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未名湖冰场:已就绪,等降温

政务   2025-01-05 09:07   北京  

编者按: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个周末。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在一个不调休的假日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伴随我们一起跨年的,有来自大数据的年度总结,有精彩纷呈的跨年场电影和演出,有亲友陪伴,有个人感怀,还有一篇篇年终结语和新年献词。北大官微也精心策划制作了多篇跨年推送。

在快节奏的时间里,在无限量的信息中,以年度为单位的总结,的确厚重而有温度,但却难免略显延迟。为此,我们想在今年尝试一个新的栏目#周周未名,在每个周末,闲谈一周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滴故事。

#周周未名,是一种记录,也是一份期待。我们期待,那些萦绕在你我之间的时光,能如同未名湖的波光一般,映衬出生活的多种色彩与可能。


未名湖冰场围栏已就位


第一篇内容,就从天气说起。

一到冬至,就开始数九了。今天已是小寒节气,“二九”的第七天,但天气似乎还不那么冷。毕竟,已经搭建好的未名湖冰场仍在等着进一步降温的好消息”。

不过,对于跨年来说,这样天气刚好。那天,有不少师生都走到了未名湖边,走进了一片夜色,走进了2025未名湖跨年灯光秀

·
·
△2025未名湖跨年灯光秀
“岁起未名梦,光影绘流年”。当绚丽耀眼的光束在湖塔之间闪烁舞动时,北大的另一种光芒也用另外的形态陪着人们迎来新年。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创的“文学跨年”直播,已连续举办四年。这一次,北大校友李敬泽徐则臣程璧,北大老师李洱范晔作为直播嘉宾;北京大学作为活动的独家学术支持单位,在不会熄灭的文学灯光里与全国观众一同守候聆听新年的钟声。

 上下滑动,回顾直播盛况 

《百年孤独》的译者、北大外院范晔老师在直播时说,自己作为一名读者,是无数经典文本组成的光明里一粒小小的微尘,打开一本书的瞬间,就像被文学共同体的光芒所照亮。这段谦逊的叙述明白无误地说明,读书真的是“第一等好事”。

就在这一周,一本名为《第一等好事》的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书里收集了包括范晔老师在内的16位北大老师的书房的照片和他们与书的故事。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读这本书,就能读到北大的老师们如何读书。这种巧妙的嵌套与层叠,更是让这《第一等好事》不容错过。

 点击小程序即可选购,接“好事”!


无论是未名湖畔的跃动光影,还是直播屏幕中的秉灯夜谈,都是在陪伴着我们细数漫漫光阴的分分秒秒。然而,此时此刻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也在于久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

12月31日出版的《光明日报》报道,北大考古学院参与发掘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县周原遗址出土了“秦人”字样甲骨。这意味着,迄今为止对秦最早的文字记载被发现。当甲骨上的痕迹浮现,“秦人”字样被仔细辨认时,历史的长河仿佛在凝结在了那一刻。


△记载有“秦人”二字的甲骨
数千年前的记忆,被这片甲骨唤醒,关于过去和未来,我们总有无尽的追问,我们总在寻找答案。“秦人”属于过去,年轻人拥有未来。

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北大发布了2025年博雅博士后项目申请公告,为年轻的研究人员的博士后研究提供机会。(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通知)

顾名思义,博士后是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事情。从学习做科研的博士生,到选择以科研为职业的博士后,这不单纯是身份的变化,更是一场自我挑战。


△博士后项目申请公告


这种挑战蕴含着未知,而未知,正是科研最迷人的地方。它带来无穷的可能性,让研究者走进从未踏足的领域,打开从未预见的答案。

去未知的领域中探索,是做科研的意义。

去未知的时间里探索,是我们迎接新年的意义。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字 | 王颜欣
图片|朱成轩、北大团委、人民文学出版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排版、责编|王嗖嗖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北京大学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