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在甘肃柳园,驻扎着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地质队伍,分队长陈杰带领6名地质技术人员,承担“甘肃省瓜州县花牛山一带1∶2.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怀揣着地质梦想,他们发挥了青年突击队的生力军作用,在地质找矿漫漫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地质青年的风采。
不惧艰辛 勇挑重担
花牛山矿调是甘肃省首个1∶2.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为2023年下达的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周期三年。工作区位于甘肃北山,属低山戈壁荒漠加丘陵地形,属干旱—半干旱沙漠气候,夏季酷热,冬季严寒。
面对艰苦的作业环境,十分队没有退缩与畏惧,相反,他们热切谋划着如何将该项目打造为1∶2.5万矿产地质调查的示范项目,并主动申请成立青年突击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团结的力量共同迎接挑战,为推进项目倾尽全力。每日的行程紧凑而繁重,清晨六点,当多数人还沉浸梦乡时,十分队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已整装待发,带着馒头、榨菜、鸡蛋等作为午餐,开始了新一天的地质工作。直至夜幕降临,夜色笼罩了大山,他们才背负着沉甸甸的样品,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芒,匆匆赶往集合点。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分队长陈杰,今年已是他参加工作的第15个年头。“人员有限,为了抢抓进度,大家连续上三四天山才能休息一天,但是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干劲十足。”他短短几句朴实的话语,便勾勒出这支青年队伍干事创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
自2023年项目启动以来,这支队伍足迹遍布北山戈壁,累计完成地质、地化剖面63公里、1∶25000遥感解译与异常信息提取388平方公里、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388平方公里、1∶25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193平方公里、1∶10000岩屑测量6.5平方公里、1∶10000地质草测8.5平方公里,槽探2617立方米,为圆满完成项目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忘使命 致力找矿
“地质三光荣”精神,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引领着这支青年队伍不断前行。为了实现找矿突破,十分队格外重视综合研究和异常查证工作,在复杂的异常信息中抽丝剥茧,在紧密的野外工作中细致探查每一处“蛛丝马迹”,于细微处见真章,千方百计寻找矿藏。
夜幕降临,九点半后的柳园繁星点点。在崎岖山路上,荧光灯下,很多个夜晚都上演着无声的“寻钨”行动。时间在探寻中悄然流逝,而静谧中每一次忽然的惊呼,划破夜空的寂静,宣告着胜利的喜悦。一个个珍贵矿化信息的发现,如同晨曦初露,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田。即便很多时候返回到项目驻地已是凌晨2点多,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山,但大家都似乎忘却了一身的疲惫。
白天顶着炎炎烈日寻觅金辉,夜幕里披着皎洁月光探寻钨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不懈奋斗下,该项目累计发现3处金、钨等矿点和7处金、钨、铜等矿化点,并提交了2处金矿致异常和1处钨矿致异常,初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找矿成果。
不断进步 团结向上
7月份,一个朝气蓬勃的新面孔加入了这个团队,同样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所学术殿堂的甘肃平凉小伙刘灵玉,在24岁的青春年华带着满腔热情与憧憬,踏上了野外一线的工作岗位。
为了帮助师弟在业务上迅速成长,陈杰发扬“以师带徒”的优良传统,一点一滴悉心指导,耐心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谦逊勤奋的刘灵玉也不负众望,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很快便在工作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知识之海浩瀚无垠,永无止境。在繁忙而有序的工作中,十分队坚持开展年轻干部学习研究小组学习和技术交流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团队内部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大家纷纷敞开心扉,畅谈自己在工作中的深刻体会和学习中的独到见解,彼此汲取养分,业务能力均得到迅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和谐友爱的互动中,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日益增强,真正成为了一个相互扶持、协同共进的坚强集体。
在这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地质队伍中,陈杰、雷自强等党员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远离城市的喧嚣,投身茫茫大山戈壁,在平凡岗位上,十分队青年突击队默默为地质找矿事业添砖加瓦,书写了不负韶华的青春篇章。