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要适度的“度”究竟是多大的数?有个公式可以计算!

健康   2025-01-27 20:02   山西  

大家好,我是老刘!

每次听到有人劝我们“锻炼要适度”,你是不是忍不住想问:到底什么是“适度”?锻炼太少没效果,太多又容易受伤,找到合适的强度其实是健康的关键!今天我们就用一个简单公式,来揭开“适度运动”的科学秘密。


1


“适度”不是玄学,它有具体标准!

很多人对“适度”有误解,有人认为微微出汗就够了,也有人拼命跑步,觉得越累越好。其实,适度运动的定义并非主观感觉,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提到:“形劳而不倦,则养生不殆。”意思是运动应该让身体活动,但不能过度疲惫。这说明适度的运动是有平衡点的,关键是找到这个点。


2


简单公式,帮你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适度运动的标准,其实可以通过心率来衡量。这里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

目标心率 = (220 - 年龄) × 50%-70%

**50%-70%**代表中等强度运动的范围。

比如你今年40岁,目标心率就是:(220−40)×50(220 - 40) × 50%到(220−40)×70(220 - 40) × 70%

也就是90到126次/分钟。

当你的运动让心率保持在这个区间时,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会过度疲劳,符合适度运动的标准。


3


怎么知道自己“合不合适”?3个简单感受法

除了用心率公式计算,还有更简单的“三感法”:

微汗感:运动后微微出汗,但不会湿透衣服。

微喘感:说话有点喘,但还能正常聊天,不会“上气不接下气”。

微疲感:运动结束后感觉轻松愉快,而不是完全虚脱。

这些都是判断运动强度的实用参考,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


4


锻炼过量的信号,你有这些症状吗?

有人总觉得“多动多赚”,一天练三小时也不嫌多。但运动过量,不仅不会增强体质,反而会损害健康。过度锻炼的常见信号包括:

身体疲惫:第二天完全提不起精神。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关节疼痛:膝盖、肩膀或脚踝部位反复酸痛。

研究显示,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能加速关节老化,甚至增加心脏负担。运动时,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可而止”。


5


适度运动的健康好处,立竿见影!

科学研究表明,保持适度运动,可以带来以下几大好处:

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提升免疫力:每天快走30分钟,可显著减少感冒概率。

改善情绪:运动能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你保持心情愉悦。

控制体重:适度运动能加速代谢,是减肥的好帮手。

无论是减肥、抗衰老,还是预防疾病,坚持适量运动都是通往健康的捷径。


6


适度运动,因人而异才科学!

适度运动虽然有公式和标准,但每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同,适合的运动强度也有所差别:

刚开始锻炼的人: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入手,比如散步、瑜伽或游泳,慢慢过渡到中等强度。

有慢性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

老年人:选择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快走或骑车,避免高冲击性活动。

记住,“适度”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调整的。通过心率公式、感受法和实际体验,你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运动平衡点。运动不是比拼耐力的赛场,而是让身体与心灵更加和谐的桥梁。今天就从适量运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加分吧!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记得点击文章右下角“👍”、“转发”、“在看”支持哦~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困惑,欢迎留言和我说说情况,老刘会尽力为你解答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老刘谈康养
刘晓帅,太原西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从事中医20年,专业解读三高知识,精准传递降血压、调血脂、控血糖实用策略,助您拥抱健康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