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熠熠生辉!北大给您的2025第一份祝福!

政务   2025-01-01 00:02   北京  


2025年,从今天开始。

刚刚完结的2024年,或许没有因为比平年多出来的24个小时而显得与众不同,但也让经历过它的我们都成为了前所未有的自己。
面对正在跨入的2025年,我们要如何,我们又将如何?其实,我们已在2024年写下过答案。
春风秋叶,夏云冬雪,那些被认真对待的时光也未曾怠慢我们。过去传到将来,总有回声。
来一年,心气依然。











在《繁花》的“不响” 之间,上一个春天悄然酝酿。

此前走红网络的鹅腿阿姨也在经历了许久的“不响”后,走进北大,成为“青年创投女性发展论坛”的嘉宾,跟北大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鹅腿都是我自己烤的,让别人做我不放心”,蘸满朴素生活哲理的话语直击心灵:“做个有心人,观察机会,打持久战,要求高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也要劳逸结合。因为人生之路很漫长,不是一步就能迈过去的。年轻的你们充满了生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自己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做好。这既是对当下的自己负责,也是对漫长的未来负责。也就是说,FLAG不但要立,还要立得好、立得牢。
北大有自己的FLAG。2024年被北大定为“学科质量年”,重布局、促建设、谋未来,实现学科实力整体提升。
北大也见证了许多FLAG……
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到访北大,他说:“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是大有可为的,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钟芳蓉从北大考古毕业,受聘于敦煌研究院。她说:“很荣幸能有机会去敦煌工作。”
87岁高龄的白先勇再回北大,开启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他说:“不能让我们民族这么了不得的艺术式微下去”。
十年前成为北大新生的黄一泓,如今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到光华管理学院成为一名北大老师。她说,“我希望将我得到的关心和帮助继续传递给我的学生。”
未来一年,坚持目标,总有意义。













在春花落尽夏日来临时,北大2024招生宣传片里的“一朵小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花期。宣传片引发了许多共鸣,有网友评论,“每朵小花都会绽放,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的确如此,在2024年我们也领略过了许多不同的“绽放”。
北京大学的张岩教授和浙江大学的张岩教授合作,在CELL发表成果,为心血管疾病药物开发提供了全新策略。两位同名学者的跨校跨领域的合作,成了科学界的一段趣闻。
毕业于江西新余一中的丁文鑫去年夏天考上了北大,他选择骑上自行车来到报到。15天,1328公里的行程,为他在社会学系即将开始求学之旅开了一个好头。
在第48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ICPC WF (ICPC World Finals)上,北京大学代表队再获全球总冠军。在该项赛事最近四届全球总决赛中,北大获得两冠两亚的成绩。
无论是学习工作上的成果,还是身体和心灵上的进步和收获,又或是一场竞争、一段合作、一场相逢、一段情谊,“绽放”的形态各异,但“精彩”则是相通的。
还记得春晚时手里拿着扑克牌一起参与的魔术吗?春晚结束前,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几名同学就在公众号上推送了魔术的揭秘科普。
还记得巴黎奥运会上那些夺冠时刻的激动吗?马龙、潘展乐、陈梦、冯雨拿完金牌后,与北大2024级新生一同体验了“开学第一跑”。
还记得初见《只此青绿》舞蹈时的赞叹吗?同名电影首映礼在北大上演,超3000人一同在美丽的校园里见证了年度最美电影的亮相。
未来一年,别样“绽放”,同样精彩。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在上个秋天划过天际。
有人说这是六万多年一次的巡回旅行,也有人说这颗彗星的归期并不确定,因为能够影响它运行轨道的未知因素太多了。可想而知,就算星辰大海再辽阔再空旷,加上“数万年”这个时间变量,一切都会显得不再那么确定。
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屡次惊艳世人。不过,就算再多的大数据、再强的大模在面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时,也许依然无法应付自如。
那么,AI将在未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仍需要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在9月份的《开学第一课》上,朱松纯老师为全国中小学生介绍了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小女孩“通通”。时近年末,他的新书《为机器立心》和《为人文赋理》上线全网平台,展现出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
尽管彗星的归期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次的仰望天际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欢欣的相遇,同时也意味着别离。
北大,是许多旅程的目标,也承托着许多奔向远方的出发。哪怕只是在这里驻留片刻,也足以令人心生感怀,因为总有一些北大人长久地鼓舞着我们。严文明、乐黛云、李政道、周光召……许多人在过去的一年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名字会被永远记得。
一年中,许多人和许多事情都在北大交汇。年轻的面孔有来有去,在北大留下青春的气息;外国元首政要先后来访,在北大留下合作与友谊;全球和全国的知名学者络绎不绝,在北大留下无止境的求索……
未来一年,不惧别离,期许相遇。












转眼之间,冬季来临,阎步克老师也迎来了自己退休之前在北大的最后一课:“今天这最后一节课,除了选课的同学,还有很多外校、外地的同学来到现场。让我感觉教师生涯的结束是一件温暖、开心的事情。”
一年里,我们经历的温暖,还有很多。
北大为一名小女孩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她是十年前在北医三院出生的全球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
在北大微信公众号中提醒网友摸黑用手机危害的眼科医生陶勇,经过自己的努力再度拿起了手术刀。
《东晋门阀政治》纪念田余庆先生百年诞辰版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几十年前的娓娓论述,读来仍让人击节赞叹,与经典的思想,扑面相遇就是这般鲜活。
11月26日晚间,一场匆匆的雪光临北大。后来新闻里说,这场雪并未达到北京今冬初雪的标准。
不过没关系,北大官微的摄影师们,依然在那场“不达标”的雪里,抓拍下了一张张笑脸,映衬着飞舞的雪花。像期待下一场雪一样,期待2025年吧。
未来一年,总有温暖,温暖你我。
过去一年,我们反复修改过324篇稿件,也点下了324次“确认发送”,然后紧张地期待着,那些承载着北大的讯息,穿越山川、拨开忙碌,奔向你。感谢你们的回声,给我们共同的2024年造就了184篇10万+的标记。
这些数字,在未来一年或增或减,但不会改变的是,我们一如既往地希望北大的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同时也更加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北大能够和更多的人们,在更多的层面,更广泛地连接在一起。

各位读者,絮絮而言,言为心声。2025年,我们会坚持目标、期许相遇,记录身边的绽放,分享心间的温暖,期待着能让点开推送的你,对北大的熟悉再多一分。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字|王颜欣

编辑|王嗖嗖、王钰琳、郭雅颂

制图|曹梦瑶

责编 | 王嗖嗖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北京大学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