时光,守岁宛如一场温暖而庄重的仪式,承载着团圆的喜悦与对时光的敬畏。
大家围坐炉旁守岁,为了这难得的相聚,竟都忘却了困意。守岁,守的不仅是旧年的尾,更是新岁的始,是一家人对彼此长长久久陪伴的期许。
在这团圆的氛围中诗人暗暗下定决心,要在今晚努力珍惜时光,为未来积蓄力量。因为此刻,在家人的陪伴与鼓励下,感受到了温暖与支持,更有动力去追逐梦想,不负韶华。
《安徽诗歌》编委会

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凡非子、王维勤、许  洁 、许三业

肖丁丁、陈   怀、高建国、晓   渡

靳   生、蔡   永、潘志远

校对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朱述云、朱浏德、张学党

赵兴军、程新立、潘德道

朗诵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   洱、小   荷、开心果子、石   头
沐   一、雨叶子、李白的李、张   青
邵   梅、周惠芳、青   禾、明   璜
秋   心、荀琼芳、梧   叶、笑   溪
惊鸿无妍、雪如玉、葛云松、葛   锋
瑞雪丰年

投稿邮箱:anhuishige@163.com 




民间性  独立性  时代性

安徽诗歌
安徽诗歌,立足安徽,面向华人;安徽诗歌,以诗歌为主,兼顾散文诗等体裁;安徽诗歌,以诗为媒,让诗意生活触手可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